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奕
【摘要】中學活力課堂的構建主要是依靠教師的引導以及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在課堂教育的過程當中,教師出于啟發和協助學生的角色,只有讓學生認知到了對學習擁有自主性,選擇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等能力的時候,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地激發了學生主體性。本文遵循這一思路,簡要提出了構建中學化學活力課堂的幾點方法。
【關鍵詞】初中化學 活力課堂 探索與思考
化學作為一門實驗性極強的學科,具有天然的優勢為學生構建一個以情景為主的教學課堂。為了啟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習熱情,實現初中化學活力課堂的教學目標,教師就需要發揮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采用以實驗場景為主的教學手法,了解學生心態與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一、中學活力課堂之內涵
活力課堂,是指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以及兩者在課堂上交流互動的過程都具有生動性,從而能夠體現教師的教學水平,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給予他們良好的教育體驗。如今的中學活力課堂的構建離不開主體的參與,其中受教育的主體自然是學生,而最能體現活力課程效果的也是反映在學生身上。所以,要以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主,依靠多種手段激發和啟迪學生發揮主動性。
而學生的主動性是一個內涵廣闊的概念,這其中包含了學習的自主性,選擇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學習的自主性代表了能夠自覺自愿地投入到學習當中,能夠自己給自己設定學習的目標和完成學習目標的方法手段。選擇性代表了,自己能夠有意識地根據自己的水平選擇學習科目,學習方法,是從學什么到怎么學的一個過程。能動性體現了學生吸收和消化知識,并且能夠通過自己的內化轉換,讓知識變為自己的儲備,能夠幫助自己處理日常生活學習中的諸多困難和問題。而創造性體現在學生靈活運用知識,掌握批判性的方法和態度來改造已有的知識,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進行再創新,這是一項不容易的能力,但是卻對學生終身有著巨大的影響。
二、構建中學化學活力課堂的幾種手段
(一)建立以發揮學生主動性為主的教學目標
這就要求教師要有意識地喚醒學生主體意識,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才是學習的行動者,自己有必要對自己的學習過程以及學習成果負責。其次,教師需要讓學生發揮主體能力,作為學習的主要承擔者,學生需要動手動腦,開拓思維,運用計算能力,閱讀能力,空間能力,等等多種能力來達成學習目標。同時,學生的行動能力越強,收獲的成果也就越多。教師可以在課前讓學生觀察生活,尋找生活中和化學相關的例子。
例如,當學生提出是熱水還是冷水能夠更快地洗去衣物上的血跡的情況下,可以讓學生分別對比兩種水去血跡的效果,然后分析得出血液的成份中含有血紅蛋白等物質,蛋白質遇熱就會凝固,所以得用冷水洗更快去除血跡的結論。
(二)建立以問題為導向的情景教學法
不少教師在教學當中都會發現,學生對于枯燥的理科學習感到非常厭倦。上課提高不了積極性,課后對于知識的轉化和吸收也效果不佳。這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相比起現在強調的建構問題情境學習法來說,傳統模式的課堂教育更加強調的是從復習入手,然后把舊知識和新知識聯系起來,強調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邏輯體系,但是新的教學方法更加強調讓學生去自主發現問題,探索問題,最終解決問題。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動手能力,以及動腦能力,讓他們在體驗和思考當中學習和消化知識。期間,要時刻調動學生注意力和投入程度是十分關鍵的問題。
例如在化學課堂當中,結合現實生活中的案例,從小切入口著手,讓學生主動發問,在利用實驗驗證的方法,讓學生得出科學的結論,這樣的方式方法不同于說教式的教學,容易讓人產生厭惡心里,相反還可以讓學生覺得新穎有趣,增強了課堂體驗感,也學習了新知識。
(三)從知識創新的角度入手,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教師要想真正教好學生,單單有教育手段還不行,最重要的還要理解學生,懂得學生,會用學生的思維去看待問題,才更加容易明白學生在學習當中所犯的錯誤。例如在蠟燭的燃燒實驗當中,讓學生了解蠟燭的物理特性,然后將蠟燭點燃,將火柴梗放在火焰上,讓學生討論為何會火柴梗顏色會變得不同?為什么會從外面開始變黑, 并且能夠得出,蠟燭外焰的溫度最高的結論。在這一過程當中,老師啟發了學生的思考,并且形成了良好的師生互動過程。讓學生和老師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情感和求知欲都高度統一,彼此之間的氛圍也更為融洽,有利于身心健康,同時也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保持高度熱情的學習狀態。
學生作為受教育的主體,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啟發學生的主體性,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和思考力去自主完成學業,而非一味的單方面地強行灌輸知識,這樣不僅效果不佳,而且還會引發學生的厭學心理。構建中學化學活力課堂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習聯系實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接收新知識的同時,也能有助于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江莉.關于構建中學化學活力課堂的思考[J].求知導刊,2015(12):60.
[2]黃浣清.構建中學化學活力課堂的探索與思考[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12):22.
[3]關朝珠.著眼能力 大膽放手——談實驗教學活力課堂[J].化學教與學,2015(10):38-40.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1-01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