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吉
摘 要:語言是傳遞信息的載體。低年級學生受年齡、心理特點以及認知水平的限制,其語言表達和理解能力不同于成人。在科學教學的過程中,使用兒童化的教學語言不僅更容易被學生接受,而且能有效地促進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激發科學學習的興趣,規范科學探究的方法,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低年級;科學探究;兒童化語言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科學課程的開設由原來的三到六年級向下延伸至了一二年級。怎樣才能讓小學低年級的科學教育充滿魅力并有效地開展各項研究活動呢?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來說,用兒童化的語言進行科學教學,更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更容易被他們接受和理解,更有利于科學研究活動的開展。
一、“甜言蜜語”——拉近師生關系
“親其師,信其道”,教師是引領低年級兒童快速、有效地融入小學科學學習活動的關鍵所在。基于兒童的心理特點及認知規律,教師要善于運用貼近兒童心理的“甜言蜜語”與他們交流,讓他們相信老師、親近老師,從而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慢慢實現從喜歡這位老師到愛上他(她)所教學科的情感的輻射。
首先,教師要善于運用充滿童趣的有聲語言和孩子溝通、交流,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課間,老師要放下身段,注意傾聽學生的心聲,用孩子們喜歡的語言與他們進行交流,讓他們將老師當成無話不說、無話不談的朋友。
其次,教師還要適時運用富有情感溫度的肢體語言在孩子需要時給予愛撫、鼓勵,從而走進孩子的心靈。如課堂上,教師經常用親切的目光去捕捉學生的視線,既讓每個孩子都能接收到來自老師的關愛,又能有效地督促他們認真地參與學習活動;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出色的表現時,及時對其豎起大拇指,給予肯定。
教師經常用兒童化的語言和學生保持親密互動,將有助于獲得他們的信賴,讓他們在融洽的學習氛圍中開展科學探究活動,有效地完成科學教學任務。
二、“巧言妙語”——點燃學習興趣
大家知道,低年級學生喜歡聽故事、猜謎語、做游戲等活動。我們在設計教學過程時要盡可能用語言提示學生接下來進行的將是他們感興趣的活動,同時,在這些話語結束時適當地用一些“嗎、啊、吧、呢、呀”等語氣助詞,再加上教師刻意抑揚頓挫的聲調變化,可以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說在“找空氣”一課,導入環節是一首猜謎的兒歌,謎底是空氣。讓學生“開動你的小腦筋,猜一猜是什么如此的神奇呢?”還是“找空氣”這一課,讓學生思考在哪里可以找到空氣。教師不妨這樣來說:“空氣可真調皮,和我們玩起了捉迷藏,你們知道在哪可以找到它嗎?”當學生對課堂充滿期待時,這樣的課堂才是有效的。
三、“你言我語”——共研探究方法
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科學探究是不可或缺的主要方式。低年級的學生在開展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當中,由于認知水平低、語言表達能力不強等原因,探究性學習的整個過程往往達不到課標要求。如何改變這樣的困局,教師兒童化的語言至關重要。
例如在聽“借助工具觀察”這一課時,有一個環節,學生會用到簡易顯微鏡來觀察指紋。由于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簡易顯微鏡,所以需要老師指導使用方法。在第一次試上時,教師是這樣來設計的:出示圖片,標注好簡易顯微鏡各部分的結構名稱,嘴上說道:“這是開關,這是鏡筒,這是物鏡,這是旋鈕”“觀察時我們將物鏡對準被觀察物體,利用旋鈕調整,直到看到最清晰的像為止。”教師的話語如教科書般的規范準確,但可惜的是,施教對象卻是一年級的孩子們。他們對于這一類成人化的語言并不感冒,甚至是排斥的,最終這節課上能正確使用簡易顯微鏡的學生微乎其微。課后分析原因時,聽課老師一致認為要通過兒童化的語言來指導學生實驗。第二次試上,老師做了改變:“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個小小的玩意兒是什么嗎?”學生的興趣瞬間就被點燃,他們迫不及待地喊出:“我知道!我知道!”“誰有本事將它打開?”學生趕緊觀察,根據生活經驗找到了開關,并有學生成功打開。教師鼓勵成功的同學:“你們可真是會觀察的小能手。”之后進一步追問:“如果讓你用它來觀察大拇指上的指紋,該如何使用呢?”學生充分地展開了討論:有的說因為用過放大鏡,覺得應該將簡易顯微鏡放于眼睛與大拇指之間;有的猜是不是和望遠鏡一樣,眼睛湊上去貼近了看……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不斷交流著各自的想法,雖絞盡腦汁,卻并沒有明確的答案。這時,就需要教師出來“一錘定音”了。教師出示了正確使用的圖片,提醒了學生一些使用時的注意點,并讓學生對照觀察。整節課,大部分學生都很好地掌握了簡易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前后兩課對同一環節的不同處理方式,讓我們清晰地感受到教師兒童化語言的使用在指導學生探究過程、規范學生實驗方法與操作以及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方面起到了積極而深遠的作用。
總而言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耐著性子,放下身段,多用兒童化的語言與學生進行交流,激勵引導他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教師真正走進了學生的心里,學生才能愛上教師、愛上科學。只有當他們真正愛上了科學,培養出學習科學知識的濃厚興趣和極大熱情,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不是空談。
參考文獻:
[1]武云霞.讓兒童化語言充滿藝術的魅力[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3(13):75.
[2]靳朝忠.兒童化語言的魅力[J].師范教育,1993(5):27-28.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