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振兵
摘要:初中數學是初中教學中的重要部分,但是目前數學教學存在著課堂教學單一、學生被動接受等問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以學生為主導,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數學,形成良好的教與學的課堂氛圍。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習興趣;思維開發;創設情境
初中數學作為初中教學的重要課程之一,一直以來都是教師教學中的研究重點。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在數學方面的思維開發,引導學生主動的參與到數學的問題討論中去,一直是初中數學教師的教學目標。本文旨在分享幾點自己的初中數學教學心得。
一、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觀,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許多學生認為初中數學是一門學習起來比較枯燥的課程,因此在課堂上的表現也是比較消極的。教師應該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觀,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由此,教師可以把數學“生活化”,將數學的教材內容與學生容易關注的事情融合起來,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觀。
在講授統計調查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發動學生,使學生自己在生活中進行統計,然后進入討論。比如教師提出“當前初中生對于追星的態度”的調查問題,學生自己將這種態度劃分為喜歡、不喜歡和無所謂這三種,然后學生在班級中進行數據收集,最后發現喜歡追星的人有35人,不喜歡追星的人有17人,無所謂的人有6人,學生根據數據做出統計表,然后放到課堂上進行討論。經過討論發現喜歡追星的初中生在初中生占最大比重,而無所謂追不追星的人占最小比重。然后教師提出,為什么大部分初中生喜歡追星,經過討論大家發現,許多學生追星是因為看到明星身上的一些閃光點,比如能歌善舞、幽默、帥氣、漂亮等,所以喜歡追星,并將自己喜歡的明星作為榜樣,吸收來自明星身上的一些特點,向其靠攏。通過鼓勵學生自己去做統計調查,使學生更加深刻透徹的了解這一章節的內容,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參與到數學問題的討論中去,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水平。
二、培養學生合適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思維開發
因為找不到數學的學習方法,導致許多學生很難叩響數學的大門,在數學學習中很吃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引導學生找到自己的學習方法,使學生能夠跟上課堂進度,促進學生開發思維。
比如我曾經的一個學生在聽課時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對于他會的地方就會選擇不聽,但是在課下練習時很活躍,而且該學生善于通過做題來提煉知識點。這樣的聽課習慣有時候會讓他漏聽一些知識點,下課完成作業時就會比較吃力。這習慣顯然是不好的,聽課效率也是比較低的。根據該學生的特性,在課堂講解中,我就會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吸引他的注意力,訓練他的注意力,使他在聽課時不會走神發呆;或者是通過小組討論的活動,調動他的討論興趣,提高他的課堂聽課效率。課后布置作業時,我會布置一些比較新穎的、有挑戰性的或者是需要自己動手做的課外題,比如關于三角形的內角和問題,他通過自己動手拼接直角、銳角與鈍角三角形,最后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o的結論。在不斷的堅持下,使他尋找到自己的學習方法。無論是課堂聽講,還是課后作業完成,都使用合適自己的方法,刺激自己探索數學的興趣,開發自己的數學思維,最后達到提高自己的數學學習水平的目標。
三、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學習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不是把自己的思維方式“灌”給學生。比如教師對于學生應該是鼓勵的態度,讓學生敢于發言,發散自己的思維。另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創設一些環境,使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知識,在探索過程中獲得成就感,不斷提高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從而增強學生數學學習的能力。
比如在講有理數的乘除法時,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做翻牌游戲。游戲中一共有9張扣在桌子上的撲克牌牌,每次只能翻動兩張牌(翻過的也可以繼續翻),最后看看9張牌是不是都可以翻到正面,原因是什么。學生通過自己動手發現總會有一張牌不是正面。這時學生將撲克牌的正面標記為1,背面標記為-1。正面同時向上翻動的乘積為1,反面同時向上翻動的乘積為-1,一正一負向上翻牌時,乘積也是-1,所以最后的積為-1。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得出了正數和負數相乘得數為負、正數和正數相乘得數為正的結論。學生在自己動手探索數學問題的過程中獲得了成就感和滿足感,開拓了數學思維,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索興趣,使學生在接下來的數學學習中開始逐漸養成自主動腦、積極探索的習慣。
教師應該傳輸給學生“數學是很有意思的學科,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意識,使學生找到自己學習數學的興趣,不斷的探索數學中的知識,開發數學思維,形成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自主動腦的習慣,在探究中提高自己的數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吳華江.初中數學生活化例題舉隅[J].數學教學通訊:中教版,2006(2):47-48.
[2]關璉.國家數學課程標準下初中數學與生活化數學相結合的若干案例分析[J].甘肅科技,2005,21(6):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