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維導圖是一種有效的思維方式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認知與學習、反思與創新的一種直觀、有效的方法。本文結合教學實例,探討中年級學生運用思維導圖提高習作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思維導圖;學習;寫作
對于中年級的學生來說,習作剛剛起步,最大的困擾仍然是不知要寫什么,不懂得怎樣寫。寫什么,主要是針對習作內容;怎么寫,主要是講究習作技法。一篇習作,內容與技法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二者結合恰當,習作自然精彩。反之,則枯燥無味。怎樣實現二者的有效融合呢?思維導圖就是一個很好的載體。既讓學生大膽地“涂鴉”,又能激發興趣,挖掘潛力,提高習作能力。以下談談筆者在習作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的策略。
一、 挑戰激趣,誘發動機
在學期初的習作課上,教師不急于指導學生寫什么,怎么寫,而是和學生開展一場比賽。先將一篇優秀的學生習作《有趣的跳棋比賽》呈現在電子白板上,要求學生三分鐘內看完,然后用十五分鐘把習作的內容、方法等在草稿紙上記下來。學生一下子就看完了,但是怎么記啊?大家一頭霧水,因為從沒這么做過。以前看完了習作,就說一說寫什么內容,有什么收獲,僅限于口頭交流。現在是要動筆記,這太難了,得記多久啊!面對挑戰,學生一時不知從何入手。這時,教師對學生亮出了“絕招”:在黑板上開始畫了起來,八分鐘未到,把這篇文章的框架呈現出來了(見圖一)。學生一看,贊嘆不已。教師趁機介紹說這就是簡單的思維導圖,直觀又實用吧!由此,學生對思維導圖有了初步的印象,覺得思維導圖挺有意思的。覺得有意思,就有了在平時試著用用的動機。
二、 欣賞品評,打好基礎
接下來的習作課上,教師每次先撥出幾分鐘時間,運用電子白板或實物展臺,引導學生欣賞各種思維導圖。有時也讓學生展示交流他們搜集到的思維導圖。讓學生在欣賞中感受思維導圖的神奇與美妙,領悟思維導圖的創作與應用。有時教師出示兩張思維導圖,引導他們進行比較、分析,更喜歡哪一張,為什么?讓學生說出欣賞或反對的理由,以此提高審美、分析能力。如圖一《有趣的跳棋比賽》這一思維導圖畫得好不好呢?贊成好的學生認為:畫得簡單明了,層次清楚,基本上能把習作內容、寫法直觀地呈現出來。覺得畫得不夠好的學生認為:畫法較呆板不靈活,不夠生動活潑。在紙上畫時不一定只用方框、箭頭,有時可以用圓圈;或畫成樹或花的形狀;甚至可以讓圖的色彩、線條、文字內容更豐富些,才能在動筆習作時更具參考價值。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于學生的見解,應求同存異,不求統一,方顯個性。畢竟思維導圖反映的是主觀的想法,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不同,見解自然也就不同。利用導圖,教師也在教學中創設了一種能讓學生獨立探究的學習氛圍,而學生在這種新穎、有趣的教學模式下,好奇心得到了源源不斷地激發,就能不知疲倦地進行學習了。對于中年級學生來說,由于習作剛起步,又剛接觸思維導圖,所以應以鼓勵、激發興趣為主,在欣賞品評中潛移默化,逐步提高鑒賞能力,從而為今后繪制思維導圖打好基礎,而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
三、 大膽實踐,提升實效
實踐出真知,學生在了解、欣賞思維導圖之后,對思維導圖有了一定的興趣,這時就得學用結合。思維導圖繪制的過程其實就是對大腦知識和想法進行“碎片整理”并“不斷優化”的過程。因此,在課堂上要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要么讓他們自己動手,要么小組合作,圍繞習作要求、主題、想寫的內容,繪制思維導圖。這樣他們才有用武之地,也才能使圖文緊密結合,從而提高習作實效。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要遵循由扶到放,由易到難,由粗糙到精美的原則,引導學生循序漸進,逐步掌握繪制技巧、使用方法。
