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是小學教學中的重要學科,導入環節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給小學數學課堂增添了更加豐富多彩的內容。可以說,導入環節對教學設計以及教學實踐具有重要的輔助作用。通過對目前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教學情況進行觀察和分析,文章就導入設計在教學實踐中的重要作用進行探究,討論小學數學課堂中導入設計的意義和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導入;意義和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6-0053-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6.047
小學數學課堂導入設計是指在課堂引入環節,教師通過引導與指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教學目標的一種形式。這種形式能夠讓學生更快地融入課堂學習中,大大提升了教學效率。
另外,課堂導入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讓小學生在這個環節中對自己學習的意義以及學習的目標有一個比較明確的認識。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發現,課堂導入環節一般不會占用過多的課堂時間,三到五分鐘的課前導入就能夠達成課堂導入環節的意義和目的。雖然時間較短,但是這短短的幾分鐘時間基本上就能夠完成對學生整節課堂學習目標以及學習任務的引導和認識,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以及教學效果的提升都具有重要作用。
小學生在小學數學課堂學習中處于主體地位,這個階段的小學生的心智都沒有成熟,但是由于個體成長環境的不同,導致他們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在學習方面,不論是理解程度還是興趣點上每個學生都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使用合適的課堂導入法可以培養不同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此外,在課堂學習中注意力容易分散是小學生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運用課堂導入設計方便學生對課堂內容建立起一個基本的框架,能夠避免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走神情況。另外,小學生的思維具有發散性,想象力也比較強,數學課堂屬于比較學術性的課堂,整體氣氛比較枯燥乏味,通過課堂導入設計對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發散思維進行積極的引導和培養,可以促進數學課堂學習效率的提升。
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導入環節如果得到真正的有效的落實會對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產生很大的影響,因為正式開展數學課堂教學之前的三分鐘課堂導入環節,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對當節課的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另一方面還可以給學生確立一個學習基調,讓學生對接下來要學習的內容產生較濃的興趣并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營造一種比較活躍的課堂氛圍。通過對現階段我國的小學數學課堂導入設計進行觀察,不同的教師在課堂導入環節采取的方式不同,但是最主要的導入方式還是傳統的溫故而知新式的“溫習導入法”以及營造學習情境的“情境導入法”。接下來就對這兩種主要的數學課堂導入設計方法進行詳細介紹。
(一)溫習導入法
溫習導入法,從字面上就能夠知道這種導入方法就是通過對原來的學習內容進行溫習然后自然過渡到新的學習內容的導入方式。這種方式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屬于一種傳統的課堂導入形式,教師利用學生對舊知識的熟悉感來對舊知識溫習從而將舊知識和新知識通過一定的方式聯系起來,這種學習方式會讓學生在接收新知識的同時對舊知識有一個全面的回顧,實施起來相對比較簡單易行,但是就其特征來看過于枯燥,在課堂氣氛的活躍與學習興趣的激發上存在一定欠缺。
(二)情境導入法
情境導入法是指教師在正式開展數學課堂教學之前利用巧妙的語言以及與課堂內容相關的視頻拋出一些問題,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形式將現代化的教學設備與課堂內容相結合,獲得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目前大多數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課堂導入設計時以情境導入法為主。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跟隨教師的步伐,在特定的情境中能夠更快更好地融入新知識的學習和接收中,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增強,從而使學習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目前來看,這種方式相對于傳統的溫習導入法具有較大的優勢,成為小學數學課堂導入設計的主要方法。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課堂導入環節給小學數學課堂營造出更加活躍的氣氛,避免了數學課堂教學的枯燥乏味。導入環節對教學設計以及教學實踐有重要的輔助作用,文章通過對小學數學課堂中導入設計的意義進行介紹,強調了其重要性,又對實施課堂導入環節的原因進行分析,體現其必要性,最后對實施課堂設計的方法進行闡述,旨在為當前我國小學數學課堂導入環節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濤.小學數學課堂導入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數碼設計,2017(10).
[2]雷婷婷.從名師課堂看小學數學教學導入的常用方法[J].課程教學研究,2016(10).
[3]劉祖燕.小學數學課堂有效導入的策略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8).
[責任編輯 李愛莉]
作者簡介:杜亞東(1979.3— ),男,漢族,甘肅靜寧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