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桂遠
摘 要:新課程強調,“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以提高課堂效率為目的的教學改革,要求教師從備課到上課的各個環節都經過仔細的思考和精心的打磨。其中,備課中對課堂的預設和課堂實際生成之間的關系問題很大程度影響著課堂教學效率。本文結合數學的學科特點,論述數學課堂的預設性與生成性的關系,嘗試從此角度出發探索數學課堂中的預設與生成之間的這種動態平衡,并羅列出影響此動態平衡的幾大主要因素,期待面對新課程,在繼承傳統預設課堂的良好基礎上,數學教師能積極引入并探索出“靈動生成”的有效方法和途徑,做到“預設”與“生成”的有機融合,做到及時反思,揚長避短,使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關鍵詞:數學課堂;預設;生成;動態平衡
1 引言
“預設”即預先的設計,是指課堂教學前或進程中的準備過程。主要體現在教師的備課階段;所謂生成,具有動態性、建構性、多元性的特點。按照來源可分兩種:預設性生成,即生成的效果已被預想到;另一種是非預設生成。在課堂上,“非預設”[1]為動態生成的課堂提供了適宜的生成的環境,為學生的思維的擴散提供了極大的空間,賦予了課堂生命的活力,使得數學課堂呈現出其應有的氣質。
1.1問題的提出及研究意義
課堂效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于備課的程度,但是課堂是動態變化的,備課不管多么認真仔細,總會有設想不到的情況發生,只有明確課堂的預設與生成的關系,這樣才能使課堂的生成更有助于學生的學,從而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針對有著特殊學科特點的數學而言,課堂的預設性與生成性又是怎樣的關系呢?應當怎樣恰當處理才能使得教學達到最佳效果?影響這一過程實施主要有哪些因素呢?這一系列問題就是本文將要力求解決的。
課堂是動態的課堂,課堂教學中需要預設,但決不能緊緊依靠預設,要隨時審時度勢,預設根據課堂的變化而變化。課堂教學中要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辯證對立統一的關系,把預設與生成有機的結合起來是一種教學藝術。面對新課程,我們要在繼承傳統預設課堂的良好基礎上,積極引入并探索“靈動生成”的有效方法和途徑,做到“預設”與“生成”的有機融合,做到及時反思,揚長避短,使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這樣的課堂才是學生真正需要的,也是新一輪課改所積極倡導的。
1.2本文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內容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為廣大數學教師的教育實踐根本轉型提供依據,教師深入領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的教學理念,對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方法進行研究與不斷改善。以“交流、探索”為主要學習方式,以“師生對話、生生交流、師生溝通”為交流展示平臺,讓課堂資源不斷生成并成為交流的重點,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使《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三維目標的達成,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本文結合數學的學科特點,論述數學課堂的預設性與生成性的關系,嘗試從此角度出發探索數學課堂中的預設與生成之間的這種動態平衡,并羅列出影響此動態平衡的幾大主要因素,在繼承傳統預設課堂的良好基礎上,期待能積極引入并探索出“靈動生成”的有效方法和途徑,使教學效果達到更好。
2 正確認識課堂的預設性與生成性的關系
傳統教學中的偏重教學預設,忽視課程生成的傾向并沒有很明顯改觀;相反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新型的課堂教學倡導生成性教學,又有些教師曲解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完全否定了教學預設的價值,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正確看待課堂的預設性與生成性的關系,并作出正確處理。提倡生成性教學并不是要批判預設性教學,并不是要將教學活動從預設性完全轉向生成性,而是要辯證地處理教學“二重性”之間的關系。
預設體現對文本的尊重,生成體現對學生的尊重;預設體現教學的計劃性和封閉性,生成體現教學的動態性和開放性,兩者具有互補性。
3 構建數學課堂中預設與生成的動態平衡
課堂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生命整體,處處蘊含著矛盾,其中生成與預設之間的平衡與突破,是一個永恒的主題。預設與生成是辯證的對立統一體,課堂教學既需要預設,也需要生成,預設與生成是課堂教學的兩翼,缺一不可。所以要構建數學課堂中的動態平衡,自然應從預設與生成兩方面來把握。
所以在進行課堂預設的時候,內容不能太“粗”:一是指預設內容不要太多,要為課堂生成性資源的生成留有足夠的空間、時間,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室里寂靜,學生集中思索,要珍惜這樣的時刻。”對數學課堂而言,學生的獨立思考顯得尤為重要;二是指預設要盡力達到精細,在對知識講解精心準備后,還應盡可能對教學過程中學生可能出現的各種“可能”加以推測并進行多角度設計,為巧妙應對做好準備。教師應彈性設計教學計劃,也為自己留調控預設與生成的空間。
一旦課堂出現“預設意外”,教師不僅要沉著冷靜,還要牢記圍繞教學任務這個內核,調整預設,持續“生成”;一是伺機而動,價值引導;二是隨機應變,順應學情;三是借機施教,放大生成,實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以生成為導向,提高生成性、開放性、可變性。讓預設與生成共同為學生服務,兩者統一,缺一不可。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在尋找數學課堂預設預設與生成的動態平衡過程中,教師始終起著最主要的作用。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兩點:
(1)要增強利用生成性資源的意識。預設重要,生成也很重要,我們要從尊重學生、促進學生發展的高度認識到利用動態資源的重要性。
(2)既要充分預設,更要改進預設。預設要有針對性,針對生的實際,才能激發學生的智慧和熱情;預設要有開放性,這樣才能容納學生的生成。
參考文獻
[1]朱紅星.合理調控生成精彩數學課堂[J].教育科研論壇,Forum on Education Research,2008,(02):72~73
[2]洪順剛.中學數學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J]。中學數學教學,2008,(02):1~3
[3]徐秀英.淺議良好班集體的構建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08,(08):426~427
[4]沈宏。生成,讓數學課堂活起來[J]。專題研究,2008,(02):75~76
[5]張奠宙,宋乃慶。數學教育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