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高中階段數學教育的一個重要價值在于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這是學生在教學方面獲得良好發展的重要標志。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是每一位教師所要面對的一個難題。教師要注重自身核心素養的提升,注重教學內容與教學理論、教學素養與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機結合,不斷探究,讓課堂成為學生核心素養成長的土壤。
關鍵詞:高中數學;核心素養;“插話”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6-15
作者簡介:徐旭芳(1971—),女,福建省福安市高級中學教師,一級教師,本科。
教育部《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組組長、博士導師王尚志教授在“關于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的專題報告中提出中國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應培養其核心素養。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積極探究,去思考到底要怎樣才能讓課堂成為有助于學生核心素養成長的土壤?針對這個問題,筆者認為,對學生來說應該把自身發展與提升素養放在第一位。
當今社會提倡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具體表現在課堂上學生們在老師講題過程中一遇到聽不懂或者是不能理解的地方就馬上提出疑問并與老師和同學一起討論。在老師解答之后,再進行到下一步的教學中。而像上述現象在以往傳統的教學課堂中一般被認為是打斷老師的教學,是擾亂課堂秩序,是不被允許的。教師對學生們在課堂上積極發問、踴躍表達,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勵他們繼續發揚這樣好學好問的精神,以此來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欲,提升數學課堂的效率,讓學生的各項能力得到良好的發展。
教師對數學課堂上學生“插話”應分為兩部分去剖析看待。
一、數學課堂上學生“插話”的深層意義剖析
1. 插話是學生質疑問難的基本途徑
好的發問本身就是洞察力的一部分,人的思維過程本就是一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發問,鼓勵學生多問,讓學生在問的過程中提升學習效率。由于每個人看待問題的方式與角度不同,所以才會存在學生們的“插話”現象。學生們在課堂上插話,其實從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學生專心聽課緊跟老師教學步驟的體現。教師對學生們課堂上“插話”的行為應給予鼓勵,并加以引導疏通,讓問題能夠有效地得到解決,從而提升課堂效率。
觀察上述學生“插話”現象可以看出,學生對老師所講內容是有認真聽的,也進行了思考。一兩個學生開始“插話”并得到鼓勵,可以帶動全班學生一起思考,然后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教師應該把握好這個時機,引導學生們積極思考,并鼓勵他們在課堂上交流各自的意見與看法,促進共同進步。
教師對在講題過程中學生突然的“插話”并沒有呵斥,也沒有打斷學生的發言,而是細心地聆聽學生的發言,靜靜地等待學生發言完畢,并針對學生的發言給出自己的建議。這是對學生的一種尊重,也是對學生在課堂上發問的一種鼓勵。
2. “插話”是學生善思好學的重要體現
課堂的時間是很有限的,學生們在課堂上能夠交流討論的時間很少,這就表明并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在課堂上自主地表達自己的看法。高中生正處于最有熱情的年紀,他們渴望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意見,所以在課堂上就經常會出現老師講著講著,學生一有不同看法時,就會不自覺地脫口而出的現象。對于這樣的現象,教師要進行判斷,判斷學生是真的對課堂內容有疑問,還是單純地想擾亂課堂秩序,對真的好學的學生要給予鼓勵。
案例 2:在復習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斷三角形形狀時,教師給出了一個題目:在△ABC 中,若(a+b+c)(a+b-c)=3ab,且2cosAsinB=sinC,試判斷△ABC的形狀。很多時候,學生“插話”可能僅僅只是大腦中一閃而過的想法,教師要做的就是抓住這些想法并放大他們的想法,讓這些想法能夠得到傾聽與分享,激勵學生善思的內心。在以上案例中,學生突然“插話”的現象,都不在教師的預料之中,但是教師并沒有打斷他們,而是靜心傾聽,讓他們的想法得到了表達,讓學生在持續思考中對數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從而更熱愛數學,這是不在預料之中的意外收獲。
二、對數學課堂“插話”現象的應對策略
數學課堂上的“插話”現象,有的是學生正常對學問的發言,有的則是學生擾亂課堂秩序的惡作劇,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目的,教師要客觀分析,采取不同的應對策略。
1. 細心聆聽
無論是對教師來說還是對學生來說,善于傾聽他人的意見都是一種好的品德。在學生發言時,教師就應該細心聆聽,然后就學生的觀點給出自己的建議,讓學生成為自主學習的主人。對于學習有見解的學生,教師要積極引導,提升課堂效率。例如,在講正四面體的外接球相關問題時(如圖 1), 讓學生有針對性地展開討論,細心聆聽,在學生尋找球心,構造直角三角形中培養學生敢于提出問題的精神,完成情感目標的學習,突破難點。
2. 給予肯定
對于課堂上那些“插話”的學生所發表的見解,教師在細心聆聽之后,對他們的想法要給予肯定,鼓勵他們繼續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例如,某幾何體的三視圖(如圖2所示),圖中三個正方形的邊長均為2,則該幾何體的表面積為 。部分學生認為“該幾何體為正方體只挖去一個底面半徑為1且母線長為的圓錐”,于是得到答案24+(-1)π;也有學生認為“挖去的圓錐母線長為”,得到答案24+(-1)π。教師在給予肯定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得到該幾何體是棱長為2的正方體挖去兩個底面半徑為1且高為1的圓錐剩下的部分(如圖3),學生恍然大悟,對學習充滿激情。因為單單就學習方面而言,教師的肯定對學生來說是最有效的激勵手段。
3. 給予警示
課堂插話是學生發表自己對數學見解的一種途徑,但這也有可能成為學生擾亂課堂秩序的一種方式。對于那些單純想擾亂課堂秩序的學生,教師應給予警示。如在講解《工序流程圖》這節課時,教師提出一個老人、一只狼、一只羊和一筐青菜如何安全過河時,學生往往會有各種想法,個別學生會乘機擾亂課堂,教師要妥善引導,讓學生能夠引以為戒,自覺維持課堂秩序,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環境。
綜上所述,教師對數學課堂上的插話現象應加以鑒別,區別對待。作為一名優秀的數學教師,應首先學會傾聽學生的想法,對于好的方面要給予鼓勵,對于不好的要積極勸誡。讓學生在課堂上都能緊跟老師的教學步驟,善于思考,踴躍積極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與看法,進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真正讓課堂成為學生核心素養成長的土壤。
參考文獻:
[1]趙雪英.高中數學課堂問題互動教學 法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 (36):64.
[2]陳惠芳.走向學生聲音在場的數學課 堂教學——基于生態理念的“對話式 教學”實踐與思考[J].江蘇教育研究, 2015(Z1):106-109.
[3]王少鋒.數學課堂如何正確領會對話 精神[J].教育教學論壇,2013(50): 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