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浩
摘要:小學語文是每個學生必須學習的一門課程,更是培養學生基本邏輯思維能力的基礎學科,如何讓學生深入地學習語文知識,并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問題意識,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教育話題。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深入分析如何在日常教學中逐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學會思考問題,學會提出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問題意識;培養策略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是至關重要的,新課標中指出“培育學生核心素養,引導學生提問善思”。小學階段是學生發展的黃金時期,教育者們都應該注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從而對所學知識進行更深入的學習和掌握。
一、合理轉換課堂主體。創造輕松學習氛圍
在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時,教師應注意融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以此來充實自己的語文教學課堂。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求教師在進行課上的教學時,要把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中心,讓學生來主導這個教學課堂,由此來燃起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思考能力。教師在合理地設計教學課堂結構時,也可以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舒適、充滿求知和探索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減少學習的煩悶感和壓抑感,進行更加高質量、高效率的提問和學習。
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講解時,中途可以為學生補充一些有趣的語文小知識,比如可以讓學生了解一些“漢字”的起源等等,這不僅可以讓學生對語文有一個更加全面和充分的理解,也能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文化素養,還可以讓大家共同討論和解答,鼓勵學生主動走到講臺上為所有同學講解題目,在輕松舒適的課堂氛圍中,與學生建立起一種良好的師生關系。在這樣充滿求知的課堂氛圍中,每個學生的學習情緒都被帶動起來,每個學生都能有著主動的思考,并且能夠自由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和問題,這無疑是最佳的課堂教學方式,一個輕松舒適、充滿求知欲的課堂,不僅可以消除學生學習的疲憊感,讓學生不再有畏懼提問的心理,也能夠讓學生把想問的問題都問出來,讓他們的思維更加清晰活躍,更加高效地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
二、培養學生質疑心態。引導學生主動探索
在對語文知識進行學習時,讓學生養成自行思考、大膽質疑的心理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主要辦法。每個人都有出現錯誤的時候,即便是教師也有可能在教學上出現錯誤,這個時候,教師就應該鼓勵學生大膽主動地站出來,指出教師出錯的地方,而不是一味地跟隨教師的腳步,教師說對就是對,說錯就是錯。
例如,教師在對《東方明珠》中生字詞進行講授時,讓學生在黑板上進行默寫,可能在筆畫上出現了錯誤,如果當時沒有學生指出來,教師在講解完后才發現,那么教師就可以詢問學生,我剛才好像有個地方出錯了,有沒有同學發現?可以給老師提出來讓老師改正,不要讓大家在錯誤的知識道路上走下去。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用眼神鼓勵班級上的每一個同學主動說出來,逐步培養學生大膽質疑的心理。在語文學習的道路上,以質疑為基礎,激勵學生去自行思考,最后才能真正培養出學生的問題意識。
三、理解學生學習心理。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不置可否的是,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個學生對自己所學的知識沒有思考過程,只是被動地進行學習,那么他的學習就是短期、無效的,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了解學生不敢問、不愛問的學習心理,逐步引導并且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無論這個問題是好是壞、是深奧還是淺顯,教師都應對學生進行細致認真的解答,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思考和提問的好處,激起學生主動提問的熱情。
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學會查“無字詞典”?》這一節的內容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對即將學習的“無字詞典”進行簡單的了解和學習,在課前學習過后,教師可以激勵學生在自己的書上寫下自行學習時所不懂的問題或是重點,在接下來的教學中,讓學生對自己遇到的難點和重點更加集中地進行學習。在教師的課堂教學內容完成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教學后仍不懂的問題進行討論和提問,并且鼓勵學生主動舉手提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保持親切和藹的微笑。教師在給予學生鼓勵的情況下,也要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理解和關心,不要去故意抽取學生起來提問或是勉強學生提問,只有讓學生學會主動提出問題,才是走上了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第一個階段,也讓學生養成了思考的習慣,在學生的腦海中逐漸形成“提問沒什么可怕”的思想。
總而言之,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時,必須把培養學生問題意識這件事給重視起來,讓學生能夠去自行思考問題,并且學會主動地發出問題,充分融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把教學做真正結合起來,一個學生擁有了問題意識,也就代表他真正學會了如何思考,并且在思考中逐漸掌握知識,發現自我,最后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