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東亞
【摘 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必須把思想政治教育擺在首位,也就是說,讓初級中學階段的學生在三年之中的思想政治課學好、學深、學活,是對一線教師教學工作更高、更嚴、更重的要求。要想在新課程改革理論指導下基本實現這個目標呢,只有實現對初級中學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的研究、探索和創新。
【關鍵詞】探索;中學;新課改下;創新教學;思想政治課
魏書生先生說:“好成績源自好方法?!睂τ诔跫壷袑W思想政治課而言,好成績源自于好教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必須把思想政治教育擺在首位,也就是說,讓初級中學階段的學生在三年之中的思想政治課學好、學深、學活,是對一線教師教學工作更高、更嚴、更重的要求。要想在新課程改革理論指導下基本實現這個目標,只有實現對初級中學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的研究、探索和創新。
1.重視教學探索
探索是在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大量的理論、方法和實踐過程進行總結。教師要在了解自我、了解學生、了解課本的基礎上,將通過探索總結的行之有效的經驗運用于實際教學,以獲得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2.重視教學研究
看起來“研究”二字似乎不是一線教師的“職責范圍”,但實際上,“研究”就是“更加深入細致的學習”。
2.1重視研究,重視提高自身素質
勤于學習、善于思考,是獲得、懂得及知道更多知識的基礎,是提高自身素質的先決條件。教師需要把教材讀通,找出重點精華;多查詢資料,找出參考價值;把教案寫好,總結真實有用。
2.2重視研究,重視關注時事政治
課本的思想政治內容似乎是固定不變的,而時事政治則是一個地區、國家以及世界隨時隨地發生的事件,具有生動性、聯系性和影響性,這些事件既能夠喚起學生學習和了解的興趣,也能夠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是促進學生學好思想政治課的“副食品”。
2.3重視研究,重視綜合運用實踐
在教學實踐中,把案例融于理論實踐讓學生思考、質疑和討論,教師可以在學生“突破”思維的“閃光點”中獲得方法、取得經驗,得到研究教學的第一手資料。
3.重視教學創新
沒有研究、探索和經驗總結就不能夠創新,這是必然規律。法國教育家盧梭指出:“教育應讓學生從各種活動、從生活中進行學習,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獲得直接經驗,主動進行學習;反對讓學生被動的接受說教,或單純從書本上進行學習?!睂τ趧撔?,以下從三個方面去說:
3.1重視創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不論書本知識、教學參考或者網絡資料,都屬于理論范圍,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詳細掌握了就應該付諸于實踐。如何去付諸于實踐呢?我認為,應“立足于課堂,延伸與課外;掌握好理論,運用于社會”。
3.2重視創新,時政與興趣相結合
思想政治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依靠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思維去完成收效甚微。時事政治每時每刻都在發生,學生了解這些就能提高學習思想政治的濃厚興趣,但是必須具有正確的思想意識、政治態度和強烈的愛國熱情。
3.3重視創新,寫作與愛好相結合
真正熱愛寫作的學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如果把所學習的思想政治理論用來指導寫作,那么他的寫作一定很優秀?,F在的思想政治課本編輯了很多閱讀資料,就是為了引導學生提前閱讀、自由思考、實踐寫作,提高學生興趣愛好,實現學用結合。
4.轉變傳統觀念
什么是傳統教學的觀念呢?簡單的說就是老生常談的灌輸、封閉和脫離,傳統教學的陳舊觀念造成很多弊端,主要有:
4.1轉變傳統觀念,的教學方式單一
學生只能按照教學程序學習考試升學所必須的知識。教師輕視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學生只能聽取名詞解釋,跟老師背誦習題答案和做大量的應試習題。
4.2轉變傳統觀念的教學效果不佳
教師備了很多教案,講了很多內容,但是不知道學生學了多少知識。而學生的考試試題解答應變能力很差,考試成績不理想,使學生覺得思想政治課學習起來苦澀、呆板而且索然無味。
4.3轉變傳統觀念的社會效果太差
學生要在初中學習三年思想政治課程,所學內容包含法制紀律、理想情操、倫理道德、人生態度、價值觀念等。然而,學生步入社會時還是會茫然無所適從,這是因為外部環境比學校復雜,導致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學習輕視、意向模糊,很容易被社會上的不良現象“轉變”。
5.提高改革認識
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目的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思想政治術語、填空、解答等一系列有利于考試的內容,而是要培養學生成為現代優秀公民,能夠協調人際關系,實現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的主要理念,確立整個人生觀念的基礎,全面提高政治、文化、和思想素質。
5.1轉變教師教學觀念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學生學習而教,學生要在教師指導下學習,而教師要全面了解學生、區別對待學生,認識到整體中有差異,差異中要促進,發揮個別特長或優勢,帶動整體全面提高,啟發學生、鼓勵學生、培養學生。
5.2轉變教師教學方法
教師要強化自身、勤于思考、精于總結,使學生能夠主動學習、獨立思考、探討實踐。
教師不但要在課堂上教育學生,還要在社會環境下教育學生;不但要以課本課程教育學生,還要以社會實踐事例教育學生;不但要教育學生學習文化知識,還要教育學生學習做人道理。
教師要改變過去強迫式、固定式、填鴨式的教育教學方法,要運用新型的引導式、互動式、激發式教育教學方法。
教師要使學生學的更多而不是講的更多,要使學生充分思考、開拓視野、強化思維,而不能任意馳騁、不著邊際、憑空想象。
5.3轉變教師教學角色
新課程改革理論認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對學生施仁愛,付感情,盡責任。初級中學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目的、意義和價值就是教學生怎樣做人、做好人、做有益于社會的人,教師應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潛移默化。教師不但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和解惑者,而且是學生學習做人的良師、益友和知己。轉變教師教學角色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的實施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