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數學主要面向六到十二歲的學生,這個時期是培養學生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的重要階段,學好數學利于學生智力的發展。數學文化一般我們認為是人在數學活動中創造的一切物質產品(數學命題、數學問題等)與精神產品(數學思想、數學精神等),數學文化不是一蹴而成的,是經過人類長期數學活動形成的,滲透于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是數學教育的必然。本文主要通過分析小學數學教材中數學文化滲透的特點,探討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滲透數學文化的必要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數學文化
一、 前言
數學文化是經過長久的積淀而形成的,數學文化滲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是必然的。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滲透數學文化有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使學生了解數學本質,用整體的眼光看待與解決問題,提高學生數學知識運用能力,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從而使學生數學能力提高,實現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
二、
小學數學教材中數學文化滲透的特點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數學文化也是無處不在的,數學文化在教材中滲透的特點有以下幾點:
(一)
注重數學素材的加工處理
數學文化在教材中的滲透是徹底的、全方面的,體現在教材中的各個方面。小學教材的編寫考慮學生的年齡與發育特點,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以及數學原理的產生歷史,在語言的使用上會對材料做進一步加工處理,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接受能力,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比如,學習勾股定理時,會涉及《周髀算經》,其中對直角三角形的定義記載為:“故折矩以為勾廣三,股修四,徑隅五,既方其外,半之一矩,環而共盤,得成三四五,兩矩共長二十有五,是為積矩。”對于小學生而言,這類文言文理解起來較為困難,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可以理解為“勾方+股方=弦方”的定論,如果不進一步對教學材料加工,會影響教學的效果。除此之外,對素材的加工還涉及各類數學家介紹、數學原理發展介紹等,使之更加符合學生的特點。
(二) 呈現形式多元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數學文化呈現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通常以學生喜愛的事物進行呈現,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比如數學教材各類題型中的卡通圖,幫助學生創設具體的問題場景;又比如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材中采用卡通人物對話的形式引導學生思考學習,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產生,呈現出豐富的數學文化內容。
(三) 描述清晰,簡單易懂
數學學科由于自身的特點,要求數學語言必須嚴謹準確,在教材的編寫中又要考慮到學生年齡的特點,因此小學數學教材中語言一般都是簡單易懂而又表達清晰,緊密與數學相結合。數學教材中的語言直接關系學生數學的探究與學習,影響學生數學學習的實效,數學問題的解決是樹立學生數學學習信心的重要方法,學生數學信心的樹立則引導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數學探究,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上有所收獲。
三、
小學數學課堂中滲透數學文化的必要性
數學文化博大精深,包含著人類的智慧,是人類發現規律、認識規律、探究規律、總結規律的成果,在小學數學課堂總滲透數學文化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 促進學生對數學問題本質的認識
由于數學文化的存在,使數學不再單單是冰冷的數字與公式,通過數學文化將數學知識融入到文化中,讓數學有了溫度與色彩,有效地帶動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有助于素質教育的實現。數學文化將具體的數學知識置于真實的情境之中,讓數學不僅具有了歷史感,還使數學變得更加豐富,具有色彩,增強了數學的魅力,更加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更容易接受,促進學生的合作學習。比如學習“小數乘法”,會涉及較多的數字,內容來說較難,通過滲透數學文化,學生會通過圖片、故事等加深對問題的理解,提高學習的效率,促進學生對數學問題本質的認識。
(二) 促進師生形成正確數學觀念
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能夠促進師生形成正確的數學觀念,為教師與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促使師生數學學習的眼光更加長遠。數學知識不是簡單的數字相加相減或者相乘相除,也不是簡單的邏輯推算與解題技巧,數學在生活中各個方面都廣泛運用,社會的進步離不開數學的進步,數學文化將師生帶入到一個具體的文化中,讓教師與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根據有辯證、聯系的思維,形成正確的數學觀念,促進學生理性思維的發展,讓學生帶有開放的、理智的思維解決數學問題,尊重事物的客觀性。
(三) 促進學生數學知識的運用,提高學生的智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能夠促進學生數學知識的運用。在固有觀念中數學=算數,認為數學只是進行數學計算,這就將數學想得過于簡單。很多數學知識學生學會后不知如何運用,通過數學文化,能夠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絕非簡單地算數,數學文化為學生展現了數學應用的本色,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促使學生用數學的思維看待問題,是小學數學教育的重要目標,也是素質教育的關鍵。其次,數學文化的滲透還有助于學生智力的提高,學生通過數學知識的學習,無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進,比如教材中的從實數到復數,從有理數到無理數,無疑是一次次思想的飛躍,代表了人類智力的提高,學生通過學習先輩們的智慧結晶,快速地獲取知識,提高了數學認知,發展學生的智力。
(四) 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對學生的德育教育
首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能夠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數學不僅是數字美,還具有形式美。比如數學中的對稱美、線條美、幾何美等,從數學文化角度學生更容易獲得學習數學美的體驗,數學之美是更高層次的美,它是立體多元的,通過數學文化,有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其次,通過數學文化還能夠實現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數學文化中包含著許許多多的數學名人事跡,比如華羅庚,在美學習努力回國報效祖國,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熱愛祖國;又比如教材中對《九章算術》的材料介紹,學生在贊嘆古人智慧之余增強了對祖國的熱愛與自豪。
四、 結語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滲透數學文化可以促進學生對數學問題本質的認識,促進師生形成正確數學觀念,提高學生的智力,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對學生的德育教育。
參考文獻:
[1]陳益步.淺析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考試周刊,2017(37).
[2]張秀華.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14):96-96.
[3]馬蘭.試論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J].都市家教月刊,2017(1):87-87.
作者簡介:
毛利敏,河南省新鄉市,長垣縣博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