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麗芳
【摘要】文章主要介紹了教學情境的概念以及巧妙創設教學情境對小學語文教學的積極作用,同時闡述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巧妙創設教學情境,旨在使教師結合課本與學生的特點來巧妙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使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合作能力都得到提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情境;巧妙創設;全面發展
一、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達到教學目標而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的,適合并作用于學生的,使學生產生一定情感從而主動建構性學習的,具有學習背景和學習活動條件的學習環境。教學情境可以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也可以只存在于教學過程中的某個階段。
傳統課堂教學往往只是按照教學大綱與書本內容進行,教師基本上很少創設教學情境,學生以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缺乏學習興趣,學習效果欠佳。而隨著新課程的逐漸實施,課程的功能和目標隨之變化,傳統的教學模式必須經過改革才能適應這些變化。新課改要求樹立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學習而不是教會學生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注意巧妙創設各種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二、巧妙創設教學情境對小學語文教學的積極作用
第一,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巧妙創設教學情境不僅可以使課堂擺脫以往沉悶的氣氛,充滿活力,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而且可以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第二,情境教學主要通過優化教學環境,讓學生在感受美的過程中學習教材,這個過程更注重學生的感受能力,而不是分析能力,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巧妙創設情境可以提高學生欣賞美的能力。
第三,由于小學生心理發育未成熟,沒有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需要外界給予刺激,使之產生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往往通過讓學生參加各種游戲的形式來創設教學情境。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彼此之間會有合作,并且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掌握更多的知識,從而培養了合作能力。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巧妙創設教學情境
(一)結合現實生活創設教學情境
藝術源于現實,小學語文教學也必須扎根于現實生活。小學生年紀小,理解能力有限,對于語文中的古詩詞等很多艱澀文字只是一知半解,不能完全吃透,學習效果欠佳。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必須結合現實生活來巧妙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歷與情感來感受文字,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他們深刻理解文字,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比如,教師在教學小學四年級老舍先生的《貓》一文時,要考慮到學生雖然在日常生活中接觸過貓,但不一定很熟悉,并且大部分學生肯定沒有對貓進行過仔細的觀察。因此,教師可以提前為學生布置熟悉并觀察貓的作業。學生可以通過在現實生活中近距離接觸貓或在網絡上觀看關于貓的圖片和視頻等方式,獲得對貓的直觀且深刻的認知,充分了解貓的各種習性以及可愛之處。這樣,學生在正式學習《貓》這篇課文時,就可以將書中的文字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結合在一起,深刻理解文字,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二)運用多感官體驗創設教學情境
小學生心智發育未成熟,注意力容易分散,學習更多依靠興趣,很難有自制力。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來進行教學并解決教學難題。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運用多媒體手段為課本里的文字搭配形象的圖片與音樂,從多個感官來刺激學生,提高他們的專注力并激發學習興趣,達到教學目標。并且運用這種方式還可以將課本中抽象的文字轉化為具體的形象,幫助學生加深對文字的理解。比如小學四年級《鳥的天堂》一文中有一段文字描述到樹葉上有生命在顫動,小學生很難理解“顫動”一詞,可能僅僅將它理解為抖動,這是遠遠不夠的。這時,教師可以運用影像將這幅生動的景象展現給學生,讓學生運用多感官體驗來充分理解“顫動”一詞的美感。
(三)通過提問方式創設教學情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創設教學情境可以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因為學生沒有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并且注意力容易分散,必須靠外界給予刺激才能調動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所以教師提出的問題必須具有趣味性。在學生遇到難題時,教師不能直接給出答案,應該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啟發學生,引導他們找到答案。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只是針對課文的作者以及相關知識等提問,容易使學生思維固化,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新課改下,教師應該注重提出問題的開放性,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并靈活運用,培養創新能力。
(四)運用表演形式創設教學情境
小學生認知能力不完善,難以理解抽象的事物。而課本中很多文章是描述古代生活的,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差距很大,學生很難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去理解文章,學習難度大。為了讓學生獲得對這些課文的直觀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表演的形式將課本從容表現出來。這樣的學習方式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比如在教學小學五年級的《將相和》時,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學生很難理解課文內容,并且很難有學習興趣。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藺相如、廉頗、秦王等角色來將這幾個小故事表演出來,促進學生對各個角色的理解,使學生認識到藺相如的臨危不懼、機智勇敢以及胸懷寬廣,了解到廉頗的知錯就改和勇于改正。這樣的教學情境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產生內在的學習動力,自主進行學習與探究,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巧妙創設教學情境,可以使課堂氣氛活潑有趣,讓學生產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從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一方面要加強對課本的研究,另一方面要更多地了解學生的生活與興趣等,從而充分結合課本與學生的特點來巧妙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使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合作能力都得到提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葛其兵.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法探究[J].中國高新區,2018(13):137.
[2]姚婷婷.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價值評價[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6):146.
[3]靳國治.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方法[J].學周刊,2018(07):92-93.
[4]張敏.如何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巧妙創設情境[J].西部素質教育,2018,4(01):244.
[5]趙善祖.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的情境創設與教學方法解讀[J].學周刊,2017(30):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