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領
[摘要]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是當前課堂改革的重點。要以多種方式去刺激和感染學生,從而再現歷史情景。根據學情設計問題,教給學生閱讀歷史的方法,活用導入框,善于從課文的敘述中發現問題,感悟到前后知識的相互聯系。教師應該起到促進者、引導者、參與者的作用,要設計有探討性的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要設計形式多樣的練習,使題型新穎化。要努力營造和諧寬松和個性化的教學氛圍,盡力使教學方法多樣化,以適應學生的差異性。
[關鍵詞]創設情境;精心設計;小組合作;練習多樣化
引言
史料可以為學生營造真實的歷史氛圍,使學生成為歷史的見證者,跨越時空去感受或見證歷史事件。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成為當前課堂改革的關鍵。教師應抓住學生的認知特點,盡力把簡單枯燥的文字變成生動具體的場面和形象鮮活的人物。下面結合教材談談我在授課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幾點體會。
一、創設歷史情境構建出輕松有趣的學習氛圍
利用視頻、圖片、音樂、歌曲、故事、實物以及角色表演等多種形式,再現歷史情境。如教學“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時,課前可以播放騰格爾的《蒙古人》渲染氣氛。因清明節剛過,導人新課時教師問學生:“前幾天清明節你們出去旅游了嗎?有沒有到過我國的北部大草原?”學生們遺憾地搖搖頭。教師接著說:“不要遺憾,老師帶來了幾張草原的照片請大家欣賞一下,注意觀察他們的服飾特點和生活習性。”接著可以展示幾幅蒙古草原、蒙古包和蒙古族人賽馬的圖片。同學們欣賞完后教師又問:“請同學們猜一下這是我國哪個少數民族?”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了出來。老師然后說:“蒙古族在中華民族歷史上曾經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那么蒙古是怎么興起、壯大的?在中國歷史上做出了哪些貢獻?就讓我們帶著這些間題一起走進:‘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再如講授“收復臺灣和抗擊沙俄”時,教學中可以設計四句歷史名人的詩篇:“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遙知夷島浮天際,未敢忘危負年華”“開辟荊棒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并提出如下問題:四句詩涉及了哪些歷史人物?主要事跡是什么?他們都是民族英雄嗎?這些問題通過新穎的角度,把岳飛、文天祥、戚繼光、鄭成功四位英雄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區別對比,教師可以把他們的圖片也投放出來,使問題的展示又增添了特殊的效果。學生也從中獲得了深刻的情感體驗,在詩中學到了歷史,在詩中學會了做人。
二、精心設計問題從而培養出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給學生閱讀歷史的方法,將教材內容問題化、知識系統化、答案要點化、要點條理化。如講授“中外的交往與沖突”時,首先提問學生:“本課講了幾個問題?交往的大事是什么?沖突包括哪兩個大事?”這樣學生就對本課有了總體的把握。對戚繼光抗倭這一部分,教師可以設計:什么叫“倭寇”?為什么要抗倭?代表人物是誰?他有哪些抗倭事跡?他有什么高尚品德值得學習?讓同學們帶著問題看書自學,學生在閱讀和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鍛煉了自學能力。
三、靈活的使用教材使課堂活躍起來
首先要靈活運用導人框,不要受必須用作新課導人的限制。如在講“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時,導人框是成吉思汗陵的介紹,使用效果并不好,如果講到他“壯志未酬身先死”,滅西夏前夕病逝于甘肅清水,再讓學生去看該導人框會更好。講“氣象萬千的宋代社會風貌”時,如果先讓學生讀導人框再了解第一部分“衣食住行等習俗的變化”,有一點邏輯內在聯系被割裂的感覺,如果把它放在第二部分 “熱鬧的瓦子和歡快的節日”里講,就能加深對豐富多彩的東京社會生活的理解,效果會更好些。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靈活把它安排在講課過程的恰當環節,達到最大的利用效果。
四、指導小組合作討論的方法,培養出學生的思辨能力
為了突破難點,教師要提出有商榷性或探討性的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教師在組織討論時,要立足教材設計問題,注意加強學科滲透。如講授“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統一”時,教學中設計“為什么成吉思汗能夠統一蒙古草原?”這一問題讓學生討論思考。學生經過小組合作,能把“成吉思汗具有堅強的意志,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答出來,而“順應歷史潮流符合人民的愿望”很難答出。教師可以及時引導學生思考:“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前草原是一種什么狀況?當時人們最渴望什么樣的生活?”學生就能根據教師的引領找到需要的要點。
五、課后作業設計多樣化從而培養出學生歸納綜合能力
教師要設計形式靈活多樣的練習,如“收獲展示平臺”“快速搶答1+1”“請你來判斷”“展示你的才華”等小欄目,題型有選擇、填空、判斷、讀圖、材料、簡答、探究題等。還可以指導學生自己設計習題,如設計本課的大事年表或設計習題考同小組的同學,這樣學生不僅興趣高,還可以鞏固了所學新知識。還可以以寫小論文或短文的方式讓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如《民國之我見》《我眼中的武則天》等。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要深刻認識到,在歷史課程改革中,教師不僅要轉變教學理念,還要不斷探索實踐,營造和諧、民主、個性化的教學環境,并盡一切努力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對歷史學科產生興趣,從而鍛煉學生的歷史思維,提升歷史課堂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何曉蕾.關于高中歷史史料教學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歷史教學(中學版),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