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敏
【摘 要】對于現代學徒制以及教師工作室來講,兩者都是基于現代教學理念發展得出的人才培養方式,可以很好的解決當前我國教育管理體制不順,經費投入不足,企業不愿參與等現實問題,對當前的職業教育改革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通過對于這兩種模式的特點以及要素進行分析,有效的分析出它們各自的優缺點。
【關鍵詞】教師工作室;現代學徒制;有效比較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020-01
引言
現代學徒制是一種職業教育體系,將傳統學徒制與現代學校教育和學校與企業之間的深度合作相結合。它被認為是符合現代職業教育規律的成功典范,德國,英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的職業教育中,現代學徒制的流行程度非常高。但隨著現代學徒制在我國高職教育中的推進,困難和阻力早已顯現。因此,不少高職院校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陸續開始嘗試“教師工作室”模式,以滿足學徒制尚未普及階段的實踐教學需求。
一、當前現代學徒制的基本內涵
學徒制是實際生產過程中的一種技能教學方法,其中言傳身教是主要形式。這里所謂的學徒制實際上是一種具有悠久傳統的職業教育形式。在現代學校教育出現之前,這種以師傅和學徒進行技能教學的方法承擔了長期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也是知識,技術和文化傳播的主要方式。
隨著18世紀下半葉西方工業革命后建立的生產系統的巨大變化,傳統的學徒制開始下降。隨著學校教育的誕生成為象征,學徒制逐漸被取代。20世紀60年代,德國建立了以雙元制為代表的職業教育體系,被認為是二戰后德國經濟繁榮的秘密武器。
雙元制的本質是一種新的學徒形式,它將學校教育與企業培訓緊密結合起來。這是現代意義上的學徒形式。從那時起,許多西方國家開始學習并遵循德國的雙元制度。隨著各國的大力推廣,這種新的學徒制度在許多國家逐步推廣,如英國的現代學徒制度,澳大利亞的新學徒制度等。
從目前看來,學術界對于現代學徒制并沒有一個標準的定義,如果我們單單的從字面上來進行理解的話,它主要是有著兩個關鍵詞匯,分別是現代以及學徒制。對于現代學徒制來講,它是一種基于傳統學徒制演化而成現代形式,但是在實際中并不是這樣,它作為是一種教育制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了國家的管控,并且它的一個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
盡管我們當前看出現代學徒制在世界各國當中都有著不同的開展方法,但是其內部的內涵都是有著相似之處的:第一就是使用傳統學徒制的方法,來進行一種言傳身教來進行傳授技能,第二開展雙主體進行教育,就是使得學校和企業兩者共同對學生進行培養,第三是開展工學結合的方法,來實際的工作崗位中讓學生學習到知識。
現代學徒制是將傳統學徒制融入現代職業教育觀念形成的一種新型職業教育體系。它以校企合作的深度整合為基礎,最大限度地協調全社會的教育資源,使職業教育不斷適應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它得到了工作和學習以及在職培訓相結合的支持。
培養教師和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幫助學生快速適應現代社會對技術和技術人才的需求。現代學徒制是一個比較成熟的職業教育體系,有利于促進企業參與專業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的對接,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職業技能,培養高度專業精神,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重要措施。
二、教師工作制度的基本含義
與現代學徒制相似的是近年來中國許多高職院校開發的教師工作室人才培養模式。它指的是根據教育和教學規律將工作室的典型工作模式及其典型任務轉換為學習領域的新學習模式,它形成了一個涵蓋許多專業領域的工作室教學模式和系統。
教師工作室起源較晚,該工作室起源于西方藝術創作領域的工作坊。在20世紀初,德國包豪斯學院被稱為現代設計教育的搖籃,建立了許多教學工作坊。包豪斯學院大膽改革課程,實施設計與生產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他們聘請經驗豐富的工匠和優秀的藝術家在實習研討會上承擔教學任務。包豪斯實踐研討會加強了生產實踐教學,打破了專業障礙,克服了傳統學徒制在系統培訓中的不足,探索了新的學校教學模式,創新了傳統的學徒教育。到目前為止,包豪斯發起的教學已成為現代工作室教學的雛形,至今已被使用。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高等藝術和設計教育發展迅速。持續的藝術考試熱和社會對設計人才的巨大需求使原有的少數民族藝術專業成為全國最受歡迎的專業之一。在此背景下,基于藝術與設計專業的工作室教學得到了許多高職院校的積極引進和嘗試,工作室教學迎來了其發展的黃金時期。
