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必榮
摘??要: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是廣大教師一直以來都在努力追求的目標,因為只有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才能夠保證教學效果的優化,進而促進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全方面發展。小學數學是我國教育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也應該遵循教學的基本規律和原則,致力于提升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對此,本文將從巧妙運用教學情境、組建小組交流活動、優化課堂教學設計三方面出發,全面系統地分析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基本方法和科學策略,希望能夠為一線的小學數學教師提供有效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策略
數學是小學階段的基礎學科,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不僅能夠向學生傳授基礎的數學知識,還能夠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探究能力與綜合素質的發展提升。然而,受傳統教育觀念和思想的影響,部分小學數學教師錯誤地將教學的核心和重點放在了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上,采用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最終嚴重削弱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導致小學數學教學效率低、效果差,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徹底革新教學觀念,以學生發展為教學的中心,積極高效、創新的教學方法與策略,最終順利實現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一、巧妙運用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動力
情境教學能夠賦予教學活動一定的生命力,帶給學生情感體驗和認知,進而到提高學生學習動力的目的。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巧妙地運用、實施情境教學方法,嘗試以多媒體等信息技術設備為載體和手段,對數學知識進行數字化的加工、處理,再通過圖像、動畫或者短片等形式呈現出來,創設出直觀、形象的課堂教學情境,帶給學生多樣化的外部感官刺激,充分優化學生的感性認識,使學生產生新鮮感,進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
例如,在教授《圓柱與圓錐》這部分知識時,本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們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征,掌握圓柱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由于本節課程的內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學生們在理解過程中容易出現問題,所以,為了降低學生們的學習難度,激發學生們的學習動力,筆者利用多媒體展開教學。首先,筆者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了圓柱和圓錐的圖形,讓學生們直觀地感知圓柱和圓錐的結構特征,然后,筆者再為學生們深入分析圓柱和圓錐的圖形特點,幫助學生們快速掌握圓柱和圓錐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這樣一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巧妙運用教學情境,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動力。
二、組建小組交流活動,挖掘學生探究潛能
小組教學是新課程改革中所強調和倡導的有效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有效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下課堂的封閉狀態,還能充分且有效地挖掘、激發學生的探究潛能,優化教學的效果。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積極地組建小組交流活動,首先需要按照科學的標準和原則將全班學生分成4-6人一組的學習小組,隨后教師可以鼓勵、引導學生們圍繞著同一個問題,在小組內部展開討論、互動、溝通與交流,實現思維互補、資源共享和相互啟發,最終在合作中達成共識,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識和能力,拓展學習、探究的深度。
例如,在教授《分數乘法》這部分知識時,本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們掌握分數的計算方法,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為了挖掘學生們的探究潛能,筆者為學生們組建了小組交流活動。在上課準備階段,筆者將學生們分成了多個小組,每個小組6人,小組成員確定好后,筆者再為學生們布置探究任務。通過探究任務的引導,各小組立即展開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參與的興趣高漲,積極對探究任務進行討論,經過學生們激烈的討論后,學生們最終得出結論。這樣一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組建小組交流活動,挖掘了學生探究的潛能。
三、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明確課堂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是具體教學活動和行為的導向,同時也是課堂教學設計的基礎依據。所以說,小學數學教師首先需要全面深入地研究、了解新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在此基礎上明確數學教學的重點與難點,進而確定課堂教學整體目標和階段目標,根據目標來設計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和具體活動,對課堂教學進行充分的預設,進而保證課堂教學的科學、有序開展和進行。
例如,在教授《百分數》這部分知識時,在上課開始前,筆者先對本節課程的教學目標進行詳細的分析,設置合理的導學案。上課后,筆者再根據導學案展開教學,幫助學生們更好理解本節課程的學習目標。這樣一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明確課堂教學目標,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總而言之,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是教育教學的根本任務和基本目標,同時也是推進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動力與支撐。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以科學觀念和思想為先導,通過巧妙運用教學情境、組建小組交流活動、優化課堂教學設計等策略和方法的運用,來推進數學教學的改進與優化,最終實現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發展和提升,讓學生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祖華.關于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策略的探討[J].數碼設計,2017,6(10):203-204.
[2]肖春.淺析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學周刊,2017(10):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