張闐闐
摘 要:思維導圖除了運用于每日教學中,還可以作為家庭作業替代刻板的抄寫作業。既幫助學生鞏固所習得的知識,而且能幫助學生將新舊知識整合,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相關新知識。潛移默化地改變學生對寫作業的消極看法,有利于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英語;英語作業;學習興趣
思維導圖,又名心智圖。由英國心理學家托尼·巴贊于1971年提出。它是一種使用一個中央關鍵詞或者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構造和分類的想法,可以提高學習時人的理解力、記憶力、邏輯思維能力及創造力。主要常用的思維導圖框架模版有圓圈圖、樹形圖、氣泡圖、流程圖、括號圖及橋形圖等。
英語教師通過使用思維導圖優化課堂后,不僅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更是讓更多的學生對英語課感興趣,寓學于樂。然而筆者發現,除了我們所關注的課上40分鐘的學習以外,還應更加關注學生課后的學習與鞏固是否有效,學生是否有興趣完成英語作業。思維導圖是否可以由學生自己繪制成為他們的課后作業呢?
一、常態作業模式枯燥乏味
新課改提到新的作業觀:在作業內容上,應強調開放性和探究性;在作業形式上,應體現新穎性和多樣性。常規的抄寫作業使英語能力較強的同學無法得到提高,英語能力比較弱的同學更是提不起學習英語的興趣,更不用說找到學習英語的成就感了。長此以往,學生漸漸不樂意完成作業,更多的是敷衍草草了事,甚至有學生就索性不做作業了。
二、將思維導圖揉入課后作業的優勢分析
筆者將思維導圖運用于每日教學中。過程中,筆者發現連班中最提不起學習興趣的幾個孩子也樂學了。
教師選出兩個班級作為實驗對象,進行為期一個學期的實驗:指定一個班級完成思維導圖式課后作業,同時制定另一個班級完成抄寫作業。
例如,針對同一課時(選自新標準三年級起點四年級上冊Module2 What are you doing?),分別設計不同的作業。
四年級三班:
1.抄寫短語listen to music,watch TV,talk to my friend,about(三遍)
2.抄寫句子What are you doing?I am_____.(三遍)
3.聽錄音,跟讀課文家長簽字。
四年級四班:
1.用所學過的單詞繪制一張關于What are you doing? I am _____.的思維導圖,展示給你的家人。
2.聽錄音,跟讀課文,家長簽字。
次日上交作業后筆者統計四年級三班有90%的同學完成了傳統的英語抄寫作業,有80%的同學完成了跟讀作業;四年級四班卻有100%的同學都完成了思維導圖的作業,有95%的同學完成了跟讀作業。據此可見,學生并不是不樂意完成英語作業,而是更加喜歡完成更加個性化、更加具有創造性的作業。
3.在每次批改作業時,除了個別書寫、拼寫錯誤之外,教師收獲更多的是意想不到的創意。例如:
經過筆者一個學期的實驗,兩個實驗班的學生在學習英語的興趣上有了明顯的差異,四年級四班的學生更加樂于上英語課,自己選出大家繪制完成的優秀思維導圖形成小的展覽。甚至開始形成四人、兩人的小組一起制作思維導圖,逐漸向探究性作業發展。
三、思維導圖式作業的評價
教師在作業批改時對學生的書寫、拼寫、句型使用的對錯進行糾正,但做得更多的是指導學生使用合適的思維圖來表達主題句或語法點之間的關系。由教師和小組長一起選出優秀作業并貼在展板上展示。學生在完成思維導圖的同時將相關知識在大腦里聯系起來,形成了更加完善的知識網絡圖,鍛煉了其邏輯思維的能力,幫助其掌握當天的學習重點、難點,更加有效地記憶所學習的詞匯及句型。
現代外語教育注重語言學習的過程,強調語言學習的實踐性,主張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理解真實語言,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和運用語言。鼓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體驗、實踐、參與、探究和合作等方式,發現語言規律,逐步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不斷調整情感態度,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在完成思維導圖作業的同時,學生不僅操練了本課時的四會詞匯,更有很多學生主動查閱字典完成作業。部分英語學習比較吃力的學生家長對孩子的英語學習也有信心了。更多家長開始關注孩子小學英語的學習,家校溝通也更加有效。
思維導圖式的新型作業既能幫助學生鞏固所習得的知識,又能幫助學生將新舊知識整合、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相關新知識,更重要的是這樣的作業可以潛移默化地改變學生對寫作業的消極看法。成功是在不斷的實踐中實現的,相信在英語的學習和教學中,思維導圖的使用范圍會更加廣泛,小學英語作業模式也會更加多樣化。
參考文獻:
[1]卓曉斌.思維導圖在閩教版小學英語詞匯復習中的應用[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8).
[2]汪玲.學生動口動手 教學得心應手:《劍橋小學英語》入門階段教學案例[J].小學教學設計,2005(Z3).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