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成英
摘 要:文章從“豐富校園生活,增強學生的幸福感”“依托家長委員會,開展周末親子活動”“建立綠色網絡,加強網絡游戲管控”三個方面闡述如何有效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游。學校、家庭、社會要給予足夠的重視,齊抓共管,疏堵結合,形成良性互動的教育合力。
關鍵詞:綠色網絡;教育合力;中小學生
中圖分類號:G459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9-04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31-0040-01
網游,顧名思義就是網絡游戲,大多以“攻擊、戰斗、競爭”為主要成分,具有極大的誘惑性。網游給了學生扮演各種各樣角色的機會,同時也為學生的角色混亂埋下了隱患。游戲火爆刺激的內容容易使學生模糊道德認知,迷失自我,被現代人稱為“電子海洛因”。中小學生由于貪玩且自制力差,極易上癮,一旦沉迷網游,不但成績下降,損害身體健康,更會誤入歧途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沉迷網游等同于自毀前程,其危害不亞于毒品成癮。“千里之堤,毀于蟻穴”,最好的預防就是最初的止步。怎樣才能有效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游呢?筆者想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一、豐富校園生活,增強學生的幸福感
烏申斯基說過:“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學生獲得幸福。”學校生活單調,學生反復進行著枯燥機械的作業訓練,在學校很難感到新奇和挑戰,當然也很難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種壓抑的生活往往會使學生尋求刺激,如玩游戲、打架、逃學等。學生需要七色陽光,喜歡不同的聲音,如果讓校園生活豐富多彩,把學校辦成學生向往的地方,讓學生感到幸福與快樂,就能有效防止學生沉迷網游。
一方面,讓學生在閱讀中尋找快樂。書是人類的朋友,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學校要經常開展讀書活動,打造書香校園,營造快樂、濃郁的閱讀氛圍,讓學生以書為友,與書相伴,用優秀書籍填補空虛的內心世界,同時營造一方潔凈的天地,潤澤他們的心靈。只有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從中得到快樂與滿足,學生才不會深陷網游而無法自拔。
另一方面,讓學生在社團中收獲自信。學校應發展學生的興趣與特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近幾年來,湖南省桂陽縣蓉峰完小(以下簡稱“我校”)大力開辟第二課堂,為學生展示個性才華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我校合唱隊、管樂隊、鼓號隊、舞蹈隊、小提琴組、書法組、繪畫組、田徑隊、乒乓球隊、足球隊、籃球隊、航模組、機器人組、播音主持組、演講組、文學社等社團活動的正常開展,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學生因特長發展而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幸福感。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深深地吸引著每個學生,網絡游戲也就失去了它的誘惑性。
二、依托家長委員會,開展周末親子活動
“家長須營造和美家庭,增親子之情,理假日之樂。”事實證明,沉迷網游的學生往往缺少家長的陪伴,缺乏通暢溝通的渠道。為防止“5+2=0”的教育(一個星期中五天的在校教育,如果家庭教育不當或缺失往往會因兩天的假期而消失殆盡、付諸東流),學校可依托班級家長委員會規劃各班學生的周末親子活動,減少學生獨處的機會,讓學生走進社區,走進大自然,并引導學生參加更多有意義、有趣味的戶外活動。用愛和關懷來填補他們空虛的心靈,這樣就能從根源上解決其沉迷網游的難題。
三、建立綠色網絡,加強網絡游戲管控
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游,建立綠色的網絡環境必不可少,同時還要加強對網絡游戲的管控。如今,網絡游戲無孔不入,泛濫成災,幾乎每打開一個網頁或視頻都有游戲廣告介入。網絡早已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部分,而這些游戲廣告卻無時無刻不在干擾和誘惑著學生。各級網管部門、文化部門要對網絡游戲進行規范管理和有效監控,確保游戲廣告內容健康,并且要有針對性地開放,不得隨意向未成年人開放網絡游戲;要有專門的游戲網站,登錄該網站要求實名制;要有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要為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營造一片健康的、潔凈的網絡文化,從根源上杜絕中小學生沉迷網游的問題。
四、結語
總之,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游,學校、家庭、社會應當給予足夠的重視,要齊抓共管,綜合治理,努力形成良性互動的教育合力。
參考文獻:
[1]劉 梅,盧 捷.學生上網成癮現象及行為的探討[J].沈陽大學學報,2003,15(2):97-100.
[2]張樹輝.齊抓共管,預防學生沉迷網絡[J].教育,2018(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