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棟
摘 要:每一個學生的思維能力、基礎水平、學習方式、學習能力、學習效率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不同層次的學生將出現成績分化現象,而一般情況下教師往往難以顧及到每個學生。分層教學可以基于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狀態以及個性等因素,因材施教,個性化、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促進學生層次化提升。
關鍵詞:分層教學;小學數學;應用策略
傳統的教學方式將學生一概而論,常常根據基礎一般的學生的狀態和能力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長此以往,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得不到更好的鍛煉,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跟不上整體的節奏,導致學生整體思維僵化,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而使用分層教學的方式,可以基本保證每個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和發展需求,實現學生學習水平的層次化提升。下面我將根據我近期對分層教學的研究,談一談我對其應用策略的心得體會。
一、基于學生自身學習能力和個性特征進行分層
將學生分層是進行分層教學的基礎環節,最忌不公,不科學的分層方式會使學生產生攀比或厭學等負面的心理,無法達到預想的分層教學效果。應學習成績為基礎依據,以個性特征為輔助依據,將學生分層為ABC三個模塊。其中模塊A為創新提高組,主要由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數學成績一般但對數學有極大的興趣或在競爭模式下表現更好的學生組成;模塊B為乘風破浪組,主要由數學成績和學習能力都屬于中端水平的學生組成;模塊C為勤學篤行組,主要由數學基礎較差,學習能力一般,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還需要進一步開發和培養的學生。按照科學的方式將學生進行分層,并給學生講清楚分層的原因,對有自己獨特個性的學生和主動申請提高層次的學生安排兩個星期的考察期,進行合理安排。
二、分層確立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
小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思維不夠全面,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作為教師應幫不同模塊的學生,基于其各自的學習基礎,設立不同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對于模塊A創新提高組的學生,允許他們在合理的范圍內超進度學習,并予以恰當的指導和輔助,尊重其學習自主性;對于模塊B乘風破浪組的學生,要求他們緊跟基本教學進度,達到大綱要求,能夠熟練掌握和運用所學知識,并適當的給予思維提高性鍛煉;對于模塊C勤學篤行組的學生,要求其掌握主要知識和基本方法,培養基本的數學興趣和數學思維。如在學習關于圓的周長方面知識時,鼓勵模塊A的學生在能夠熟練掌握并靈活運用已學知識的基礎上,自主學習圓的面積相關知識,同時做一定的訓練;而對于模塊C的學生,則鼓勵他們動手實踐測量生活中各種圓形事物的半徑、直徑等,將數學融入生活,培養其數學興趣和思維能力。
三、多種形式進行分層教學
1.分層輔導
小學生課后時間較多,與教師相處的時間較少,交流較少,自然對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教師應尊重學生意見,在保證無利益相關的情況下,為愿意犧牲休息時間補課的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分層輔導。
2.分層同頻互動教學
采取遠程課堂教學直播的方式,分層次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更豐富的學習資源。信息技術蓬勃發展的時代,網絡資源相當豐富,教師可以自行錄制網課或制作ppt、Flash課件,也可以選取現有的不同形式網絡資源,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教師可以在家校交流群中,與各位學生家長建立良好的友誼關系,整理和分享不同內容、不同難度、不同形式的網絡資源,鼓勵家長與學生主動按需學習。例如可以分享一些數學文化知識,如阿拉伯數字的由來、中國古代數學家的勵志故事、趣味數學題等。對于模塊C的學生,尤其重視對其數學興趣的培養,在課堂上可以提問與所分享的趣味類資源相關的有趣問題,鼓勵模塊C的同學回答,以調動其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3.分層作業布置
在課堂作業和課外作業的設計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能力,安排不同層次學生完成不同的作業。首先在課堂作業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不同層次的學生需要完成的課堂作業,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作業的完成中都能夠有針對性,獲得知識的訓練、能力的提升。對學生的成績評估形式也要多樣化,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恰當的全方位評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提出不同的期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現有基礎上進行自主拓展延伸。
在課外作業的拓展延伸中,教師除了布置常規的一些習題外,再提供一些選做題,有興趣的學生在完成常規習題的基礎上,可自由選擇解答,并另外加分予以鼓勵。對于不同模塊的學生,可采取布置不同的課后作業的方式進行分層教學,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充分地鍛煉到自己的能力,實現層次化提升。在布置了固定作業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對模塊A的學生進行思維邏輯和創新性訓練,布置數量較少、難度較大、能夠鍛煉其創新性思維和嚴密邏輯的題目;對于模塊B的學生,進行鞏固性訓練,布置與固定作業內容相關的,數量適中的鞏固提高練習題,設計作業難度梯度,從易到難,分級訓練;模塊C的學生往往缺乏數學興趣與自信心,應對其進行基礎訓練,布置數量較少、與固定作業內容和難度相等的作業,并鼓勵其尋找有趣的數學小故事,在課堂上進行展示,激發數學興趣,鍛煉其自信心。
4.小組合作
將不同模塊的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原則上每個學生都身在兩個小組中,即同層小組和異層小組。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小組中交流合作。學生可以在異層小組中互相合作和學習,模塊B的學生可以受到模塊A學生思路上的創新性啟發,模塊C的學生可以向模塊A、B的學生學習,樹立自己的學習榜樣;而在同層小組中,競爭意識可以促使學生共同努力,共同發展。
四、結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采用不同的形式進行分層教學,雖不能保證對每個學生都照顧周全,但可以克服一概而論的傳統模式教學弊端,達到個性化、針對性的教學目的,優化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玲艷.改進小學數學分層教學努力實施高效課堂[J].當代教育科學研究,2013(06).
[2]麥艷珊.九年一貫制下小學數學分層教學的養成[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