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桃
摘 要:教師要掌握和了解初中生的心理和學習水平,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保持理性而溫和的態度,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問題層次、提問頻率、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和點撥,最終達到提升學生初中歷史學習水平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教學;歷史教學;問題意識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全面了解和掌握不同學生的在心理情況、歷史學習水平、歷史偏好等方面的差異性,制訂出針對性和合理性的問題意識培養方案,以理性和溫和的態度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激發學生提問積極性,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初中歷史學習水平。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現狀
1.學生沒有主動發現問題的意識
目前,在傳統的歷史教學中,一般都是學生只是被動的接收老師所傳授的知識,沒有主動去學習的意識,也就不能發現問題,不能做到積極的去思考問題,所以最終導致學生沒有形成問題意識,學生在上課中只是在順著老師的思路走,沒有自己去探尋知識的需求。
2.缺少提出問題的勇氣
認為老師課上所講知識和老師提的思路就是取得高分的關鍵,所以導致學生即使有問題,但是為了考取高分,就只是一味的跟著老師的思路走,沒有將自己的問題提出來,沒有提出問題的勇氣,另一方面,很多學生害怕在老師或同學的面前因為提出的問題太簡單或太幼稚而被老師批評,或者受到同學們的笑話,所以不敢公然在課堂上提出問題。
3.缺少提出問題的機會
傳統的教育方式就是老師在課堂上講,而學生就是應該坐在課桌上專心認真的聽老師的講解,很多老師在課堂上只是在一味的進行知識的灌輸,沒有對學生自己想法進行了解,也沒有給學生留出時間讓學生自己主動去思考問題,導致學生沒有機會去思考并提出問題。另一方面,老師要保證教學進度的順利完成,就只是在進行知識的講解,為了讓學生們跟上課程的步伐,老師一般都極力想去完成繁重的教學任務,極力追趕教學進度,沒有給學生創造一個較好的提問環境,所以導致學生也沒有機會去向老師提問。
4.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限制了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
對老師和學生的情況進行考核在教學過程中是比較重要的環節,但是目前我國對老師的考核主要是看教學進度情況和學生考試的成績,針對學生就是用成績來對學生進行考核,考核的形式主要是進行考試,考核形式比較單一,但是這種評價方式不能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只能驗證學生知識的接收程度,所以導致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問題意識的培養沒有引起重視,只是重視學生接收知識的多少。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策略
1.安排學生進行歷史課程預習,增加課堂提問的可能性
教師要在展開新知識講解前布置相應的自主預習任務,讓學生們提前熟悉課本內容,樹立重難點知識,建立起初步的知識模塊。學生們要端正好態度,認真對新的學習內容展開預習,并對困惑點和難點做好標記,以便于在課堂上有針對性的聽老師的解答。如果學生對于新課程的預習量較少,對課程內容沒有大致的了解,所以在課堂上呈現被動的狀態,只能接收老師對知識的講述,而不能針對自己的問題對老師進行提問解答疑惑。課堂知識預習在提升學生課堂主動性、促進中學生問題意識的養成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突出重點、靈活多樣,創設問題情境
首先要采用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重點突出。采用競爭學習法,將班級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分配不同的學習任務。然后課堂上讓每個小組派出一個代表來解答老師留的問題,教師單純得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遠遠不夠,還應該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只有讓學生感受的成功的快感才能促進其更有動力進行之后的每一個探究活動。
所以在課堂上教師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給每一個學生提供自我展示、自我表達的平臺,并針對學生的發言和展示進行鼓勵或者補充說明,讓學生們激蕩思維。其次教師要利用好課堂,多準備些課堂教學資源,利用網絡收集大量的歷史材料、歷史視頻以及相關內容的圖片和新聞,使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
3.指導與強調,提升學生的問題質量
眾所周知,由于初中歷史課程大多講述的是中國和世界的著名歷史人物、推動時代發展的重大歷史事件以及文物古跡,所以在教師的教授過程中難免會讓學生感到枯燥。對初中生來說,學生的問題質量是提升的重點,由于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對課程的理解程度不同,所以提出的問題難易程度也不同。所以老師要讓學生明白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并不代表學生問出的問題越刁鉆越難就代表掌握的程度越好,反而越常識性的問題越有利于初中學生反復記憶知識點。教師在接受提問時的態度以應當平等友善,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不要輕視和忽視學生提出的非常規問題。比如在學習《洋務運動》這一課時,引導學生從三個方面去思考:首先是提出洋務運動時清政府的狀況如何,是什么樣的時代背景?其次是洋務運動的目的是為了什么?最后是洋務運動為什么不能完全成功,達到實施目的?先引導學生去思考問題的方向,再鼓勵學生去發散思維。
三、結語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在初中教學過程中,問題意識的培養一直是我國很多初中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問題之一。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不斷地提出問題,反思歷史,進行思考和分析,培養正確的歷史認知和學習興趣,十分重要。本文主要是結合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討論如何促進中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意識。
參考文獻
[1]張婷.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D].寧夏大學,2013.
[2]翟乃亮.初中歷史教學中公民意識的培養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3]林彩英.新課標下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歷史素養的培養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