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定先
摘 要:彰顯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以及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廣大教師不懈努力的方向。本文將在借鑒相關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緊密圍繞“巧用微課為學生插上自主學習之翼、常用活動為學生開辟知識生成之場以及慣用評價為學生疏通思維發展之路”等三個方面,淺顯論述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課堂的一些創新教學策略。
關鍵詞:新課改背景;高中數學;創新教學策略
沐浴著新課程改革的春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發生了一系列顯著的變化。如學生主體地位的進一步凸顯、課堂教學活動的進一步豐富以及教師評價策略的進一步優化等。也正是這一系列的變化,為高中數學教師創新課堂教學方式積肥了土壤。
置身于新課程改革的全新環境之中,教師唯有與時俱進創新課堂教學策略,才能富有成效地提升課堂教學效益以及循序漸進地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那么,對于高中數學教師而言,究竟應該如何創新高中數學課堂的教學策略呢?下面筆者將在借鑒相關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緊密結合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實際,淺顯論述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的一些創新策略。
一、巧用微課為學生插上自主學習之翼
古人云:“授之以魚,莫若授之以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也是如此。教師切忌一味地在學生的腦袋里填塞各種知識,而應該教會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激發學生獲取知識的興趣。如此,學生就會以濃厚的學習興趣為動力,以有效的學習方法為利器,在學習之路上披荊斬棘,收獲豐盈的知識。
在教育信息化時代,為了指導學生熟練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教師可以巧妙地利用微課視頻。微課的巧妙運用能夠顯著降低學生自主學習的難度,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益。
比如說,在教學新人教A版高中數學必修三“概率的基本性質”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前圍繞概率的幾種基本性質,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巧妙地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精心制作一節言簡意賅、講解透徹的微課視頻。如此,學生就可以在課前利用這節微課自主學習規律的幾種基本性質。
由此可見,憑借微課視頻,學生在課前可以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從這個角度來看,微課不就是學生的自主學習之翼嗎?
二、常用活動為學生開辟知識生成之場
形形色色的教學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基本組成部分。以富有成效地完成這些課堂教學活動為契機,課堂教學目標就會順其自然地達成,課堂各種生成就會持續不斷地涌現。
正因為如此,在新課程背景下,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緊緊圍繞教材教學目標,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用心設計形形色色的課堂教學活動。尤為重要的是,教師在設計這些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一定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真正讓這些教學活動成為學生生成新知的重要場所。
“集合的含義與表示”是新人教A版高中數學必修一中的一部分內容。在教學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設計一項自主探究活動,即讓學生自主探究集合中的元素有什么特點?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基礎上,教師還要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通過合作交流,學生就會對確定性、互異性和無序性等集合中元素的基本特點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不難發現,教師用心設計異彩紛呈的課堂教學活動,不僅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還能夠讓學生思維碰撞、知識交互、生成新知。
三、慣用評價為學生疏通思維發展之路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事實的確如此。數學在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實際學習過程中,當學生遭遇一些學習困境而又無法解決時,學生的思維發展就會受到阻滯。
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在自主探究各種數學問題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學習困境。當然,有些學習困境,高中生憑借自身的努力是可以完全擺脫的。但是,有些學習困境,高中生即便是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無法應對。在這種時候,教師的評價就顯得尤為重要。對于遭遇學習困境的高中生而言,教師及時有效的評價就好比是一座燈塔,能夠指引學生走出困境。與此同時,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能夠得到有效地發展。
以教學新人教A版必修一“集合間的基本關系”這部分內容為例,部分學生對于集合間的屬于關系和包含關系理解不夠透徹。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表述自己對這兩種關系的理解。然后,根據學生的理解情況,給予學生及時恰當的評價。教師這樣的評價,能夠指引學生更為準確地理解集合間的屬于關系和包含關系。
顯而易見,教師及時有效的評價能夠疏通學生的思維發展之路。除此之外,教師及時有效的評價還能夠為學生增添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讓學生在學習之路上收獲滿滿的自信。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師要巧用微課為學生插上自主學習之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高中數學教師要常用活動為學生開辟知識生成之場,夯實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高中教師要慣用評價為學生暢通思維發展之路,發展學生的各種思維能力。如此,沐浴著新課程改革的春風,高中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自然也會落地生根、搖曳生姿。
參考文獻:
[1]呂呈蘢.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優化策略[J].學周刊,2016(9):24.
[2]林小堅.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教學方式方法創新研究[J].中學時代,2014(11):15.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