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紅
摘 要:行動導向教學和以翻轉課堂為主的混合式教學是當今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研究方向。將兩種教學方法的優勢相結合,分析探討其在高職院校的發展與應用,并以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及配制為例,詳盡論述了行動導向背景下《檢測綜合實訓》課程的混合式教學設計及實施情況。結果表明:行動導向教學法和以翻轉課堂為主的混合式教學法相結合,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潛力,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同時研究結果也為其他研究者開展高職教育教學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行動導向教學 混合式教學 翻轉課堂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U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4(b)-0158-03
近幾年,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和資金上的大量投入,職業教育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在我國當前的教育體系中,高職教育遵循“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1],致力于為社會培養出具有一定專業技能的人才。但同時我們無法回避的是,當前各高職院校都面臨著學生基礎知識薄弱、學習主動性嚴重不夠、教學模式單一、課堂教學氣氛沉悶等具體問題[2],為解決這些問題,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每一位職業教育者所面臨的挑戰。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和以翻轉課堂為主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就在此背景下被提了出來,并得到了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
1 行動導向背景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設想
《檢測綜合實訓》課程是我院土木工程檢測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其難度大、理論性強、同時又要求有很強的動手實踐能力,如果單一采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會導致課堂氣氛沉悶、枯燥,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缺乏課堂參與度,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在此背景下,我們提出了以行動為導向,同時采用以翻轉課堂為主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是以行動為驅動力量進行教學實踐活動開展的模式,它要求師生雙方能夠充分發揮出主觀能動性,教師可以通過發布任務的形式引導學生動手完成任務[3],重點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實踐能力。而以翻轉課堂為主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其基本思路是把傳統的學習過程翻轉過來,讓學生在課外時間完成針對知識點和概念的自主學習,課堂則變成了教師與學生互動的場所,主要用于答疑解惑、匯報討論,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4]。
2 行動導向背景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實現
《檢測綜合實訓》是土木工程檢測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被定義為實踐課程。目的是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根據相關標準規范完成對土木工程中常規材料各項性能指標的檢測及對現場建筑實體結構的檢測,具備工程檢測人員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為工程檢測的一線崗位輸送高等應用性技術人才。由此可見,本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授相關理論知識,更需要加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因此,采用以行動導向和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是非常貼合本課程的教學特點的。下面以本課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知識點“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及配制”為例,講述行動導向背景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實現。
2.1 課前準備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及配制”中涵蓋的知識點較多,同時要求學生具備很強的動手能力,對學生知識和技能方面的要求都很高。雖然學生在之前開設的前續課程中已學過相關知識,但很多知識點都已模糊、甚至忘記。如果把這些基礎知識都放在本知識點計劃的6個學時中去回顧,學生就沒有足夠的時間去進行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和在實驗室完成混凝土的配制任務。因此,我們就非常有必要采用翻轉課堂的方式來解決學生對已學知識點回顧的問題,課堂上少講或不講;而對于技能型和拓展性的任務則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通過課堂講解和實操環節來完成。表1為“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及配制”的主要任務清單。
2.1.1 教師課前準備
為便于學生利用業余時間自主回顧已學知識點,課前任課教師應對清單中的知識型任務專門制作微課,每段時間控制在5~10min,做到主題突出、內容具體、針對性強。隨后,教師應充分利用本課程網絡教學綜合平臺的優勢,把制作好的微課、收集到的微視頻及相關測試題等上傳至平臺中。課前,任課教師可通過平臺中的通知公告、郵件或班級QQ群發布學習指南和任務清單。其中,“學習指南”主要是讓學生清楚本知識點在課前、課中和課后應完成的工作任務;而“任務清單”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本知識點的任務分解及解決方法。
2.1.2 學生課前準備
學生可以利用本課程的網絡教學平臺移動學習客戶端隨時隨地的進行“碎片化”學習,通過反復觀看微課、微視頻,回顧已學知識點,掌握普通混凝土原材料的各項性能指標及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基本方法,并記錄下自學過程中遇到的疑難點;同時通過完成教師發布的“課前在線測試”,進一步鞏固相關知識點,教師也可以通過查閱測試題的完成情況,提前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為課程實施工作的開展做好準備。
2.2 課程實施
2.2.1 課堂講解,下達任務
針對“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及配制”中理論性很強的且新的知識點及課前在線測試中答錯率很高的題目,教師有必要在課堂中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給學生進行講授,并結合課堂問答的方式,及時了解學生對所講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同時,根據成績優劣把6~8個學生編為一組,盡量做到優差生混合編組,每組選取成績較好且有責任感的學生擔任組長。分組完成之后,由小組組長帶領組員對任務進行討論分析,并對任務做進一步分解,落實到人頭,最終完成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方案。在整個過程中,教師都需在場,隨時指導、解決學生遇到的相關問題。
2.2.2 先觀摩,后實操
因在“普通混凝土的配制”過程中需要用到多種機械設備,涉及到學生的安全問題,所以可以提前采取線上觀摩教學視頻+線下觀摩教師實做的方式,讓學生熟悉了解整個試驗過程,做到心中有數,為接下來的實操環節做好準備。
在學生配制混凝土的過程中,任課教師可以采用行動導向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小組任務。同時,教師應充分利用實操這一現場情境,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引導學生將課本上的知識點對照到現場實物,達到對知識點充分透徹的理解。不可避免的,學生在實操過程中會出現各種預料不到的狀況,試驗不成功也是常見的,教師應及時抓住這些案例做現場講解,分析總結其原因,加深學生的理解,以達到教學目的。
2.3 課后鞏固提升
“課后鞏固提升”是教學環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對所學知識點做進一步的總結,提高學生的掌握程度。在這一環節,教師可以在網絡教學平臺中設置一些有關知識點的通關小游戲、課后在線測試及學習筆記等。通過這些方式,一則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鞏固了相關知識,二則解決了師生之間交流不暢的問題,信息反饋方便及時,便于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也對后續教學的方向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2.4 課后綜合評價
“課后評價”是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所表現出的種種信息進行處理的過程和即時的評估,它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個好的評價機制,可以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最大的受益者是學生,同時也有利于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的發揮和自身業務的提升。《檢測綜合實訓》課程中每個知識點的總成績由線上及線下兩部分構成(詳見圖1),以達到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評價的目的。考慮到本課程涉及到很多實踐環節,因此在成績比例分配上,線下成績占到了60%。
《檢測綜合實訓》課程的期末總成績納入了學生在網絡教學平臺中的部分成績,避免了傳統教學中以期末考試成績為主的評價模式,這種方式對學生的評價更為客觀和準確。
3 結語
《檢測綜合實訓》課程采用行動導向+以翻轉課堂為主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強調以行動過程為導向,以學生實踐為中心的同時,充分利用網絡 教學平臺提供的大量教學資源,豐富的教學活動和教學支持,翻轉課堂,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學習樂趣,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教育行業已步入了信息化時代,行動導向教學法和以翻轉課堂為主的混合式教學法的結合,能夠有效的解決當前高職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切實提高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深化教學改革創新。
參考文獻
[1] 鄭文嶺.高職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評價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2(21):136-138.
[2] 孫化棟,張智慧,仝永臣.行動導向背景下動力設備拆裝課程混合式教學設計[J].船舶職業教育,2016,4(5):22-25.
[3] 王金平.探討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在高職電工電子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新通信,2018(4):182.
[4] 林雪燕,潘菊素.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與實現[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2):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