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玉

摘要:本文以四川長江職業學院為例,在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基礎上,結合我院學生學情,對職場英語這門課的考核體系從考核內容、考核方式到評價標準進行了優化和研究,建立了具有一定特色的監控體系,為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關鍵詞:職業能力;職場英語;考核體系優化
一、前言
職場英語是我校非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第二學期開設的一門公共必修課程。本課程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為主,旨在培養學生在各類行業共用的職場英語交際能力。課程依托各類行業共用的多種典型職業場景,幫助學生全面掌握不同職場情境的英語基本交流能力,熟悉基本職場禮儀,了解公司構成,學會與人溝通等,能夠在商務接待、商務出行、貿易展會等場合熟悉職業生涯中必備的職場通用知識。該課程根據工作人員在職場中的幾個基本階段,依次分為:
Orientation week適應階段,針對學生進入職場階段展開,在教學上重點從面試、工作描述、認識新同事等內容展開。
Blend-in融入階段,針對學生開始融入職場生活,因此在此階段以職場著裝、接待客戶、商務宴請、與同事相處、團隊合作等主要內容為依據。
Step-up提升階段,一個職場工作人員在職場中需要不斷提升自己,增強自己的技能,因此該階段在教學重點上主要圍繞培訓活動、表達重點、處理工作緊急事件、如何晉升等內容展開。
Wrap-up總結階段,一個職場工作人員應該學會不斷的總結才能提升。本部分以職場中常見的場景展開,如:績效考核、工資描述、談論公司福利、申請職務調動、總結如何成為優秀員工等內容展開。
該教材體系的設計緊扣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包括交流表達能力、革新創新能力、自我提高能力、與人合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外語應用能力等。
二、學情分析
通過分析調查問卷,我院學生學習的優勢在于:學習目標較明確,重視自身職業能力、創新能力等的培養,且這種意識逐年提升。(見圖1)
不足之處在于:隨著高職院校的不斷擴招,我校生源結構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即越來越多的同學來自于中職院校,且大部分學生是畢業于農村或鄉鎮學校,他們的英語基礎較薄弱。(見圖2)
三、考核體系優化設計
為更好地結合教材內容,凸顯職業能力培養目標,職場英語課程的考核體系從以下方面進行優化設計。
一是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核心。如任務一“制作商務名片”:要求學生在完成名片制作后,互相交換名片,分別用英語介紹自己和他人,以達到提升交流表達能力的目的;任務二“拍攝‘工作面試’視頻”:要求班級分小組,小組合作完成任務,以鍛煉同學們與人合作的能力;任務三“商務接待”中:要求學生完成三段對話編寫,包含“商務訂餐”、“機場接機”,“酒店登記入住手續辦理”三個場景,這就需要同學們結合自身經驗并充分發揮創新能力,撰寫出合情合理的英語對話;任務五“預訂機票”中:同學們需要登錄真實訂票網站,根據要求選出最適合的航班,這就考驗了同學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一個任務“年會個人總結發言”:要求學生運用Personal Attributes中的九個評估范疇來評價自身本學期表現,督促學生不斷加強自我提高能力。
二是強調“兩個融合”。一方面,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融合,其中過程性考核占期末總成績50%:把對學生學習成效的檢測落到每一節課堂、每一個任務上,通過不間斷的動態考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他們由過去考試前“臨時抱佛腳”,轉變為現在面對考核習以為常,做到情緒不抵觸、心中有對策。另一方面,英語聽說考核與書面考核相融合:過去的考核過分注重筆試,導致學生中“啞巴英語”的現象比較普遍。現在的考核體系不僅在每個任務中將聽說訓練融會貫通,還在期末開展終結性聽說測試,所占比例為期末總成績的20%。通過自編對話、場景問答等題目,促進學生提升外語應用能力。
三是實現評價“三主體”、標準“三階段”。評價主體由過去教師一人說了算,到現在拓展為教師評價、生生互評和學生自評三種模式,極大賦予了同學們主觀能動性去思索自己和他人的長處短處。此外,評價標準更具體,將學生們的作品按優秀、較好和較差區分,幫助教師和同學們評價時有理可依、有據可查,也幫助被評價者清楚明了地找到弱項在哪里,并加以改正。
四、結語
總之,我校對職場英語考核體系的優化與研究旨在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幫助他們在今后的就業市場更具競爭力。作為教師,我們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將新的考核體系落到實處,保障方案的順利實施,并對不合理之處加以修正,為我院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陳華.高職職場英語應用能力考核方案創新設計[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2):60-63
[2]陳甜甜.以提升職場英語應用能力為目標的技工院校課程評價體系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4):163-164
注:該文系四川長江職業學院2019年度校級課題“基于職業勝任能力培養的高職院校職場英語課程考核改革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