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娥
摘 ?要:高中階段,數學是最為重要的學科之一,在高考中的分值占比非常大,所以學生都非常重視高中數學學習。目前來看,高中數學學習的主要特點是難度大、知識點多、做題量大等等,同學們在學習的時候也常常會遇到許多困難,比如無法將知識融會貫通、找不到學習思路、無法增強自身的應試能力等等,針對這些學習困難,本文將基于過程視角進行高中數學教學設計研究,希望如下分析能夠讓高中數學教師知道數學教學工作的思路和重點,能夠在高中階段切實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取得一個好的數學高考成績。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過程;設計思路
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大致包括三大塊,首先是對所有的數學知識進行整合,建立科學完善的知識體系框架,其次是通過不斷練習夯實數學基礎理論知識,提高做題技巧,豐富解題思路,最后是糾錯改錯,彌補不足,豐富經驗。基于學生的學習過程,在人本教學理念思想指導下,教師應順應學生的學習過程制定科學的教學指導過程,從而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
一、運用思維導圖進行知識整合,構建系統化的知識結構
思維導圖重在“思維引導”,即通過圖形化方式將學生學習思路具象化,它的樣式雖多,但萬變不離其宗,每一個知識點作為一個節點,即是該知識點的總結歸納,同時又承上啟下,串聯其他數學知識點。從這一點來看,思維導圖的應用可以幫助同學們進行有效的知識整合,從而構建系統化的知識結構。那么,教師應當如何引導學生應用思維導圖呢?下面我們來舉一個例子。
以《空間幾何體》學習為例。同學們的學習思路應該是這樣的:首先是學習空間幾何體的定義和特點,然后是學習空間幾何體的數學元素構成和位置關系,最后是學習常見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體積計算公式。按照這樣的學習思路,教師在引導學生構建思維導圖的時候也就有了方向:即以空間幾何體為思維導圖的原點,拓展“定義和特點”“點線面的位置關系”“ 表面積、體積計算公式”三大塊,由三大塊繼續拓展,即全面囊括空間幾何體的所有知識,其中,“點線面的位置關系”以及“ 表面積、體積計算公式”是重難點,可輔以實例分析,比如“直線與平面的位置關系判定”可以分為“相交”“平行”“垂直”三種情況,并畫出具體圖示。如此,由思維導圖的節點不斷拓展,同學們在學習的時候更有思路,而且拓展的內容也非常多,借助一張思維導圖完成知識整合,對學習效率和質量的提升也頗有幫助。
二、注重變式訓練,培養舉一反三的能力
高中數學題目比較復雜,而且往往一道題目會考察很多不同的數學知識點,包括函數、幾何、向量等等,這為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變式訓練提供了良好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搜集有關的變式訓練題目(多以綜合性大題為主),深入理解不同題目的特點和主體解決思路,慢慢的就能形成舉一反三的能力,能夠靈活變通地解決非常復雜的數學難題。
以函數經典例題為例,求解:函數y=2x2+3/x(x>0)的最小值是多少?這道題目的解法其實很簡單,即采用平均值不等式進行求解,即y=2x?+3/x=2x?+1.5/x+1.5/x>=3(2x?×1.5/x×1.5/x)^(1/3)=3×(9/2)^(1/3),當且僅當2x?=1.5/x=1.5/x時取等號,所以y的最小值為3(9/2)^(1/3)。根據這樣的解題思路可以產生很多變式,比如:已知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