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小青
摘要:本文中的多元教學法特指教學方法的多元化。教師采用適合學生思維發展的、具有趣味性和時效性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發揮他們學習小學數學的主觀能動性。與此同時,教師積極地與學生進行互動,適時地對他們的思維進行引導,增強學生思維科學性,讓他們掌握數學學習方法,增強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多元教學法;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
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有些數學教師雖然可以運用新型的教學方法授課,但是不注重構建與學生認知的連接,從而導致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大打折扣。針對以上現象,小學數學教師應轉變原有的錯誤教學觀念,并積極構建學生認知與教學方法之間的連接點,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數學思考的快樂和成就感,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一、以生活情境為著力點,提升學習興趣度
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運用學生熟知的生活情景,開展數學教學,并創設與數學知識相關的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帶著生活化的問題,走入小學數學的教學中。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適時地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增強他們思維的靈活性,從而找到正確的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習的成就感。
例如,在講授“圓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創設如下的生活化的情境:教師帶領學生走到操場,并拿出一個小熊,詢問學生:“我們應該如何站隊,才能讓更多的學生加入到套小熊的游戲中。唯一的要求是,要保證每個人到小熊的距離相等!”學生的好奇心被調動起來。教師適時對學生說:“這就是我們這堂課要講授的內容,你們可以帶著這個疑問,學習本節知識,在講授知識完畢后,教師詢問你們的思考結果。”因為受到趣味性問題的吸引,所以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小學數學學習中。在講授完知識后,教師詢問學生。小陳積極地舉手說:“我們可以站成一個圓形,并將小熊作為圓心。因為只有圓的中心到周邊的距離相等!”教師通過創設生活化的問題,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入數學課的學習中,并運用學生的思維,構建生活問題與數學知識的連接,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二、以合作教學為切入點,提升學生探究力
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運用合作教學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相互交流,相互討論,彌補學生思維空白。與此同時,教師運用合作教學法,鼓勵學生交流,讓一個學生的想法點燃另一個學生的靈感,提升學生綜合運用數學條件的能力,增強他們的數學探究能力。
例如,在講授“圓柱體積”這部分內容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運用如下的方式開展教學:首先,劃分小組。小學數學教師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并充分考慮學生學習的主觀意愿以及他們的性格特點,從而讓學生之間可以相互配合,暢所欲言,從而集合學生的智慧,提升他們探究數學問題的能力。其次,創設問題。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創設如下的問題:我們雖然沒有學過圓柱體體積的計算公式,但是我們可以從圓的面積以及長方體的體積兩個方面進行探究,并充分運用你們小組成員的想法,看看能否探討出答案!最后,展示成果。給教師印象最深的是小冉的回答。小冉說:“這個答案是大家相互討論的結果。首先,我想到將圓柱的上下圓,轉化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而小陳想到假如圓柱的上下圓轉化成近似長方形的話,則圓柱就會轉化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小宇想到長方體的體積為長寬高的乘積。最終求出圓柱體積的公式為底面積與高的乘積。”
三、以實踐教學為突破口,提升教學高效性
數學是具有抽象性的學科。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運用實踐的方式,構建學生感性思維與抽象數學知識的連接,降低他們的數學學習坡度,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與此同時,教師應選擇難易適度的內容開展授課,讓更多的學生加入到課堂學習中來,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高效性。
例如,在講授“圓錐體積”這部分內容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準備下面的實驗器材開展教學。教師對所使用的的器材作簡單介紹:若干個同底等高的空心圓柱和圓錐、帶有刻度且含有水的燒杯、干抹布等。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你們如何證明圓柱的體積是圓錐體積的三倍?你們可以從體積的角度思考,也可以聯想曹沖稱象的故事。在學生探究結束后,教師進行詢問。小燕說:“我一共探究出兩種方法:第一種,將圓錐中的水,向空圓柱倒,一共倒三次,空心圓柱便被裝滿水了。第二種,將空心圓柱和圓錐分別按入水中,觀察液體的上升高度,同樣會出現三倍的關系。”小學數學教師運用實驗教學法,構建學生感性認知與數學知識的連接點,降低學生學習坡度,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運用多元化的方式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并靈活地選擇與教學內容和學生思維相貼合的教學模式,在降低學生數學學習坡度的同時,激發他們的思考積極性,并適時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讓他們掌握數學學習方法,增強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呂金穎.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有效性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24)
[2]方婧.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有效性研究[J].數學大世界(下旬).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