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驗室制備氫氣是金屬化學性質的拓展應用,本文以《實驗室制備氫氣》進行教學設計。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之一,即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本文中教師充分發揮核心素養的教育、教學價值,引導學生開展探究與實驗的學習活動,采用主題整合、問題導學等策略實施教學,有效發展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實驗室制備氫氣;教學設計;實驗探究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根據新課改的基本理念,初中化學教學應做到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最基本的化學知識和技能,初步了解化學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培育積極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以實驗為基礎是化學學科的重要特征,化學實驗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理應充分發揮實驗的教育功能,注意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化學探究活動的積極性,在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進行實驗、收集證據、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等活動環節中,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增進對科學探究的理解。
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之一,即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要求學生能發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化學問題,能依據探究目的設計并優化實驗方案,完成實驗操作,能對觀察記錄的實驗信息進行加工并獲得結論;能和同學交流實驗探究的成果,提出進一步探究或改進實驗的設想;能尊重事實和證據,不迷信權威,具有獨立思考、敢于質疑和批判的創新精神。因此教師應充分發揮核心素養的教育、教學價值,引導學生開展探究與實驗的學習活動,采用主題整合、問題導學等策略實施教學,有效發展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教學背景分析】
實驗室制備氫氣是金屬化學性質的拓展應用,學生在掌握常見金屬的主要化學性質的基礎上,需要進一步對金屬的化學性質進行靈活應用,從而鞏固對金屬性質的認識。
通過前面所學的氧氣及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的理論和實踐學習,學生對氣體制備的裝置選擇和操作已有一定的基礎,因此本課旨在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和設計氫氣的發生和收集裝置,根據實驗目的選擇合適的藥品和儀器,并進行裝置的創新拓展,對學生的綜合實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課的設計思想主要是以學生為主導,通過信息提示、問題導向等方式步步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和進行氫氣的制備實驗,過程中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達到發展學生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目的。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生通過制備氫氣,掌握金屬化學性質的應用,鞏固實驗室制備常見氣體的基礎實驗技能。
2.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分組設計制備氫氣的裝置,類比氧氣、二氧化碳的制備完成實驗室制備氣體的綜合應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通過理論分析和科學實踐,培養勇于探索、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
教學過程
板書設計
實驗室制氫氣——金屬性質的應用
一、氫氣的性質與用途
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難溶于水、密度最小的氣體
2.化學性質:可燃性、還原性
二、氫氣的實驗室制法
1.藥品:Zn和稀硫酸/稀鹽酸
2.原理:Zn+H2SO4=ZnSO4+H2↑Zn+2HCl=ZnCl2+H2↑
3.裝置發生裝置:固液不加熱型
收集方法:排水法/向下排空氣法
4.檢驗(先驗純)
【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教學設計特色說明及教學反思】
本堂課教學設計的最大亮點在于重視學生在科學探究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整個實驗探究過程基本由學生自主設計和操作,并在實驗操作過程中穿插理論分析和計算,真正讓學生想實驗、做實驗,體驗科學探究的內涵和樂趣。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將理論化為實踐,積極融入課堂教學中,培養了自身的科學素養。若能把個別學生展示改為全班分組探究,讓學生能有更多設計實驗的空間,或許能達到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吳叢亮.新課標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初探[J].才智,2013(21):25.
[2]劉良華.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8(1):105-106.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鄭長龍.化學課程與教學論.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112-123.
作者簡介:黃貴源(1978.5—),男,福建省泉州人,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