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金娜
摘 ?要:當前社會發展迅速,許多父母和老師非常重視小學時期的學習和教育。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教師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擴大學生的學習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力。數學是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關鍵科目。如何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訓練并提高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是許多小學數學教師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教師應在數學教學中結合先進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對運算的熱情;同時要開展合理的數學習題訓練,使學生在練習中提高運算能力。除此之外,教師要依據學生的當前運算水平,安排數學教學計劃與培訓策略。本文主要從以上幾個方面展開論述,培養高年級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教學方法及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年級;運算能力;培養策略
目前,許多學校已經運用了多種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對于數學這門學科來說,學生的計算思維有利于他們高效解決各樣的數學問題,因此小學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但是,當前教師在培養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例如,一些學生在學習數學運算時,無法靈活地應用數學運算的思想,這導致他們在解決數學運算問題時,不知道從哪里開始來入手。因此,在小學數學教育過程中,數學教師應不斷探索和完善數學教育方法,采取有效措施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以下是我對小學數學中,高年級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策略所總結的簡要分析。
一、激發學生的計算熱情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好課程準備工作,預設教學過程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內容,在布置運算題目時難度要適宜,從簡單至困難,逐步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同時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預習,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小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知識,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首先要提高學生對數學計算的熱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作用,提高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參與度。教師應及時對原有的教學觀念進行更新,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為課程開展提前做好準備,預先猜想在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安排數學計算問題時,教師應遵循先易后難、難度應適當原則,使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能夠得到逐漸提升。除此之外,教師應引導學生做好課前獨立進行預習工作,指導小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與探究,來學習數學知識,通過計算來找到數學問題的答案,從而培養學生對數學計算的積極性。
二、展開合理的試題訓練
數學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杜絕使用“題海戰術”。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可通過開展合理的試題訓練,來幫助學生奠定數學學習的基礎。首先,在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計算、多動腦,發揮教師在課堂中的指導性作用,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獨立學習空間。其次,在培訓學生計算能力的過程中,教師還應向學生教授正確、高效的計算方法,促進學生計算準確率的提升。最后,對于計算量較大的試題,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堅持針對性、多樣化的教學原則,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
三、通過“精練”培養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
實踐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標準,教師在講解完數學計算知識后,要加強對學生的數學計算訓練,通過計算訓練,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找到自身的不足,進而彌補自己在數學計算方面的缺陷,爭取獲得更大的進步。教師對學生的計算訓練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口算訓練。口算能力是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升學生筆算水平的基礎和前提。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口算的技巧,提高口算能力和效率。例如,湊十法、倒敘法、對稱法等都是口算的重要方法。其次,估算訓練。估算訓練能夠鍛煉和提高學生對數字的敏感度,也能夠提高學生對錯誤計算結果的檢出率,進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最后,簡算訓練。簡算訓練是一項重要的數學計算能力,能夠提高學生數學計算的效率,也能減少計算錯誤的情況。譬如,四則混合式題,只有對每一步的計算都一絲不茍,確保準確無誤,才能保證最終結果的準確、正確。要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應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只有通過不斷、反復訓練,才能見到成效。所以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們一定要對學生的計算提出要求,通過堅持不懈、有針對性的訓練,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一定會慢慢養成,計算能力一定會有所提高。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高年級學生運算能力培養是一項長期且復雜的工作,教師要注重學生基本技能的培養,又要注重學生針對性運算技能的培養,在日常的教學中注重借鑒先進教學經驗,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運算習慣,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從而切實提高高年級學生運算能力。
參考文獻:
[1]陳彩琴.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計算能力的有效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8(29):160-161.
[2]駱錦藝.談小學高年級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8(24):34-35.
[3]胡美玲.小學高年級計算教學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魯東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