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晶靜
摘? 要:多元智能理論是西方較有影響力的教育理論。在我國新課改不斷深入的進程中,學生的健全人格關注度逐漸提升,多元智能理論與新課改不謀而合,引起大量學者的研究,對多元智能理論的重視程度也日益增加。本文以新課改為導向,分析多元智能理論的思想內涵,界定相關概念,構建高中數學教學設計的基本結構和框架,將高中數學和多元智能理論付諸實踐。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高中數學;教學設計;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新課改是我國教育領域中的重大變革,新課改為我國教育事業指明了方向。為實現素質教育,在九年義務教育改革基礎上頒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進行課程改革。2017年制定了高中數學標準,傳統“灌輸式”教學方式對學生的發展形成阻礙。黨的十九大又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終身受用的學習能力。這也注定新課改關注的重點是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要實現這一目標還需要在日常的教學中多下功夫。而教學設計不僅影響著數學教學效果,同時對學生的學習行為也產生一定影響。鑒于此,多元智能理論下的高效數學教學設計的提升更有助于實現教學目標。
二、多元智能理論
二十世紀初期智力測試量表的出現引發了人們對智力測試的關注。但是智力測試在后期的發展由于測試項目的單一性而凸顯弊端,一時之間受到人們的批判。在科技飛速發展的過程中,美國學者加德納從教育項目“零點”中提出多元智能理論,智能理論也備受人們的關注,此時的智能理論相對完善,但依然面臨很多挑戰。他將智力的定義第一次明確的提出來,并定義為:“在單元或多元文化環境中解決問題并創造一定價值的能力,是人們在發現問題時尋求解決方法過程中不斷累積的新能力。”他將智能分為九個類別,即言語、邏輯、音樂、視覺、交流、自省、觀察、生存、空間等能力。言語能力指的是人們在日常用語中的能力,是用來完成特定目標的能力;邏輯數理是對數學及抽象式的事物利用數理運算和邏輯進行思維的能力;音樂節奏能力指的是對音色、音調、節奏識別和創作的能力;視覺空間能力指的是身體對空間的掌握能力;交流交往指的是與別人交流的過程中理解他人的想法或者目的的能力,涵蓋肢體動作以及面部表情;自知自省指的是人結合環境給予自身的準確評價,如渴望、氣質、脾氣等;觀察能力指的是人對周圍環境的敏感程度;生存智能指的是講述與思索、生存與死亡、精神與肉體世界的最終實名的傾向性;空間智能指的是對形狀和形式的敏感程度以及辨別,以此來表達情感和思想的能力。這些智能相互作用,具有緊密的內在聯系。
那如何將這些能力的培養貫徹到具體教學中呢?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在學生活動、問題探究中利用多元手段,培養學生的能力。
三、高中數學教學設計解析
(一)課標解讀
新課標中對對數函數的描述更側重于實際應用。所以我們可以以實際生活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首先要對對數函數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進而能夠利用列表、描點、連線的方式畫出函數的圖像,并觀察函數圖像的特點。其次在認識函數圖像的基礎上再對對數函數的基本性質要進行研究。這一過程中要注重利用幾何畫板這一現代手段生成圖像,更利于學生理解掌握,培養學生的空間智能。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主要研究基本初等函數的定義及性質,其方法和思想貫穿整個高中階段,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教材從理論和實際兩方面分別對對數函數做了詳細的介紹,而且例題也體現了對數在生活中的應用,讓抽象的函數理論植根于生活,更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
另外,本節內容中對數運算是一個難點,可以從指數運算出發,利用類比的思想方法引導學生將知識過度過來。培養邏輯推理能力。
(三)學情分析
學生的學習情況可以從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即知識基礎方面、思維層次方面、情感態度方面、知識障礙方面等。學生在初中學習三年中學習了一次函數和二次函數,在高中深入掌握一次函數和二次函數,同時還有指數函數的圖像與性質;思維層次方面,高中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和邏輯推理能力都在發展的高峰時期,可以深入研究更抽象的問題。
(四)教法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先用實例,如地震的震級測算,檢查視力時用到的視力表引出本節課的主題,然后我們可以采用學生小組討論、列表,初步畫出函數圖像。其次,還可以采用對比的手法引發學生思維碰撞,發現函數圖像的異同。當學生對對數函數有了初步認識后,教師可以利用幾何畫板展示準確的對數函數圖像。當函數圖像生成后,引導學生觀察圖像分析函數性質,同時在小組內討論,最終由學生共同發現形成結論。
教師應多設置相應的問題進行導讀教學,同時考慮到函數概念的抽象性,學生學習比較吃力,應盡可能地讓函數更直觀,在變換函數圖像過程中要放慢速度,以方便學生思考與理解。同時,回答問題時教師要及時給予點評,可以采用加分等鼓勵手段,增加學生學習信心。對數函數相對較抽象,教師應在函數式符號上進行強調,提高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總之,課堂各個環節的設計要立足教材,立足學生,只有充分理解教材,了解學情,才能合理地運用多元手段進行教學。
參考文獻:
[1]劉治富.多元智能理論浸潤下的課堂教學嬗變[J].江蘇教育研究,2019(26):9-12.
[2]劉偉,毛才盛,王山慧.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MOOC教學績效評價研究[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03):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