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華
摘 要:創造力是社會進步、科技發展的原始動力,在當今社會,只有具備創造力的人才才能迎接工作上的各種未知挑戰。基于此,闡述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創造力培養的策略,以期為廣大小學教師提供一個有效性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創造力;培養策略
核心素養是一種先進的教學理念,是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旨在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運算能力、數據分析能力、邏輯能力、想象能力等,而其中創造力也是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核心目標。
一、展開情景教學,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1.創設數學生活情景
數學源于生活,脫離生活的數學教學,是不具現實意義的。而生活,也可以為數學教學提供源源不斷的教學資源。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創設生活情景教學,有助于學生意識到數學與生活的關聯性。這樣當學生碰到難題時才能夠產生應用數學理論的想法,而當其原有知識體系難以解決當前難題時,學生會發揮自身的創造力,將原有的數學知識合理加工、不斷升華。在這整個過程中,學生也逐漸地形成自身的數學核心素養。一方面,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將生活中的實物圖與其相應的數學模型結合起來授課;一方面,教師可以將學生熟悉的生活實物與數學知識結合起來授課,如,汽車的輪胎、屋頂的形狀、門窗的形狀等。總之,通過生活實物肢解數學模型,有助于學生理清數學的脈絡,繼而訓練學生數學思維,促使學生形成自身的數學核心素養。而唯有如此,學生的創造潛能才會被開發出來。
2.訓練多角度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有助于學生走出刻板的、一成不變的數學解題思路,讓學生思維更具靈活性。同時,數學應用意識、思維多元化,是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體現,也是學生發揮創造力的開始。如,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學生通過算法探索,能夠初步掌握這部分知識。但是倘若教師的教學僅限于課堂上,那么學生對這部分數學知識的理解也不能作出進一步的延伸,而這些知識也終究只能庫存于腦海不能服務于生活實踐。基于此,教師需要以生活的數學現象作為導向,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促使學生多維度思索問題,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如,同樣的“三位數乘兩位數”,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情景:同學們,爸爸現有人民幣230元,計劃按照定期存款的模式存入銀行3年,每年得到的利息為11元,同學們,幫助爸爸思考一下,爸爸可以有幾種存款方式,最后的利息為多少?這種題目沒有標準答案,學生的思路不被局限,運算能力得到訓練。學生踴躍發言,創造出各種存款方案,只要言之成理,教師都需要給予肯定。
二、展開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生創造力
1.分小組合作學習
能夠與人合作、善于探索數學奧秘,是小學生具備數學核心素養的體現。基于此,教師可以根據班集體人數、學生個性特征、基礎能力、創造潛能等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合作小組。繼而教師設計一個難易適中、具有研究價值的主題,學生就此進行實驗、推導、交流。如,在“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一課的教學中,在課時開始之初,教師可以先組織全班同學開展小組調查活動,活動的主題為:收集與整理班級學生的出生月份數據。這樣可以讓學生體會數據的收集與整理的流程。進而以列表格的形式呈現出來,學生不斷交流、探討數據整理的最科學、簡潔形式,其思維創造力也得到訓練。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協調合作、集思廣益,對數據的分析、整理能力也得到提升,并能夠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對知識進行再加工、創造。小組合作學習,也正是學生數學素養形成的關鍵性環節,能夠培養學生的數學創造力。
2.組織實踐性活動
事物是運動發展的,人們對科學的追求腳步永不停歇,小學數學教師更應當培養學生敢于嘗試、敢于創造的數學素養。具體而言,在數學課堂上,教師需要設計出具有“新意”的教學設計,促使學生產生一探究竟的欲望。在強烈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生肯定會萌發出具有創造性的想法,從而將這種想法付諸于實踐,形成個人創造力的體現。如,在“垂線與平行線”一課的教學中,教師不妨組織學生進行一次戶外實驗活動。實驗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將一塊木板搭建成一個斜坡,使小球從斜坡頂部滾落至地面。木板不斷更換傾斜度,每次小球落地,學生分工合作測量并記錄距離,最后探討課本“怎樣滾得遠”問題。在實驗結束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嘗試運用新的實驗手段進行推導、驗證原有實驗結果。當學生對此說出新穎的想法時,教師需要給予肯定。
基于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展開情景教學,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關于這一點,可以分為兩個方面:(1)教師創設數學生活情景教學;(2)教師可以訓練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此外,基于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展開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生創造力。關于這一點,可以分為兩個方面:(1)教師可以分小組合作展開探討性教學;(2)教師可以組織實踐性實驗活動。這些策略都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參考文獻:
[1]沈薇娜.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符號意識培養的策略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8):67.
[2]王榮建.嘗試給課堂留白 意外為教學添彩:對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一點探討[J].中小學數學(小學版),2018(z1):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