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景寬
摘 要:針對數學學習中學生學習能力方面的差異,通過教學實踐與學生生活情況的調查發現,數學思維來源于生活,最終也都會應用于生活。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得從生活去觀察、去思考、去有意識地刻意練習。學習到的數學知識也必須應用于生活,學生的數學思維才會不斷深刻,從三方面將數學思維從來源到應用到深化進行討論,最終認識到學習數學必須對數學思維進行刻意練習。
關鍵詞:數學思維;數學意識;數學化課堂
學習數學,離不開數學思維,可以說數學的本質特性就是思維。我們經歷了數學概念的引入,定理的發現,規律的探求等諸多過程。在這些認識活動過程中,是什么促使學生能夠一步一步向前走,又是什么使學生的智慧逐步提升?憑借多年一線教學實踐,總結為數學思維能力的根源。而數學思維能力的產生與應用都離不開我們的生活,現分析如下。
一、從生活中培養孩子的數學意識
孩子幼兒期初識社會,知道量的變化,再到數字的認識,都需滲透數學思想,這樣才能在孩子今后的數學學習中成為“聰明的孩子”。如:吃蘋果,孩子和媽媽一人一半,滲透二分之一的概念;分香蕉時比如家里有四個大人,問孩子需要幾根香蕉,孩子不假思索地說,需要四個,那好吧,自己別吃,培養孩子考慮問題要周全的意識;小朋友你幾歲,我7歲、妹妹6歲,小朋友你幾歲,我四歲,隨之就可以說出,我比你大三歲,妹妹比你大兩歲,多與少的概念得到初步認識,為以后學習加減預算打下基礎。數學思維不就是在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積累嗎?年齡再大些我們生活中的數學思維更會得到充分的利用,我家住五樓,孩子我們這氣喘吁吁地爬了幾層的樓梯啊?過生日解蛋糕盒子時,讓孩子觀察一下,袋子是怎么綁的,孩子在做題時,還會一頭霧水嗎?數學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數學化生活,會使我們的孩子在學習數學時更加得心應手。這就需要學生家長在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對于數量生活細節的觀察與發現。具體的方法,家長可以對小學的數學課本知識先有個總體的把控,然后再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認識時間、認識數字以及一些實踐性的解決問題的應用。知識源于生活,包括大家都認為很抽象的數學。
二、數學化課堂應用于實踐
有時在我們的數學教學中,割裂了數學與生活的關系,數學課堂遠離生活。如對于《簡單圖形的認識》教學,對于“三角形”的認識,教師通常一邊舉著三角板,一邊告訴學生這個三角板就是三角形,由三個角、三條邊組成;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個“三個角、三條邊”的圖形,告訴學生這是三角形……這樣容易給學生造成誤會:老師手里拿的三角板是三角形,黑板上畫的是三角形。其實不然,數學中的三角形是圖形,不單指老師拿的三角板,也不僅僅是畫出來的圖形,這僅僅是具體的三角形的特例,而不是三角形的一般的概念。也就是說,這樣的直觀教學法雖然生動、直觀、形象,但頗失數學化。其實,教師用這些三角形特例,也就包含了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日常教學中使用的三角板,但應注意生活化教學向數學化——數學模型的過渡。教師應盡量避免使用:這個三角板就是三角形。如果細細思考,顯然,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教師應該讓學生認識到像三角板一樣,有三條邊、三個角的圖形,是三角形。這樣的概念和定義才是數學化的定義,才是嚴謹的、科學的。教師的專業素養很重要,術業有專攻,既然是數學教師,就要有數學教師的嚴謹思維,三角形的認識可以是一座山、一角西瓜、一塊三明治等等。數學化課堂在實際教學中,要進一步聯系實際,學生對概念、規律的理解才會更到位,數學課堂也會更豐富多彩,學生學習的興趣自然而然高漲。再舉一個小學四年級中解決問題的一種題型,比如“12人出行,其中5個兒童,買門票的問題,團購買票還是成人買成人票,兒童買兒童票,怎樣買票才最省錢的問題”有些學生做起來困難,有些學生卻得心應手。現在的數學題很多都是源于生活,但是我們的學生卻往往在我們成年人看似簡單的問題上,陷入迷局。原因就是他們的生活中,還沒有經歷過,在此,提醒我們的教師,講題要設身處地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從不同層次的學生角度出發,將我們數學課堂也變得生活化一些,多些方法和技巧。
三、數學思維的深刻性
針對于數學思維的深刻性來說,就是說學生的思維活動很容易受到教學內容的影響,這樣也就使得自身的思考能力不足。因此,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就要引導學生,讓學生學會從表面問題上進行分析,透過復雜的表象找出數學規律。對于這一階段的學生來說,由于自身的認知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在面對繁雜的數學知識時,常常難以進行有效的思考。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就要注重對學生的思維深刻性進行培養,以此來幫助學生掌握好數學知識。針對學生思維深刻性的培養,由于課堂的局限,教師素養的局限,可能這才是最值得我們深入探討和解決的問題。(1)教學中多理論聯系實際。教師提升個人素養,提高業務水平。(2)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眼界有多寬,心才會有多大。(3)成立家校課堂。從家長入手,提高教育意識。(4)教師、學生、家長建立有效的、和善的學習關系。
通過教學實踐和撫養自己孩子的經驗,感悟到父母就是孩子的影子,我們千方百計尋找的教育秘籍,其實就在我們自己身上。我們面對孩子的學習問題,發愁和深思的問題。其實我們面對自己時,我們自身的問題同樣伴隨左右。但這一切都有一個可算是十全十美的解決辦法,那就是改變自己。教育的法寶就是言傳身教,教師和家長都如此。數學思維源于家庭,數學思維的運用終于生活,數學教師需要加強數學思維的深刻性。
參考文獻:
[1]吳球.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探究[J].學周刊,2012(23).
[2]盛保和.淺議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教育教學論壇,2013(6).
[3]譚勁.小學特色科技教育體系探索與創新[J].創新人才教育,2015(4).
[4]李滿倉.淺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2).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