剛開始時,可以采用補充式的做法,降低訓練難度,增強繪制信心。如出示范文《有趣的跳棋比賽》后,鼓勵優秀的學生自由繪制。但對于中下等生來說,如果讓他們對圖二進行適當的補充,操作起來就方便多了。同樣可以達到繪制思維導圖的目的,但是優秀生自主繪制,更能體現獨立思考、創造加工的能力。而中下等生,因為有“拐杖”可扶,也順利地完成了任務。這樣,課堂才不會出現有的學生無事可做的局面。
在指導寫課外活動的習作課上,讓學生自主繪制思維導圖。有一個學生寫《釣魚的趣事》,他就畫一把魚竿,長長的魚絲線上畫了一條條魚,分別寫上記敘文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魚里還有自己想用的好詞好句及簡要的寫法說明。這樣的思維導圖既形象生動,又便于有條理地把想說的話寫下來,是較成功的思維導圖了。這說明了只要大膽實踐,學生的潛能將不斷地被挖掘出來,創作令人意想不到,運用也將更具實效。
四、 課外拓展,鞏固成果
在運用思維導圖指導學生習作的過程中,教師以課堂為主陣地,進行一系列的指導與訓練,當然收獲不小。但要想更上一層樓,就不能忽視課外的鞏固提高。
(一) 開展活動促提高
為鼓勵學生積極繪制思維導圖并靈活運用于習作中,教師應在課外時間積極開展活動。一是單元抽獎活動。每一單元的習作,學生在稿紙背面先繪制思維導圖,再根據思維導圖來寫,只要認真完成的,就在習作上編號,不但習作給予高分,而且抽到的號碼還有小獎品可拿。二是積分換禮物活動。對學生的習作進行評分后,在習作本粘貼一個表格,將每次的評分寫在表格上,半學期或一學期全班統計一次,對達到一定積分的學生給予表揚,頒發禮物。三是征集優秀作品活動。圍繞一個習作主題,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里,進行思維導圖設計并配套習作,小組自評后,推薦優秀作品班上聯評,然后評出各項大獎。四是作品漂流活動。引導學生將自己得意的作品編制成冊,取名、設計封面、插畫等,然后在學生間漂流,學生互相寫評語,一段時間后評選優秀作品,發給紀念證書。五是展示活動。將學生優秀的思維導圖及習作作品,在班級的學習園地進行展示,習作同時推薦給校刊或其他刊物發表,增強學生的成就感。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的習作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實現圖文結合,進一步理清習作思路,讓習作內容詳略得當,提高習作效率與質量。
(二) 家校合力促提高
由于思維導圖需要動手繪制,剛開始接觸時,孩子操作不太熟練,思路難以打開,可能耗時較長,要在課堂上順利地完成會有些難度,有的還得帶回家適當加工、補充完善,這就需要家長的大力支持與密切配合。可以通過家長會、致家長的一封信、短信微信QQ群、制作手抄報、作品家長簽名等,密切聯系家長,積極向家長宣傳思維導圖的相關知識、作用,引導家長參與進來,倡導親子閱讀、親子繪制、親子習作,努力為孩子搭建愉快的習作平臺,增強孩子的信心,培養良好的習慣,讓他們愛上習作,寫出真實感人的,而不是空話、套話連篇的習作。對表現突出的家長,請他們到校指導、現身說法,聘他們為校外班級輔導員。家校同心協力,有利于孩子較快地掌握思維導圖,提高習作水平。
總之,怎樣更好地在中年級習作中運用思維導圖,做到圖文結合,畫寫兼得,肯定還有很多策略。在指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的過程中,也應注意不要把習作課上成了美術課,所畫的導圖應以直觀、實用、有序為主,畫是為寫服務的,重點在于理清習作思路,抓住習作重點。畫導圖的時間應注意把控,不能太長。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實踐,只有在學習中勇于探索方法,在實踐中善于總結經驗,才能更好地發揮思維導圖的輻射帶動作用,從而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讓習作教學煥發出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1]張敏華.思維導圖與小學語文教學[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
[2]牟懷松主編.小學生優秀作文思維導圖[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
葉全省,福建省廈門市,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