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煥能
摘要:為了提高學生對于高中數學的領悟能力,讓學生把綜合性的知識運用到位,現在高中數學教學根據新課改的標準提出了不同的教學要求。而且為了適應高考的改革和高中數學內容上的變化,教師應該在教學方面進行變革,使得學生對數學的掌握情況更佳。
關鍵詞:新課改要求 高中數學 方式革新
每年高考對數學的要求是不同的,而這個要求的變化正是適應了社會的發展。從現在數學考試考點的變革上可以看出,高中的數學教學再也不是僅僅停留在學術層面上,新課改更主張運用數學這個方面。從高考的考卷上進行分析:統觀這幾年各個省市的數學高考試題,會發現數學的試題中,大多數的題目都是可以運用比較淺顯的數學知識進行解決,但是題型的設置卻變化多端,而正是由于題型過于新穎,造成了學生的錯誤判斷,學生完成情況不好的原因往往并不是在于學生的知識水平不夠,而是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不足,他們不會從自己原來學過的知識之中,提煉出做新題的技巧,所以在做到原來不常見的題目時,顯得比較困難。原來固定的數學教學理念,讓學生長期存在對教師的依賴心理,不愿意自我探究知識,所以面對教師沒有提到的解題技巧,他們就會很頭疼。這個問題屬于長期的教學漏洞,教師應該從數學教學方式的根本屬性上進行改革,改變那種固定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思維的主動,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全方面地受到數學的感染。因此,不管是從學生的思維問題還是學生成績的反應來看,教師都應該思考更優化的教學措施,讓數學課得到形式上和本質上的變革。
一、課堂提高學生的主動能力
新課改下的高中數學教學給予了教師不同的建議,其中的一條建議就是對于數學教學模式方面進行的。現在的數學課堂上,很多教師認為教學時間比較緊張,所以教師主要以講解為主,給予學生的思考機會比較少,很多學生的學習狀態不好,與這種教學方式直接相關。在高中的學習階段,學生的精神屬于高度集中的狀態,他們對每門課程的專注度是不同的,數學學習在于思維上的困難,而很多學生在數學上的思維能力不好。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存在相當大的障礙,所以這些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往往會犯困,再加上教師一味地只講解知識要點,不關注不提醒學生,學生的這種現象就會變得非常普遍。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也為了提示學生,學習是他們自己的事情,教師一定要課堂上,多多思考一些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的環節之中,特別是對那些本來讓學生普遍感到困難的知識要點,采取這種方式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簡單地列舉一個例子說明這個問題,比如在講解函數的問題時,大部分學生會對函數的運用方法感到比較混亂,特別是在學了很多類似的函數之后,這些函數特點可能比較相同,但如果記憶混亂,就會出現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現象。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教師可以采用和學生一起在學習了所有的函數之后,共同總結一下這些函數的特點,讓函數的知識在他們的腦海里,形成比較好的區分。雖然說不少教師會給學生總結知識,但是相比之下因為學生自己參加了總結的過程,他們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就會更好。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多多讓學生進行各種項目,提高學生的自我分析、總結能力,這對于學生的能力提升有重要的含義。
二、讓學生對知識增強運用
讓學生增強對于知識的運用,也是新課改對于學生提出的重點要求。在原來的數學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材料都是相對固定的,教師給學生提出的考點要求也大多數沒有什么變化。但是根據高考的考試特點來看,現在的高考,不再停留在對死知識的考察上,而在于把知識結合起來,采取綜合知識的運用考察。可以發現,高考數學的一道運用題,往往不會是考察一個知識點,而是需要通過對于多個知識點進行運用,而是知識點的跨越幅度很大,可能在一道題中,既需要涉及到代數的知識也會運用到函數的解題方法。所以,如果學生把高中數學的知識要點學得太死的話,那么學生在很大程度上對于這些題的解答就會有困難。由此看來,為了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教師應該讓學生學習到更靈活的知識要點,從知識本身讓學生能夠從各個方面進行了解,并且提高對知識的運用。
還有,教師要讓學生形成數學思想,不是說一道題考察幾何,就僅僅限于運用幾何的知識,而是要思考各種知識的相互聯系。高中數學的學習,雖然分成很多個階段,但是在最后的考察中還是對學生綜合實力的考察。所以教師要讓學生運用知識的水平提升,讓學生加強基本知識的理解,然后采用適當的練習題去讓學生感悟加深。然后,教師要注意讓學生對高中數學的答題技巧方面有所體會,進而更適應高考的考察。
三、增強題型的新穎程度
不管是從現在教材的改革還是考點考綱的變化上來看,高中數學相互知識,最大的變化在于新穎。現在高考數學對學生的要求,更在于讓學生去擴張他們知識的廣度,而不再局限于知識的深度。從數學的考題看來,大部分的考題都是一些相對基礎的題,只不過覆蓋的知識面很廣,有些比較有難度的題目,最大的難度在于題型對于學生比較陌生,只要學生突破對于新題的畏懼心理,那么在解題時就沒有太大的問題。為了讓學生克服對于新題的恐懼感,教師要從題目的內容和形式入手,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首先,對于那些剛剛要求的新內容,教師就要讓學生盡快掌握這方面的知識,讓這些知識學生能夠在理解上不會有太大的阻礙。其次,教師為了讓學生提高對新題的感悟能力,可以在日常的訓練中,選擇一些學生沒有遇到過的題目讓學生訓練,這樣學生因為平時就適應了思考新題的模式,他們在考試的時候就不會顯得那么慌亂。其實雖然有些題說是新題,但是這些新型的題目,往往只是表面的“紙老虎”,采用簡單的思維就能夠解決。所以這也要求學生,對于基本的解題方式一定要非常熟悉并且靈活運用。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養成一定的學習習慣,把握好每次的練習機會,去快速掌握基本的解題方法、熟悉各種數學知識要點。
四、結束語
教師根據新課改的教學要求對于高中數學課程進行改革,主張因材施教,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然后在教學上進行調整,讓學生把數學的各種知識融會貫通,而不是僅僅局限于公式的記憶和題目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