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吉
摘 要:如何促使全體學生增強自身素質,提高學習效率已經成為當前教學的主要目標.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可以對學生綜合能力進行分層,對學生因材施教,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對我國高中數學教學的發展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分層教學;教學實踐
近年來,隨著普通高中招生政策的調整,招生規模的擴大,新生入學門檻的降低,處于同一班級的不同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也在加劇,要改變這種狀況,因材施教顯得極為重要,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是使全體學生共同進步的一個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實處的一個有效方式。
一、分層教學的前提條件
分層教學是“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性的、良性的發展”的教育觀念指導下的一種教學實施策略。談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分層教學,有三個前提:首先,要承認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學生之間,不僅有數學認知結構上的差異,也有在對新的數學知識進行同化或順應而建構新的數學認知結構上能力的差異,還有思維方式、興趣、愛好等個性品質的差異。只要提供給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環境,采取不同的對學生學習障礙的矯正策略,不同的學生都會有提高,或者說每個學生都可以建構起與自己能力相稱的新的數學認知結構,得到全新的情感體驗,進而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達到知識與能力雙贏的結果。
二、轉變教學理念,調整課程設置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我們確定的改革的指導思想是,“立足會考,兼顧高考,培養興趣,發展特長,面向全體學生,實施素質教育。”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們還明確提出了“要使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合格的高中畢業生”的要求,并確定了“開齊基礎課,上滿提高課,落實活動課”的可操作性方案。
三、調整課程設置
(一)課堂講授內容分層次。教師備課時要兼顧基礎與提高兩套教學大綱的要求設計課堂教學內容,以基礎課為主,適當滲透提高課內容。
(二)課后練習分層次。每節課的課后作業除按基礎課教學大綱的要求留必做題外,還適當加一至兩個提高教學大綱要求的題作為選做題。
(三)考試內容分層次。學校組織的每次考試,在試題的分量和難易程度上都加以區分,一般基礎內容占65%-70%,提高內容占30%-35%。這樣便保證了各類學生都能學有所得。
四、分層教學主體策略
實現分層教學主體策略主要要實現對教學目標的分層化、課前預習層次化、教學層次化,從制定教學目標、實現預習、進行教學三方面完成主體分層教學相關策略。
(一)將教學目標層次化
將教學目標層次化是指分清學生的層次,進行面向全體、兼顧兩頭的教學模式. 根據新課標高中數學的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建立分層教學的階段性目標,將層次目標貫徹落實到教學過程的主體之中. 例如在進行新課標高中數學《立體幾何》一單元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立體幾何教學目標分為:①認識立體幾何;②了解基礎定義;③知識框架結構建設;④習題應用;⑤深化認識和應用,實現對學生立體幾何教學目標的逐漸深入,完成初步分層教學工作。
(二)課前預習層次化
課前預習層次化主要要求教師根據制定好的分層教學目標,進行各層次教學預習工作. 在這一階段,教師要注重實現對學生預習的指導,提高學生的預習效率. 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預習方法,實現分層預習,提高效果. 例如,在進行新課標《導數函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高層學生進行深刻的書本、課外輔導書的預習,對導數函數進行深入了解,進行簡單的習題聯系;指導中層學生進行課本知識預習,了解函數知識;指導基本學生了解導數基礎知識,對學生預習中不懂的問題進行恰當的講解,提高學生對預習的興趣。(3)課堂教學層次化?
課堂教學層次化是完成分層教學的關鍵,高中數學教師在進行課堂分層教學的過程中,要對學生學習狀況進行實時監督,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學有所成.例如,教師在進行《指數函數》教學的過程中,將指數函數的定義、圖像、特征、應用、計算進行全方面教學,確保學生能夠掌握指數函數的基本和延伸知識.對基礎學生進行“指數函數的定義是什么?”“指數函數圖象特征是什么?”等基礎問題的提問,對中層學生進行“指數函數運算法則都有哪些?”等基礎和延伸問題的提問,對高層學生進行延伸類問題的提問。
五、作業復習分層策略
針對學生的分層情況進行不同程度的作業布置,對高層學生可以加量,增加難度,進行時效訓練;對中層學生作業復習和鞏固,進行適當訓練;對基本學生基礎知識鞏固練習,對該部分學生的作業進行逐一指導。
例如,在進行新課標高中數學《三角函數》的作業布置指導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高層學生進行課外知識延伸,指導學生練習教輔書上的習題,進行三角函數的實際應用練習;對中層學生進行三角函數應用的簡單練習,加大對三角函數計算和定義、圖像知識的了解和掌握,進行該類的鞏固練習;對基本學生進行三角函數的概念和定義練習,鞏固課堂學習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總而言之,伴隨學業的深入學習、教學課改的推進,限于學生的學習認知能力和有限的學校教學資源分配,分層教學將會成為主流。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嚴守分層教學的流動性、尊重學生個人自尊的原則,通過依據學生綜合測驗成績為分層標準,對不同層次學生實施不同教學方案來保證分層教學的進行,定能充分鼓勵學生,激發他們的潛能,讓他們的學習得到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董玲.新課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課堂教學評價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
[2]李徽.高師課堂教學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