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施小學經典詩文誦讀和積累可以在弘揚我國傳統文化的同時,幫助學生樹立民族自信心,培養小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豐富文化內涵,提高語文素養。現今大多數學校都開展了經典詩文誦讀實踐活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文章針對小學經典詩文誦讀與積累的實踐進行深入分析,提出了一些問題和建議,希望可以為相關人士提供參考。
關鍵詞:經典詩文;誦讀;積累
一、小學經典詩文誦讀與積累的實踐現狀
現階段的小學經典詩文誦讀教學資源大體包含了我國歷代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品,其中啟蒙類作品占比較大。雖然教學資源豐富,但是教學內容缺少針對性和系統性,不能同時顧及多層次學習水平的學生,還有部分教師沒有合理利用教學資源。在教學內容方面,最頻繁用到的就是課本資源。例如語文教材中的古代經典詩文,教師選擇一篇詩文的首要目的是教會學生識字,例如一年級語文上冊里的《一去二三里》,就是通過讓學生進行誦讀和積累認知從一至十的漢字。然后就是在教學時配合單元主題,例如三年級語文上冊里的《望天門山》,就是和“美麗的祖國”單元主題相呼應。除了課本資源,當然還有課外讀物,例如有些小學使用《主題詩文誦讀》作為教材資源,這本教材在編制時通過主題進行選文,有著豐富的內容,涵蓋了詩、詞、曲、古文等。小學經典詩文誦讀和積累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普遍體現在不能合理選擇經典詩文誦讀的資源內容方面。對資源內容進行分析,可以發現題材廣泛,有著較大的時間跨度,選擇的大多是具有代表性的朗朗上口的作品,但選取內容間缺少密切的關聯,選取的部分課外讀物內容缺少合理性,整體水平不均勻[1]。在進行實踐教學時,主要的教學資源還是來源于課本教材,很少會推薦學生進行課外書籍閱讀和積累,很少會利用媒體資源,忽視了在實踐活動時設計和選擇對應的內容,導致學習內容缺少針對性。沒有對不同興趣、不同能力的學生提供具有特色的學習內容,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實踐優化策略
1.選擇難易合適的誦讀和積累內容
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和年齡選擇誦讀和積累的內容,內容太難會增大學生的學習難度,讓其感到枯燥乏味;內容太簡單則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結合多年教學實踐經驗和聽取各年級師生意見以后,推薦一至二年級的學生誦讀《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等經典詩文,這些詩文篇幅較短,沒有太多的字數,有較強的節奏感,學生可以很好地理解其中的內容。三至四年級的學生可以誦讀唐詩、宋詞等經典詩詞,可以很好結合和補充課內學習的詩詞。五至六年級的學生可以選擇《道德經》《論語》等經典詩文,其內容飽含深度,有利于指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學生可以很好地接受和認可。碰到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時,誦讀就不能產生情感共鳴,這時教師就可以在一旁對學生進行簡單的講解和提示,讓學生全面調動自身感官,在明白其中心思想的前提下熟練誦讀,反復吟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誦讀和積累的實踐教學質量和效率。
2.采取多樣化誦讀方式
(1)教師示范。經典詩文深受人們喜愛、廣為流傳的原因之一就是其具有美妙的韻律,教師可以為學生進行示范,通過教師親身實踐啟迪學生的心靈。在課堂中,教師選擇一篇詩文,進行聲情并茂地朗讀,可以有效感染學生,讓學生發現美、體會美、感悟美,同時學生對詩文的理解和記憶會更加深刻。
(2)配樂引讀。經典詩文有著較強的節奏感、韻律優美、朗朗上口,在進行實踐教學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有關的音樂,以此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還可以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對詩文的內容進行渲染和襯托,在很大程度上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更好地理解詩文內容。
例如,選擇《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漁舟唱晚》等旋律優美的樂曲,在播放這些樂曲的同時,讓學生進行誦讀,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生誦讀《念奴嬌·赤壁懷古》時,教師用《浪淘沙》作為背景音樂,充分體現出豪邁的情感;在學生誦讀《滿江紅》時,用一首節奏激昂的樂曲做背景音樂,在這樣的誦讀氛圍中, 岳飛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蕩氣回腸,讓人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帶動學生的誦讀情緒,使其受到感染,激發情感共鳴[2]。
3.運用多媒體,增強趣味性
經典詩文節奏感強、含蓄精煉,而且描繪的內容時代久遠,想要表達的人物或事物,學生都沒有具體的認知,這就增加了誦讀教學的難度。出現這些問題時,教師可以積極改變教學方法。現代信息技術發達,并被廣泛應用于教育行業中,教師就可以選擇用多媒體技術作為輔助教學工具,給學生播放生動鮮活的視頻、栩栩如生的圖畫、宛轉悠揚的音樂等,在營造良好學習氛圍的同時,給學生展示和詩文相關的背景材料,引領學生走進詩文里,體會其中意境,感悟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學生誦讀《弟子規》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播放有關的動畫片段,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通過想象,把看到的畫面和腦海中想象的畫面進行結合,讓學生對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學生誦讀《游子吟》時,可以給學生播放母親挑燈夜織的影片,帶給學生不一樣的情感認知,震撼其心靈,在感動學生的同時,讓學生懂得要孝敬父母長輩。通過運用多媒體,讓學生形成不一樣的思維認知,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在創設詩文意境時,多媒體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創造出和詩文內容有關的生動、形象的畫面。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4.小學經典詩文積累措施
小學生學習課程較多,很難長時間集中學習注意力。由于年齡小,多數學生貪玩好動,教師需要利用一切時機來引導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不斷提升語文素養。第一,教師需要樹立語文觀思想,充分利用課內外資源和時間,讓學生做到時時、處處誦讀積累經典,培養其誦讀興趣,豐富其語文素養。可以把學生每天要誦讀積累的內容抄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在課余時間抄寫在專用的經典誦讀筆記本里。第二,班級里每個星期都會有晨會和班會,教師可以利用這些時間,引導學生進行誦讀。尤其是在晨會時間,學生精神狀態最好,記憶力最好,抓住這最佳時機,引導學生誦讀,教師適時巡查指導。
三、結語
在小學經典詩文誦讀和積累的實踐中,一路探索,一路總結,一路積累,一路收獲。當孩子們小學畢業時,獲取的語文知識,培養的語文能力,具備的語文素養,培養的高尚情操和獨特的人格魅力會燦爛綻放。
參考文獻:
[1]王阿銀.小學經典詩文誦讀與積累的實踐與思考[J]. 小學生(教學實踐版),2016(9).
[2]徐旗.讓經典文化浸潤童年——小學經典古詩文誦讀積累“三模塊”研究策略[J].遼寧教育,2013(3):16-18.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8年崇左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幫助小學生古詩詞誦讀與積累策略研究”(課題立項編號Czkt2011072)階段性研究成果。
課題項目:湯滾波(1979—),男,廣西大新人,小學一級教師,專科,研究方向:古詩詞誦讀與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