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振清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全面實施,小學數學教學面臨全新的改革要求。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要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進行教學和改革。這也意味著數學教師不僅要在課堂教學中做好知識的傳授工作,還要重視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學生不僅掌握數學知識,還掌握獲取知識的能力。鑒于此,就如何將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滲透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展開論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對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進行訓練和培養是優化課堂教學效益的前提和根本,也是保證數學教學效果的有效措施。在教學實踐中,數學教師要對此予以重視,不斷開發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運用數學能力,在此基礎上促進學生數學素養和綜合能力的提升。
一、數學思維能力的概述
數學思維即數學學習思想,主要是指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用于貫徹數學思想、解決數學問題、掌握數學知識、分析數學內容的數學學習思想[1]。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可以轉變學生的數學思想,取得分散環節概括化、復雜知識具體化、抽象內容形象化的學習效果。這給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和學習數學知識提供了較大的便利。數學思維是數學思維能力的基礎,數學思維能力可以幫助學生總結、想象、推理、探究數學學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存在的問題[2],而且可以在潛移默化中發掘學生的各項潛能。對學生來說,數學思維能力是他們學好數學的基本條件,更是學生學習習慣、思維能力、道德修養等形成的參考依據。正因為如此,在數學教育教學中,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一直都是核心思想。
二、數學課堂教學中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是思維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是初始階段。在這一階段,教師對學生思維的培養應當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引導和激發,讓學生能夠在數學學習方面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只有這樣才能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起來,從而實現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學習動機的方式有很多。首先,數學教師要適當放低自己的姿態,在課堂上重視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其次,數學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多媒體是建立在信息技術之上的現代化教學設備,集光、聲、像等于一體,能夠給小學生創設出可視化的教學情境,從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課堂上積極配合教師[3]。例如,在講解“加減運算”相關知識點的時候,數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動畫片段,然后以“灰太狼抓羊、喜羊羊救羊”為主題展開加減運算。這樣就能將學生的注意力有效集中起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為之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打好牢固的基礎。
2.合理設計數學問題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想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數學教師要重視數學問題的設計。簡單的問題會讓學生感覺毫無挑戰,學生不用啟動思維就能解決問題,這樣的數學問題毫無意義。而過難的問題會讓學生的學習信心受到一定的打擊,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下降。因此,數學教師要合理設計數學問題。就筆者個人而言,數學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分層設計。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數學教師可以設置一些簡單的、基礎性的數學問題。對于基礎較好、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數學教師可以設計具有難度的拓展性問題,確保每個學生都能開動思維,并且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順利解決問題。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又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3.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數學教學的目的不是讓學生在考試中取得高分,而是希望學生能夠將自己掌握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來解決實際問題。在數學思維能力培養過程中,數學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這是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根本和基礎。從某種程度上說,數學課堂上的教學內容比較理想化,與實際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存在一定的出入。書本上的數學問題通常只有一個固定的答案,而實際生活中,數學問題往往有多個答案。因此,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數學教師要將實際生活中的內容引入課堂上,創設出開放的生活化情境,讓學生在近似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方式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可以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還能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主動運用數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是新課改賦予小學數學教師的重要使命。數學教師要對此予以重視,將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作為重要的學習任務去落實,為學生未來的數學學習和健康成長打下牢固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偉輝.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方法[J].學周刊,2018(15):32-33.
[2]稅忠.試論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6(32):73-74.
[3]陳新.滲透數學思想發散數學思維鞏固數學能力:以人教版小學數學中的“小數的意義”課程教學為例[J].華夏教師,2016(7):43-44.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