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雅娜
摘要:新課改標準明確提出:學生在學習數學文化課培養文化素質的的同時,也要注重培養自身的解題能力,以提高學習效率。但是,在高中數學學習過程中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呢?下面,文章則就此展開具體論述。
關鍵詞:高中數學;解題能力;培養策略
由于高中各門學科內容都較初中更加深刻,難度更加大,再加上三年后高考的壓力,所以學生在各科的學習中很容易出現許多問題,尤其是數學科目。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邏輯性和探究性都很強,它需要學生進行更深入的學習。而大部分同學卻只注重在做數學題時快速得出的答案和結論,而忽視了題目中需要我們去探究的部分,這也就使學生的解題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針對這一問題,筆者將談幾點自己的看法與見解,以期對大家有所助益。
一、引導學生將注意力放在對題目的解讀上
理科題目和文科類的題目是有一定的差異性的,在閱讀數學題目的過程中,學生要避免文科中跳躍式的閱讀方式,因為數學知識的表現形式是以形式簡約、內容復雜抽象為特點,錯過了一個小小的數學符號,可能就意味著這個題目的正確率要下降。所以,學生在閱讀數學題目的過程中,一定要全神貫注,不要漏掉每一個細節之處,這樣才能準確理解題目中的真實內涵,才能有清晰的解題思路。
二、引導學生調整好讀題心態和解題心態
高中數學對于學生來說,是難度比較大的,尤其是高三數學。學生在學完新的知識后,還要復習高一、高二的相關知識,并且還要通過系統化的方式將三年的數學聯系起來,探究其中的關聯,研究解題思路,在大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以便于在做數學題目的時候能夠調用相關知識給予正確的解答。但是,有很多同學在解決數學問題的時候,往往很難找到題目的突破點,根本不知道該從什么地方來解題。這時,部分同學的心理就有了解題障礙,認為這道題目很難,就會失去解題耐心,從而不會再對題目進行分析與探究。
例如,函數y=2sin(0≤X≤9)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和是多少?當我們拿到這樣一個題目時,部分學生可以根據(0≤X≤9)想到區間,部分學生可以根據所學習過的三角函數畫出圖像,但是還有大部分的同學卻沒有解題思路,再加上心理和思路上的障礙也就直接放棄了這個題目。針對教學中普遍存在的這種學習現象,學生應該敢于問自己為什么會想不到畫函數圖像?為什么會沒有解題思路?因為對自己發問是我們學習解題技巧的良好開端。所以,同學們應該沉下心來仔細讀題,仔細找題目中的突破點,認真細致地分析其所給予的條件,以達到為養成一個良好的讀題心態和解題習慣做好鋪墊的目的。
三、引導學生做好數學知識點的分析與鞏固
學習已經是學生習以為常且每天必做的事情,數學題目也已經變成和學生有著密切關聯的“朋友”。那我問同學們一個問題,有多少同學在學習數學的時候,有想過要問老師,或者問自己一些關于解題思路的問題呢?
例如,學習《解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時,通過正弦定理,我們可以用來判斷三角形的形狀,實現三角形中邊角關系的轉化。為什么正弦定理會有這樣的功能呢?余弦定理又是怎么得來的呢?cos30、sin60等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聯系?通過這一系列問題的提問與創設,做到鞏固數學小知識點的效果。同時學生也應該從基礎做起,注重知識點的積累與分析,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教師的講解與總結上。老師還可以通過一些其他情景的創設,來激發學生分析、思考以及解題的欲望,從而做到對知識點的回顧,這對高中生學習“如何解題”大有裨益。再如我們學習“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創設一些問題情景,如,直線與圓存在哪幾種關系?在什么情況下圓與直線是這種關系?根據一個方程式是否可以直接通過方程式看出直線與圓的關系?等等這一系列開放性問題的創設,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思維空間,同時也能夠讓其自主地參與到知識探究活動中,學會從多角度去看待和反思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四、引導學生在解題中巧用圖形
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其知識能力有限,對數學的認識還處于淺顯階段,加之數學公式的復雜性,以及題目的抽象性,這些內外因素都會成為學生解題中的障礙。但是通過數形結合的解題方法則能夠有效解決以上問題。圖形的運用能夠使題目中抽象的條件具體化,形象化,使未知條件和已知條件更加直觀、清晰的擺在眼前。適當的采用構圖造型的方法解決函數問題,就不失為一個提高學生思維品質的有效手段。
例如,在學習《函數》這一章的時候,其中坐標圖形、拋物線非常繁瑣,我們如果只依靠雙眼去看題目,是看不出來什么的,并且容易混淆題目中給出的條件。那老師在教學時,就可以利用智慧課堂或者微課等信息技術幫助學生構建圖形,繪制坐標軸,再根據題目給出的已知條件一步一步地設置動態的條件展示,最后利用信息技術中生動、直觀的圖形進行未知條件的推導。這樣與信息技術、與圖形相結合的數學解題過程是不是使大家的解題思路更加明晰呢?
五、結語
通過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對文中策略的合理運用,其使學生的解題能力得到了培養,使課堂的教學效率得到了提升。因此,教師要注重文中策略給學生和課堂所帶來的直接影響,以促進高中數學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姚延明.高中數學課堂利用“微課”輔助教學的應用效果調查研究[J].學周刊,2016(19):188-189.
[2]廖曉鋒.新課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科教導刊(下旬),2016(06):95-96.
[3]李明君.淺談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6(35):195-196.
[4]孫慶.高中“數學導學案”和“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經驗談[J].成功(教育),2013(07):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