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以《笨拙的螃蟹》繪本教學為例,闡述依托故事情景,破解語言學習密碼,為學生建構言語表達的策略,在品味語言密碼、運用語言密碼、挖掘語言密碼中,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關鍵詞】《笨拙的螃蟹》 繪本故事 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2A-0101-02
英國繪本故事《笨拙的螃蟹》講述的是螃蟹尼尼不喜歡自己礙事笨拙的大鉗子,但在一次游戲中他發揮了鉗子的作用,幫助朋友脫險的故事。筆者嘗試設計課堂教學,依托故事情景預測,破解語言學習的密碼,為學生建構言語表達的策略。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師生共讀,激活學生豐富的想象,預測故事內容和形式,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密碼,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2.梳理故事情節,利用流程圖解讀創編故事的密碼。在了解繪本語言和情節密碼的基礎上合理想象,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激活學生豐富的想象,發展思維。解讀繪本故事中的語言和情節密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三、教學準備
繪本《笨拙的螃蟹》PPT。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1.師:今天老師不是一個人來上課,我還帶來了一位新朋友,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它閃亮登場。
2.師(出示繪本封面PPT):看看屏幕,猜猜這只螃蟹會有什么煩惱?(感受螃蟹的外形特點:大鉗子快有它的身體那么大了,走起路來很礙事,動作會很慢,它認為自己是一只笨拙的螃蟹,關注描述的完整性,出示課題:笨拙的螃蟹)
(二)讀圖預測情境,品味語言密碼
1.感受大鉗子的煩惱
(1)師(出示繪本PPT第1頁):正如大家猜測的一樣,螃蟹尼尼不喜歡他的這對大鉗子,不管它干什么,笨拙的大鉗子總是礙事兒。和朋友們在一起時,它多么希望自己有像海龜一樣可以劃槳的四肢,像魚一樣有會劃水的鰭,像章魚和水母一樣有撓癢癢的觸手。這笨拙的大鉗子到底給尼尼帶來了哪些煩惱呢?我們一起走進故事里去看看吧。
(2)講述笨拙的事例:捉泡泡(出示捉泡泡和追逐PPT)和追逐 (板書:捉泡泡 追逐)
(3)生復述故事,要求:注意語句的完整性和畫面感,關注細節描寫。(捉泡泡的時候,尼尼笨拙的大鉗子把泡泡給扎破了;追逐的時候尼尼橫著身子飛快地跑,可鉗子總是礙事,一不小心還滾落到坡下,埋進了沙里)
2.感受大鉗子的用處
(1)師:看來,追逐的游戲也進行不下去了,這笨拙的大鉗子給尼尼帶來如此多的煩惱,怎么辦呢?大家決定玩捉迷藏的游戲。(板書:捉迷藏)
(2)師(出示捉迷藏PPT):尼尼爬進一個大貝殼,然后把殼輕輕蓋上。這個時候它會怎么想?如此絕妙的藏身之地,誰知道……誰知道……誰知道……當尼尼伸出大鉗子準備關上貝殼的時候,你們猜發生了什么?
(3)預設:生扮演尼尼、水母。
師:來,尼尼,你的心情怎樣?你有什么想法?
生(水母):別擔心,尼尼,這回我們藏,你來找。(水母一邊說,一邊把碎貝殼撿了起來)
(4)師:尼尼從一數到十后開始找它的朋友們,它在貝殼下找到了水母。在沙子里找到了海龜,可是,它把石堆的周圍都找遍了,也沒找到章魚。突然,它們聽到了求救聲,原來,章魚被海草緊緊地纏住了。這個時候的章魚著急嗎?它會怎么做?(指名說)
(5)師:對,章魚特別著急。(品讀:章魚拼命地扭來扭去,左搖右擺,海龜和水母也跑來幫忙,可海草越纏越緊)
(6)師:句子中的哪個詞能給你帶來畫面感?(品析句子里的重點詞語,感受精準的動作描寫帶來的強烈畫面感。板書:動詞精準 再現情境)
(7)師指導生帶著感受朗讀。(從你們的聲音里,我聽出了章魚的著急,海草越纏越緊,章魚越來越急,再讀—— )
(8)師:在這個時候,尼尼想出了主意,是什么主意呢?你猜?(指導描述尼尼的動作:剪。怎樣剪?快速?輕輕地?)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指導描述動作、再現情境)
(9)師:你們喜歡這兩個句子嗎?為什么?(注意用準確的詞語描述動作,有畫面感,而且寫出了尼尼的心情)
(三)運用語言密碼,助力思維表達
1.師:尼尼終于知道自己笨拙的大鉗子是多么有用!大家猜想一下,接下來在尼尼的生活里,這對大鉗子會帶給它哪些煩惱,又會增添了哪些樂趣呢?
