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宏
【摘 要】現代社會對人才各方面能力的要求較高,核心素養的高低已經成了一個人綜合素質的評判標準。體育學科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體育教學主要以體育健康知識、運動技能為學習內容,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符合素質教育對人才的培養要求,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時代所需。只有學校、家庭和個人共同努力,方可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真正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其更好地服務社會。基于此,本文對初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途徑進行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體育;核心素養;培養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142-01
引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體育核心素養也是體育教學轉變的內容之一。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提高對學生體育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視度。
一、初中學生及其體育核心素養的基本概述
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很容易產生情感變化,進而帶來許多不良行為,影響著學生立足于學習的健康發展。初中學生很容易出現自我為中心的特點,或者呈現出懶惰、自卑、內向、孤僻等心理狀態,缺乏可以為之奮斗的學習目標,容易在學習生活中出現迷茫的情緒。這也就使得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當前教師必須要予以重視的教育工作,教師應積極采取有效教學手段培養并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而對于體育學科而言,體育核心素養既包括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的健康行為及體育能力,又包括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健康心理及優秀品德。在核心素養培育視角下,要求體育教師能夠培養學生適應其個人終身發展與社會需要的關鍵能力及必須具備的品格素養。
二、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意義
1.打好身體基礎。
學校都是為社會培養人才而設立,每年都有許多學子走上工作崗位,從事不同的職業,其貢獻有大有小,但都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到了社會之中。然而,有的學生在校時成績很好,進入社會后卻沒有平時學習差的學生工作能力強,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自身體質條件差,缺乏強健的身體做保障。因此,學校要充分意識到體育教學對學生身體健康鍛煉的重要性,讓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增強學生的體質,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投入到強身健體活動中去,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鍛煉,為以后工作打下有力的身體基礎。
2.塑造綜合型人才。
體育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具有其自身特有的育人價值。體育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尤其是在體育教學中滲入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可以讓學生學會自我調節心理壓力,以良好的心態面對人生,敢于挑戰、勇于探索,并將這種精神應用于其他文化課的學習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學習能力、抗壓能力等。可見,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有助于塑造綜合型的社會人才。
三、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途徑
1.加強品德教育,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思想品德教育可以滲透在許多學科的課堂教學中,體育課堂教學也不例外。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加強思想品德教育,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首先,教師需做好體育課堂組織工作,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習慣,同時讓學生感覺到體育課堂的自由與生動性,使其既可以認真對待體育課堂教學,又可以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其次,教師可以通過集體體驗式的體育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同時培養其合作學習的良好能力,并且促使學生堅定自身的品德意志,包括頑強、機智、樂觀以及勇敢等等精神品質。最后,教師可通過體育游戲來適當緩解學生體育運動的疲勞,并使其充分感受到體育學習的快樂,使其逐漸愛上體育,培養其終身體育意識。
2.培養學生的健康行為及健康安全意識。
在核心素養培育視角下,初中體育課堂教學需注重培養學生的健康行為及健康安全意識,為學生自主改善其健康狀況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在提高學生參與度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掌握科學健康的體育鍛煉方法,使其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健康的成長,進而自主地形成健康鍛煉的行為習慣。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正式運動之前做好熱身活動,使其形成正確的準備活動習慣。因此,體育教師可在課前讓學生展開十分鐘不同的熱身體育活動,比如拉伸運動、俯臥撐等等,讓學生可以為接下來的體育鍛煉做好準備。其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比如籃球教學中,教師可在教導學生掌握基本技巧的基礎上,組織比賽活動,增強其體育鍛煉。而在活動開始前,教師需為學生普及健康安全知識,培養其良好的健康安全意識。如教師可為學生講述活動中可能會出現的指甲掰裂、崴腳或者手指挫傷等不安全問題,并為其講述預防傷病的健康知識,強化其安全意識。此外,教師需培養學生養成業余時間愛運動的良好習慣,可引導學生在業余時間積極組織體育活動,豐富其業余生活的同時,也培養其良好的健康行為習慣。
3.重視學生運動習慣的養成。
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離不開學生自身的長期堅持,培養學生的運動習慣至關重要,而學生運動習慣的養成需要從基本運動能力、專項運動能力、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等幾個方面抓起。同時,在培養學生運動習慣的過程中,體育教師必須注意2個問題:一是清楚認識體育教學的培養目標,關注學生的年齡特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專項能力和運動習慣,以便確保體育教學的有效性;二是構建家校聯動機制,即學校授課的同時,家長也要關心學生的體育學習情況,只有學校和家庭做好配合工作,才能全方位促進學生良好體育運動習慣的迅速養成。一旦學生有了自主參與體育訓練的良好習慣,其就會自覺地參與體育課上的一切活動項目,甚至不畏困難和挑戰,樂在其中。這樣,學生的身體素質會不斷提升,同時在長期的運動過程中學生也能探索自主鍛煉的科學方法,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結束語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基礎運動技術的傳授,而且還要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根據現階段體育教學中的問題與不足,不斷的創新教學理念,采取趣味性強的教學方式,強化對學生體育道德與體育意識的培養,將健康意識滲透到教學的各環節當中,從而提高學生的體育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郭偉.初中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當代體育科技,2018,8(21):69+71.
[2]林永暖.試論利用初中體育社團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方法與策略[J].教育觀察,2017,6(20):20-21.
[3]徐剛強.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J].青少年體育,2017(04):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