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紅
摘要:文萃小學秉持“幸福365,兒童新生活”理念,形成了培育小學生“積極品質”的育人目標和“體驗式教育教學”的育人路徑。本文結合實踐,分析了以校本化為路徑實踐翻轉課堂的方法。
關鍵詞:校本化;翻轉課堂;路徑
文萃小學秉持“幸福365,兒童新生活”理念,形成了培育小學生“積極品質”的育人目標和“體驗式教育教學”的育人路徑。在育人理念的指引下,學校進一步聚焦課程建設,努力創新教與學的方式,探索“體驗課堂”,注重“深度學習”,對翻轉課堂進行了校本化的創新,形成具有文萃特質的“體驗增強型翻轉課堂”,逐步明晰了“三體三進八要素”的教學范式。
一、“翻”體驗課堂,融入校本化范式
“體驗學習”是指將學習者直接與現實之間建立聯系的教學法。注重體驗、探究和反思,是一個解決問題、發現學習的過程。而“基于微課程教學法的翻轉課堂”,以任務驅動、解決問題、合作探究等特征。兩者有著顯性關聯。我們將“體驗課堂”與“翻轉課堂”相融合,形成“體驗增強型翻轉課堂模式”,體現了翻轉課堂的校本化思考。
(一)“三體”,規定學習時空
三體,即“體課前、體課中、體課后”。我們認為,學習應體現全員、全程、全時空。“體課前”是學生學習的個性化時空。學生可以借助“微視頻”與“自主學習任務單”,針對自身的情況,決定學習的時長與范圍。“體課中”是學生學習的內化時空。借助課堂學習任務單,在小組對話、師生對話中,探究并解決課前學習所產生的問題,夯實所學。“體課后”是學生學習的再現時空。學生借助校內外資源,進行充分的體驗,反芻所學,拓展延伸。
(二)“三進”,體現學習梯度
“三進”是在“三體”學習中所體現的三個遞進:一是在任務問題化中學習,把知識點轉換成任務,用任務代替題目。如題目式的“抄寫詞語兩遍”,以任務問題化為導向,在課前學習時,可以把題目變成問題“如何記住下列詞語?說說自己的識記方法?”這樣的修改,可以使學生由抄寫變為動腦,從而提升思維能力。二是在問題活動化中內化,把書本問題轉換成活動體驗。借助體驗式的活動,在身體力行中實現做中學。如“繪畫學習中所涉及的比例問題”,可以轉化為“根據學校規劃圖,手繪學校地圖”,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運用內化。三是在活動生活化中再現,把課堂活動遷移至課外。活動生活化,指向活動的實用性、親歷性和針對性。如“運用學到的海報設計方法,制作一份社區宣傳海報”等,與生活相聯結。“三進”強調完整的學習過程,是對學習的整體關照。學生接受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借助積極體驗發現知識,借助生活再現知識,形成有益建構。
(三)“八要素”,關注學習規律
八要素是“體驗增強型翻轉課堂”的八個重要實施內容:自主學習任務單、微視頻、課時檢測、進階學習、合作探究、展示評價、生活體驗單、表現性評價。“少即是多”,在開展新的學習時,要抓住教材核心,針對學情,設計以任務驅動為特征的自主學習任務單,錄制簡潔的微視頻。學生在家個性化學習,根據自身認知程度,完成學習任務,產生新問題。教師借助平臺,監測學生學習時長,對學習任務單進行批改,發現學生質疑,胸有成竹。
學校借助美國“零點研究”針對“理解”研制的4個維度,設計課堂環節。“課始檢測”檢驗學生是否建立知識間的聯系,并解決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中提出的問題。“進階學習”幫助孩子進行新的探索,繼續提升認知。“合作探究”強調運用知識,是體驗運用環節,教師設置體驗情境,由小組合作探究解決現實問題,深層次內化知識。“展示評價”考查學生是否能用多種形式進行表達。理解需要表達,思維才是學習的重點,這是學生超越知識與主題的思維亮相。這時的知識內化真正發生。如學習五年級語文上冊《伊索寓言》,教師以“少即是多”的原則,開展教材和學情分析,設計微視頻和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以“《伊索寓言》有什么特征”“這3篇伊索寓言故事有什么共同處”等為任務驅動,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伊索寓言》小故事大道理,篇幅小易理解,以動物為喻等特征。
學生在“體課前”中,借助任務的問題化,開展自主學習。在課堂上,以“同類動物故事的橫向比較”“合作探究創作”等內容,內化課前所學。學生在“體課堂”中,實現理解的四個維度,完成知識內化。體驗增強型翻轉課堂,聚焦深度學習,讓學生站在學習的中央,聯結生活和素養,促使學習真正發生。
二、“轉”深度學習,融匯多元化資源
(一)借助科研資源,提升高度
用科研的思維助力實踐研究。一是借助高級別課題研究。1項國家級課題,2項省重點課題,2項省立項課題。研究內容涉及全校各學科,聚焦“體驗”“學習歷程”“翻轉課堂”,架構學校“體驗增強型翻轉課堂頂層設計”。二是借助校外專家資源。加入“微課程教學法實踐共同體”,成為教育部課題子課題成員校,以國內該領域專家為領航,開展專題培訓,提升實踐研究高度。
(二)研磨典型課例,挖掘深度
采取課例研究的實踐策略,形成“6+1”課例研究模式。每月一次課例研究,每周至少一次翻轉課堂實驗組課例研討活動。開展“翻轉實驗組領航課例”,對接翻轉入門與翻轉骨干,開展“翻轉領航、探航、啟航”的“三航課”。力求以骨干帶領入門,以典型規范課型。六年來,學校建成優質翻轉課堂資源包,形成60余節典型課例,學校21位教師的翻轉課堂足跡遍布全國10余個省市。
(三)依托智慧平臺,拓展廣度
基于園區教育局承擔的江蘇省前瞻性重大項目《大數據促進適合的教育實踐研究》引領,依托適合我校體驗增強型翻轉課堂的“區易加學習智慧平臺”,開展“自主學、有效教、表現評、反觀教、發現學”。網上即時批改任務單,網絡監測微視頻學習時長,了解基本學情,準確把握學生學習程度,據此調整課堂教學策略,布置課后體驗作業,形成基于學生學習評價的數據庫。
(責編? 孟 飛)
參考文獻:
[1]孫眾,馬玉慧.課堂教學視頻的力量——網絡時代教師群體學習的新渠道[J].開放教育研究,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