2.師:在小組里說一說、寫一寫其中的一個精彩片段。
3.師生集體評議、修改。師指導生運用精準的動作描述再現情境,表現人物心情。
(四)挖掘情節密碼,開啟童話之旅
1.梳理情節密碼:你喜歡這個故事嗎?在這個故事中,你印象最深的一幕是什么?哪件事是說因為鉗子笨拙而帶來的煩惱?哪件事說鉗子有用?(補充故事的流程圖)
2.感受情緒密碼:根據事例體會尼尼的情緒變化。這也是故事結局的精妙之處,我們也會越讀越開心。正是有了這些情緒密碼,才會讓故事一波三折,引人入勝。
3.師:你覺得編這個故事的人怎么樣?(板書:想象豐富、語言生動)
4.師:我們身體的某一部分,有時候可能會給我們帶來不便或者麻煩,但是更多的時候會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問題。像螃蟹尼尼這樣有特點的動物還有哪些?比如大耳朵的大象、高個子的長頸鹿、背硬殼的烏龜,你也能編出這樣的一個故事嗎?(說一說,課后把它記錄下來)
5.總結:我覺得你也會像書中的作者一樣厲害,你也會成為這樣的故事大咖,世界有名的大咖!
五、教學反思
在作文起步階段,教師以繪本故事作為閱讀寫作的有效補充材料,指導學生編寫故事,更能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本次教學結合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單元目標,在鞏固剛學的“預測”閱讀策略的基礎上,努力在課堂上實施以下幾點。
一是依托故事鞏固“預測”策略,啟迪思維。本節課教學十分注重創設情境,師生共同漫游于繪本故事中的童話王國。從繪本封面圖畫入手,猜猜這只螃蟹會有什么煩惱。兩只碩大鮮紅的鉗子一下映入學生眼簾,各種關于這對大鉗子給螃蟹生活、學習和玩耍帶來的麻煩,在學生的腦海里鮮活起來,大家興致勃勃地期待走進故事一探究竟。接著鼓勵學生順著故事情節一邊讀一邊預測,當尼尼伸出大鉗子準備關上貝殼的時候會發生什么?尼尼的心情會怎樣?它會怎么想……課堂上努力營造一種自由、和諧的閱讀環境,從而激起學生探究、質疑的愿望,在一定程度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是在預測中破解語言密碼,品味、運用語言。在這個故事中,精準的動作描寫給學生帶來強烈的畫面感,如“扭來扭去”“左搖右擺”讓大家看到章魚拼命想掙脫水草的樣子,引導學生細細品讀這類詞語,邊讀邊想象畫面,體會章魚當時的心情,學生在這樣的角色體驗中讀出海草越纏越緊、章魚越來越急的畫面。這也是繪本故事的語言密碼——動詞精準、再現情境。筆者抓住契機,讓學生大膽自主地預測:尼尼會有什么好主意?它會怎么做?學生也嘗試運用剛才所學的新知,用上準確的動詞描述尼尼的動作。有的說“尼尼小心地舉起大鉗子,它怕大鉗子會碰疼章魚,就一邊安慰章魚,一邊輕輕地剪著水草”;有的說“尼尼使出渾身的力氣,快速地揮舞著大鉗子,只見大鉗子上下翻飛,水草四處飄散,不一會兒就救出了章魚”……在學生的預測與描述中,我們眼前呈現一幅幅生動的富有同理心的“尼尼施救圖”。
三是解讀繪本故事的情節密碼,初識謀篇,嘗試創編。如果留心故事的結構就會發現,很多故事都結束在第三次,第三次的情境會引入關鍵性的轉折,這是民間故事中最常用的一種敘述法則,《笨拙的螃蟹》也是如此?;谥心甓螌W生的特點,教師不能明確地進行講授,因此筆者采用流程圖梳理故事情節,展現故事的發展順序,找出列舉的事例——捉泡泡、追逐、捉迷藏,分析人物心情的前后變化,讓學生關注故事發展的結局,感受作者豐富的想象力,體會語言的生動有趣,這樣安排組合材料會讓學生閱讀更加開心。學生感受到了繪本故事隱藏的情節密碼,想想接下來尼尼的生活里,大鉗子又會帶來哪些煩惱,增添哪些樂趣呢?學生興趣盎然,表達生動有趣:“尼尼和小伙伴玩石頭、剪刀、布的游戲,它只會出‘剪刀,很是苦惱……”“尼尼苦練本領,成了遠近聞名的‘服裝設計師,為朋友們裁剪出各種時尚的衣服……”由此鼓勵學生嘗試換掉其中的一個情節或者根據剛才了解到的情節密碼,自己嘗試組合材料,學習創編故事。最后,無論是螃蟹,還是大象或者長頸鹿,都成了學生創編故事中的主角。
這節課后,筆者也有些許思考:教師在教材中所學的“預測”策略,不單指向閱讀理解的提升,在學生作文起步的初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預測策略回顧閱讀,幫助學生發現作者謀篇布局的基本思路,對學生習作過程中如何選擇材料、謀篇布局,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并把學到的預測技能運用到寫作實踐中去,讓學生在腦海里初步具有“篇”的意識,提升學生建構語言文字的能力。
六、板書設計
笨拙的螃蟹
作者簡介:侯雪雁(1975— ),女,湖北襄陽人,畢業于湖北大學中文系,中級職稱,現任南寧市南湖小學教學副校長,廣西區小學語文教學先進個人,研究方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