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新虹
【摘要】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未來生活以及學業考試中密不可分的部分。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的廣泛運用,都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成果。因此,本文闡述了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當前我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誤區,最后提出了具有一定可行性的應用策略。以期提高我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課堂的實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情境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教學不斷改革和完善,教學方法也逐漸得到探索創新。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也應適應教改的發展需求,逐漸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改變小學生在寫作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提升小學生的綜合寫作能力。情境教學法的引入,能夠有效提升寫作課堂的教學質量。因此,探索如何有效開展小學語文寫作情境教學,成為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關注的問題。
一、情境教學法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通過創設真實的情境,能夠使學生有真實的融入感,不同情境中的畫面配合,能夠使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均得到有效的鍛煉。傳統的寫作教學,教師僅僅是對課本中的理論知識進行講解,學生很難通過基礎的課本知識創作出較好的文章,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只能依靠機械記憶,久而久之,便會對寫作失去興趣,不利于課堂教學成果以及學生的長遠發展。通過創設情境的方法進行小學寫作教學創新,能夠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對語文寫作產生強烈的欲望。長期的情境教學,對學生的思維鍛煉以及語言組織能力均有提升。想要從根本上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需不斷探索新型的教學方法,摒棄傳統的應試教育理念。情境教學法不僅能夠提高課堂效率,并且能夠提升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對小學生未來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促進學生團結協作
教師在創設情境教學的過程中,小學生能夠在情境中提升自身的感知能力,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進行實際情境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個體差異,設計情境時應考慮到每個學生的感受,使班級學生都能在情境教學中獲得參與感。首先,在進行寫作基礎詞匯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練習,將寫作基礎詞匯作為情境的主導方向,不斷深化小學生對詞匯的認知。這種模式能夠很好地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使學生對教師情境教學法產生認同感,為寫作奠定堅實基礎。其次,在情境互動中,教師可以通過設計教學游戲,并在游戲中適當設計學習任務,學生在游戲中通過團結合作共同完成。這個過程能夠提高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意識,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二、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誤區
(一)重理論輕實踐
小學寫作教學中普遍存在一個問題,教師在寫作教學中過于注重詞匯、語法以及組合的教學,同樣的題目進行反復練習寫作,不斷地深入傳輸寫作基礎知識,期望學生將寫作基礎知識靈活運用于寫作中,然而這樣的想法是極其不現實的。長期的基礎知識教學,導致學生在寫作中往往千篇一律,寫所有題目的文章均運用同一種寫作手法,文章缺少新鮮感。教師在教學中忽略了最主要的教學內容,則是學生的創造能力、想象能力以及總體概括能力,掌握這些能力能夠幫助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迅速提升,并在文章中融入自己的想象和創作,將寫作呈現出具有個人獨特魅力的文章,而這正是目前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所缺少的。
(二)重理性輕情感
小學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則是情感抒發,將內心的真實情感通過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進而使閱讀者在閱讀過后產生真實的認同感。然而在目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將教學重點過多放在了語法教學以及修辭手法的運用教學,過分注重寫作技巧,從而忽視了內心情感的抒發和表達,造成了學生在寫作時較為機械,很難融入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寫作技巧和手法雖同樣具有重要的教學意義,但是教師應合理分配教學時間,所有的文章都是需要寫作技巧與內心情感的有機結合,若失去了其中一項均是不完整的。缺少情感的文章雖寫作技巧較為精湛,但讀者在閱讀中很難產生情感共鳴,文章讀起來較為空洞缺少內涵,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失去了本質意義。
三、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情境教學法應用策略
(一)引入實際場景
學生在寫作中的情感,大部分來源于實際生活中的場景,因此,寫作教學情境設計時,應注意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使學生有感而發創作最佳的文章。例如,教師可設計題目為《媽媽的一天》,媽媽是每個人生活中最親近的人,也是每天都能接觸到的人。教學開始前,教師可通過課前搜集班級學生媽媽的照片,利用教學多媒體進行播放,當學生看到自己的媽媽,則會想起媽媽每天做飯、做家務、輔導自己寫作業的樣子,腦海中逐漸想起媽媽勞累的背影,將學生引導進教師設定的教學情境中,更利于學生進行作文創作。學生在文章中寫道:“我的媽媽是一位女超人,她每天很辛苦,早上起很早為我做早餐送我上學,媽媽的一天匆忙而辛苦,我一定要聽媽媽的話……”通過部編教材課本中的“找春天”這一課題,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春天鳥語花香的美景,同時配上鳥兒的聲音、小溪流水的聲音,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景,進而使身心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并且可以帶領學生共同演唱《春天在哪里》,為學生創設更為真實的場景,為學生講解關于春天的詞匯,諸如花團錦簇、五彩繽紛、絢麗多彩、春意盎然等等,為學生接下來的作文寫作奠定良好的語言基礎。這樣的情境教學,學生不僅抒發了自己的內心情感,同時想到媽媽的辛苦,從而孝順父母,努力學習,對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均有積極影響作用。
(二)引入實物演示
基于情境教學法,實物能夠成為教師最有利的教學道具,通過將實物引入教學情境中,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貼近生活的實物教學能夠使學生體會到寫作與生活之間的關聯,感受寫作過程中真實情感的重要性。例如,在進行“最感興趣的內容”寫作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自己最喜歡的物品,例如鋼筆、紀念幣、明信片等,并準備這些實物為學生進行現場演示,與學生分享自己的興趣愛好,并為學生演示寫作內容。大部分學生對教師感興趣的內容相對較為關注,通過演示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分享的過程也是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過程,學生也可以通過教師的演示,掌握感興趣內容的寫作方向。與此同時,實物的另外一個重要作用,則是能通過模型為學生展示并未接觸過的東西,通過模型學生能夠想象其真實的樣子,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創造力。
(三)引入音樂元素
舒緩的音樂可以讓人身心都得到放松,在放松的情境中人更容易抒發自己的情感,所謂觸景生情,往往是最真實的情感狀態。所以在舒緩的音樂情境下,學生能夠對事物有更深入的感觸,進而在文字表達上更為細膩。教師可利用不同情境下學生的情感觸點,進而設計不同類型的音樂情境,為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提供支撐力。例如,在描寫郊游等場景時,教師可為學生播放歡快的音樂,使學生有充分的空間回憶曾經的郊游場景,進而將郊游描寫更加細化。在學生戰爭等作文題材時,教師可為學生播放曲調舒緩,具有一定引導作用的音樂,使學生感受戰爭場景,激發內心的熱血情懷。音樂的素材運用應根據作文題材進行選取,更貼近題材的音樂能夠有效烘托課堂氛圍,提升學生的情感細膩度。因此,小學語文寫作中音樂元素的引用具有情感激發作用,能夠提升寫作的質量。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需要情感滲透,過于重視寫作技巧的作文較為機械,缺少情感的投入。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不斷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可以從實際場景、實物演示、音樂元素等方面入手,進行真實有效的寫作情境創設,激發學生的寫作想象力。
參考文獻
[1]劉容.情景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開展方式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7(52).
[2]張瑾芳.淺談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赤子(上中旬),2016(22).
[3]嚴麗明,鄭嵐.情境教學法的差異化應用與語言能力培養——方言區小學語文與對外漢語教學對比[J].教育導刊,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