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鈺
摘 要:小學美術教學中,手工課程的內容比較豐富,那么如何在手工課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呢?主要造型、色彩以及材料等方面探討小學美術手工課程中對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小學美術;手工課程;審美能力
學生的審美能力,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仔細培養(yǎng),在小學美術手工課程中,對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表現(xiàn)在造型、色彩和對材料的運用上。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還需要美術教師對學生加以引導,使學生能夠意識到哪種造型、色彩與材料的使用是符合人們的審美的,是能夠表現(xiàn)出美感的。
一、在造型中培養(yǎng)
當學生在進行手工制作時,首先學生會對自己想要制作的作品進行構思,之后再將構思變成實體的造型。而當學生在塑造實體造型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有的學生設計的造型比較丑陋,有的學生設計的造型比較平淡。那么,應該怎樣讓學生在塑造出具有美感的造型呢?這還要在實踐中進行具體的分析。
比如,當筆者教授學生學習《搭建框架》這一課程內容時,就發(fā)現(xiàn)學生在用牙簽和橡皮泥進行框架的組合與搭建時,自己還沒有想好構思,就開始著手進行框架的搭建,以至于使自己搭建的框架并沒有任何特色。為了使學生的手工作品能夠呈現(xiàn)出更美的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筆者便讓學生在進行框架的搭建之前,先在紙上畫出自己的構思。當學生將自己的想法畫出來之后,筆者再指導學生。如,一位學生畫的是一個尖頂?shù)男》孔樱P者為了讓學生的作品更具美感,便讓學生將房子的房頂上用許多線條進行裝飾,將房子的窗戶改成圓形,將房子的門改成橢圓形。再在房子的門口處伸展出一條小路。所以當學生進行搭建時,便用許多牙簽與橡皮泥進行組合,裝飾在房頂上,圓形的窗戶和橢圓形的門用橡皮泥捏成,房子門口延展出的小路用牙簽和橡皮泥進行組合搭建,并點綴許多不同顏色的橡皮泥圓點。這樣就使學生的造型變得充實了許多,且富有美感。所以說,當學生在手工制作中進行造型塑造時,一定要讓學生將自己的構思畫出來,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進行改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在色彩中培養(yǎng)
部分手工課程中,學生將自己的手工作品塑造出造型之后,還需要在造型上運用色彩進行裝飾。這時就需要教師教授學生進行色彩的搭配,使學生的造型更出色,這同樣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方法之一。通過色彩進行培養(yǎng),能夠使學生對色彩的認識更深刻,使學生在以后的色彩搭配中均能夠合理地搭配出符合人們審美標準的作品。
比如,筆者教授學生學習《哆來咪》這一課程內容時,就在課程中,讓學生了解到了漸變色彩的運用。首先,筆者為學生準備出了幾個玻璃瓶,讓學生在每個玻璃瓶中倒上一瓶蓋的顏料。之后,筆者再讓學生往瓶中倒入不同量的水,同一種顏料由于水的加入,就會呈現(xiàn)出深淺不一的色彩。再為學生講述漸變色與音樂中的“哆來咪”等音符的相似性。“我們看到的漸變色彩由淺色到深色進行排列,而音樂中的哆、來、咪等音符也是由低音到高音進行排列,我們在手工作品或繪畫作品中運用色彩時,就可以用漸變的色彩進行裝飾,這樣能夠使大家的作品呈現(xiàn)出色彩的和諧美。”之后,筆者還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制作出了不同顏色漸變色彩的水琴瓶,使學生能夠從不同色彩的漸變中感受色彩帶來的視覺享受。
三、在材料中培養(yǎng)
當為學生講授手工課程內容時,一個重要課程因素就是材料。制作手工作品的材料是多樣的,那么學生應該如何在制作的過程中進行選擇呢?或者同一種材料應該怎樣進行搭配才能夠讓人從中感受到美呢?教授學生選擇材料的過程同樣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的過程。
比如,筆者教授學生學習《布藝溫馨》這一課程內容時,就根據(jù)課程中的材料對學生的作品進行指導,使學生的作品呈現(xiàn)美感。首先課程內容中的“布藝”就限制了手工制作的材料,但是布材也有很多種,棉布、尼龍、蕾絲、毛線等,對于這些材料又該怎樣使用才能夠體現(xiàn)創(chuàng)作者的審美呢?這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創(chuàng)作想法進行選擇。如,有的學生想要做一個小金魚,則可以讓學生選擇金色的棉布或毛線等布材,做金魚的身子。之后再用蕾絲剪出金魚的魚鰭,用黑色的綢緞料剪出金魚的大眼睛,這樣就能夠形成一個有趣的金魚玩具了。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用舊手套,將五指上方扎起來做金魚的身子,將五指的位置當做金魚的魚尾。這樣也能夠很快地做出金魚造型的布藝玩具。所以在材料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時,還需要注意學生的創(chuàng)作想法,根據(jù)學生的想法引導其選擇合適的材料,從而使材料能夠彰顯學生的審美。
總而言之,在小學美術手工課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需要從造型上、色彩上以及材料的選擇上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夠在以上內容中知道如何選擇合適的造型、色彩與材料去優(yōu)化自己的作品,這樣才算是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當看到阻礙學生審美能力提升的表現(xiàn)方式時,也應及時指出,糾正學生的搭配錯誤,這樣才能使學生逐漸建立良好的審美觀。
參考文獻:
[1]張莉.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美術教育研究,2015.
[2]張鳳香.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J].西部素質教育,2016.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