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永芬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推進,教學方法的運用的越發重要。尤其是作為小學教學的重頭戲——小學數學,一直因其枯燥乏味的特點讓學生覺得數學學習非常困難。只有采用正確有效的教學方式,才能保證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而好的課堂導入是吸引學生的基礎性條件,只有在課堂的開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保證數學教學的良好進行。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是當前教育界所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本文就如何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做好課堂導入提出一些具體建議,希望對教師開展教學工作有一定的啟發作用。
◆關鍵詞:小學教育;數學教學;學習興趣;課堂導入
小學教育教學與能力中課堂導入是一節課的重點,一個好的導入可以給人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也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果在課堂的開端就能牢牢吸引住學生的目光,是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那么接下來的課程自然會更加順利地進行下去。在數學教學中,枯燥的數字與豐富的教學活動相結合,對于加強學生注意力、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力及數學思維能力有重要作用。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的枯燥性是最難以克服的問題,同樣對教師來說,如何將數學教學變得趣味十足也是一大難題。只有在課堂的導入環節充分激發學生興趣,才能真正實現數學教學的成功。接下來,本文就如何導入數學教學提出幾點具體措施。
一、生活情境導入加強學生代入感
現在一些學生數學成績較差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對數學的陌生感。小學生處于人生的低齡期,面對抽象的、充滿概念性的小學數學,很多學生不由感到恐懼。數學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尤其是在課堂之上,教師用到會一些小學生沒有接觸過的專業術語,這難免在無形中給了學生一種數學難學的壓力,從而對數學學習失去了興趣。只有在課堂的導入環節就幫助學生消除對數學的陌生感,將生活情境帶入其中才能保證學生對接下來的課堂充滿興趣從而投入到數學學習中。
例如在六年級上冊“圓”這一課中,教師可以在課堂開端向大家提問:同學們在生活中見過“圓”嗎?同學們回答吃飯的碗是圓的,可樂罐子是圓的,筆筒是圓的。教師接著提問如果你進入一個游樂園,里邊有圓嗎?學生第一時間想到摩天輪,教師問大家那摩天輪有多大呢?大家表示不知道,教師鼓勵大家學習了今天的知識,大家就知道怎樣來計算圓的面積了。用這樣生活化的語言解釋本堂知識的意義,比單純閱讀知識目標更加易于接受,還可以調動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二、游戲教學法激發學生興趣
利用游戲教學法可以使學生在游戲中完成教學任務,在趣味化教學中成為課堂的中心。首先,游戲是鍛煉思維能力的一種重要方法,在游戲中可以幫助學生順利實現對數學知識的具體化;其次,游戲是小學生感知世界、認識世界的主要方式和途徑,在游戲中可以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滿足小學生對世界的探究欲;另外,游戲為兒童提供輕松愉悅的氛圍,促進了小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發展。
例如,在六年級下冊的“數學廣角——鴿巢問題”的講授中,教師可以采用游戲導入法。在講課前為同學們表演一個魔法:拿一副撲克牌,取出里邊的大小王,還剩多少張牌?學生回答52張。這時教師隨機請5位同學每人抽一張牌,然后說5張牌當中至少有2張是同花色的。學生會發現確實如此,不由對教師的魔法游戲充滿興趣。用戶游戲導入數學教學內容,一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另一方面能夠活躍數學教學的課堂氣氛,在輕松愉悅的游戲氛圍中使學生自主自愿的提升學習能力。
三、現代化教學技術克服數學枯燥性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教具單一且缺乏趣味性,另外數學學科本身具有的抽象性特點,難免給學生一種數學學習枯燥乏味的感覺,導致有些學生一上數學課就不自覺走神,不能充分理解和掌握初中數學知識點。而傳統的講授過程中教師總是將重心放置在教材上,而紙質課本因其書本化特點很難將一些具體形象的數學實例真正描繪出來。導而小學生心智發育尚不成熟,面對抽象化的文字描述,很難將其在腦海中進行構造。
這時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導入課堂知識。例如,在講授六年級下冊《自行車里的數學》時,盡管同學們平時都見過自行車,但對于自行車的具體構造還是十分陌生的,而將自行車帶進教室讓學生觀摩學習顯然是不現實的。這時多媒體技術就可以派上用場,通過多媒體屏幕,學生可以直觀的明確自行車前齒輪齒數、后齒輪齒數、轉數、車輪半徑等等。有了具體直觀的數據,學生對于此類問題就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
四、結語
總之,要想在數學教學中取得優良的成績,每日埋頭苦學、閉門造車是不現實的,只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才能保障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學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從課堂導入環節入手,采用多種導入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
參考文獻
[1]胡大娟.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情境創設之思考[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8,(6):29.
[2]李丹,孫洪日.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