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夢婕
【摘 要】在當代教育世界化的大背景下,我國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逐漸成為高校教師應著眼研究的課題。傳統教學模式中接受式、被動式的學習方法成為了學生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的阻滯。在廣大學生群體中,藝術類專業學生屬于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有著更強烈的文藝氣質、思維更加活躍、自我認同程度更高,所以傳統的教育模式下,在包括專業理論課程在內的文化課學習上產生了更多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亟待以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的產生來化解。
【關鍵詞】藝術類專業;課堂氛圍;教學理念;教學情境
傳統的教學強調的是接受式的、被動式的學習方式,本世紀以來,我們提倡學生自主學習,當然,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式學習的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作為一名藝術類高校教師,有著承擔這一使命的作用和地位,并掌握著帶領學生進行這一學習過程的節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重點,并不是單純的否定接受式的、被動式的學習方式,一概采用自主學習的方式。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精神,我們更多的是要改變過去的那種過于強調接受學習的學習方式,轉而倡導自主學習的方式方法。
一、建立更和諧的課堂氛圍
現代高校教學,不同于前代,網絡的應用使知識的獲得更為容易,從中獲取的內容也更加豐富,但它并不能替代學校教育給人帶來的影響,追其原因,其中一個方面便是學校擁有課堂、教師、同學等網絡不具備的因素。那么,運用好這些因素就變得至關重要了。
在課堂實踐之前,作為一名教師應該認真思考這中間的重要性和自己扮演的角色之間的關系。那么第一步,就是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1]迄今為止,羅杰斯的說法一直被沿用,這其中的關鍵在于如何利用好這師生之間的互動關系。教師在師生關系中處于主動地位,應先于學生思考、先于學生行動。事實上大多數時候,或者說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這種主動地位表現得尤為突出。但這種“主動性”往往被誤解為“強調接受學習的學習方式”,導致我們在行動上往往造成偏差,變得過于強勢,以至于剝奪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成為了一種填鴨式的教育,這種現象不僅出現在中小學,也在高等院校中頻頻出現,那么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就成為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第一步。在學生與教師產生這種新型的關系后,我們再進行的引導工作,就產生了“戰友式”的互助協調模式。
教師從根本上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教學活動的主動參與者才是激發學生能動性和創造性的根本前提。
二、消減教師的概念性灌輸
教師要在課堂中建立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體系,并把所要教授的學習內容告知學生,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所要做到的不僅是知識上的傳授,而更多的是理念上的教授。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作為一名以逐類專業的教師,更應該把藝術的形成理念及形成方式和流變教授給學生。新型師生關系,相對于傳統師生關系,是指教師以學生主動發展、終身發展為目的建立起的以平等、合作、和諧為特征的師生共同完善人格的關系。[2]
對于教材使用的方式,也應產生相應的改變。教材是用來對教學進行標準化、量化的學習內容體系,但不應過度依賴教材。對于藝術類的教學,我們更應介入鄉土文化、當代社會發展情況進行調整與補充。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在教學中對教材的使用要合理安排,應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材施教,突出藝術專業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從而,加強教學內容與學生今后在工作中應用的聯系性與連續性。
當然,這一切要建立在師生之間應是一種平等的、民主的和諧的互動關系,彼此間是互相信任和尊重的基礎之上,也就是“建立更和諧的課堂氛圍”的基礎之上才能實現。
三、轉變陳舊的教學理念
面對以往的教學經驗,教師很難做出不同的反應,要走出界定的范圍就要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和相應的教學策略做支撐。以往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傳統教學模式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習慣于跟著教師走,然而,對于藝術類專業的學生這是成為了最大的絆腳石。學生們一旦脫離了教師,便會無所適從,藝術的創作就是要脫離開教師的固有思維,進行自我為主導的學習,才能產生新的思維,新的想法,從而創作出更具新時代意義的作品。開展自主教學,令藝術類專業學生生發出更多的點子,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克服依賴心理,樹立自主學習意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訓練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實現藝術創作中創新能力的體現。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 [3]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領路人,自身首先要克服以往教學經驗帶來的認知觀念,打破思想中對于自身的判定。在和諧課堂的基礎上,以“戰友”的角度與學生同舟共濟,同時,把控學生的學習方向,認真對待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或難或易的困難,幫助他們解決學習道路上的難題。
四、創設新的教學情境
創設新的教學情境,是教師為主導的教學中教師應承擔的使命,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投入到認識、探討合作、實踐的過程中去。在參與這一教學活動的過程同時,教師更要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其中蘊藏的未知挑戰,樂觀的去面對每一次的失敗、每一次的不盡如人意,全身心地投入每項新的教學情境之中,實現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本質目標。
我們藝術類專業的教學更是如此,我們可以先做出引導性的提問,或是提供一些案例,為學生提供靈感,然后讓同學們進行現場實操,或是構設、描繪藍圖。盡管這樣的教學在進行中存在一定難度,并且更加難以控制,但是在接下來的教師與學生的相互交流中,學生獲得的不僅是更牢固的知識,更是一次身體力行的實踐得出的真知。
分享心得體會、探討學習方法、自己親身實踐,這些看似普通的行為,組合起來就成為了一套新的教學情境的后續教學情境。在此時,教師適時地加以輔導,結果必然是大多數學生都能在較好的吸收所學知識的基礎之上,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并通過自主嘗試練習,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覺性最大限度地釋放出來,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得以養成。
在這樣新的教育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教師既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又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作為引導者,尤其是藝術類專業教師,必須要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設身處地地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從學生的能力水平、藝術天分、悟性、心理等方面考慮教學方法的適當選擇。既保持藝術生天生的敏感性,又能做到幫助學生建立團結互助的處世方式。
作為一名藝術類專業教師,我們應在把握教育理念、抓住教學重點的同時,使學生既不會喪失藝術的天分、又學會前人的經驗,既學會自主學習、又能同時建立健康的人格,所以說,自主學習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式。
【參考文獻】
[1] 卡爾·蘭塞姆·羅杰斯,自由學習[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5年3月
[2] 趙娟,淺談新型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中的體現[J],遼寧教育,2001年
[3] 揚·阿姆斯·夸美紐斯,大教學論·教學法解析[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