從本質上講,工作室系統是一種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整合教學,學習和實踐,依托各個專業領域的工作室,以專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通過將基于項目的課程轉變為學習任務,并由工作任務驅動。在以往的研究中,提出工作室系統的教學模式主要包含三個關鍵要素:一是教學內容的項目,另一個是學習情境的專業化,三是學習成果的社會化,工作室教學模式的優勢在于它打破了原有的學科障礙,突出了學生的職業綜合。綜合素養的培養不僅實現了質量和能力的協調提升,而且促進了校企合作,生產與學習的互動,教學與就業的自然聯系。它是一種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真正體現了高職教育工學結合的特點。目前,國內工作室制的教學模式不僅僅局限于藝術專業人才的培養,而且已成為一種被廣泛認可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三、兩者在進行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比較
1.現代學徒制和教師工作室兩者之間存在的相似之處。
它們都是德國實踐教育基礎上的進化產物。我們知道,德國“雙元制是世界各國都認可的先進職業教育模式,它被稱為德國制造的秘密武器和德國的經濟發展有著很大的聯系。它也成為世界各國學習和模仿的對象。
現代學徒制無疑是直接參考德國雙元制和改革的結果,而工作室制度則是在實踐工作坊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參考了了德國雙元制。因此,上述兩種模式無論是現代學徒制還是“教師工作室”,人員培訓的目標都是一樣的。其目標是培養符合現代生產,制造,設計和加工的技術和技術人才,以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這也是大力發展世界各國現代職業教育的根本目的。
培訓方法和手段類似。這兩種模式都強調校企合作在教育人民方面的重要性。通過一定的機制,可以調動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促進社會職業教育資源的整合,實現工學結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素養。
2.兩者的不同之處。
兩者的主要區別如下:首先是政府企業的參與程度不同。在現代學徒制模式中,企業和政府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企業是主要的教育者之一,經常發揮主導作用,因此政府需制定政府指導的扶持政策,完善相應的法律制度,保護人才培養體系。
例如,在20世紀60年代,英國就頒布了工業培訓法,以建立各種培訓體系的法律基礎,包括學徒制。教師工作室系統主要是以學校為主導的教學模式,相對而言不需要這樣嚴格的規章制度,教育資源投入也相對較小,只要企業和學校能夠雙贏合作便可以了。
其次是實施范圍不同。現代學徒“一般被世界各國視為職業教育體系,因此具有更廣泛的實施目標。它可以在企業,職業學校和社會培訓中廣泛開展,特別是在企業和社會中”。教師工作室系統則主要依賴于學校自身的資源,不需要整合太多企業和社會資源。適用于能夠被分解成小項目的企業實踐任務。
結束語
“教師工作室”模式可以視為現代學徒制對國情的一種適應,是在高職教育未能全面推行學徒制階段的一種過渡和有益補充。另外,由于工作室起源于藝術創作領域的工作坊,所以非藝術類的專業如何去創造性地借鑒這種人才培養方法,科學地幫助企業分解項目,以滿足工作室的教學需要,也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彭桂枝,范祖慶,龐敬禮.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師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01):134-136.
[2]李孟冰,歐曼蕓,孔德睿.基于設計工作室的高職教師社會服務現狀及能力提升對策研究[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9(01):264-265.
[3]劉祖希,史嘉,陳飛,倉萬林.青年數學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的實踐與思考——以“新青年數學教師工作室”為例[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18(12):22-29.
[4]陳鐵梅.讓教師在共同體中美美與共——名師工作室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江蘇教育,2018(94):41-42+45.
[5]王雪巖.“互聯網+”時代高職會計專業現代師徒制實現途徑分析——以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8(22):89-90.
[6]楊巨恩.新型師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在電子商務等專業的探索與實踐——以廣西工業技師學院電子商務等專業為例[J].電子商務,2018(06):72-73.
[7]羅平.“教師工作室”對傳統“師徒制”的傳承與發展[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6(09):58-60.
課題項目:2018年度湖北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科學研究課題,“教師工作室”教學效果的比較研究,項目編號:ZJGB20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