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亞軍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問題探究;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23-0106-01
在過去的歷史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不會和學生進行教材以外的知識交流,大多都是學生安靜的聽教師在講臺上講解知識,這種教導方式,不但提升不了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會給學生的歷史成績帶來很大的影響。在中學的歷史課上,教師講解的知識點對于現在的初中生來說,還做不到通透理解的程度。教師在指導學生的時候要根據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水平來制定教學方案,關注學生之間存在的問題,改變教學方針,讓學生在學習上對不理解的知識能夠仔細觀察,在探索答案的過程中學會思考問題。
1.淺析初中歷史的教學現狀
(1)教學觀念陳舊,學習方式枯燥
教師在講解歷史知識時,不愿意將過多的時間浪費在歷史教材中的材料解析題目上。在現實的教學課堂上,教師認為學生的學習應當以提升考試成績為主要目的,教師過于看重教材內容,對學生講解的都是考試時涉及到的重要知識點,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劃分了學習范圍,給學生制定的條框式學習阻礙了學生的思維開展。這種教學模式,造成了學生在解析材料題的時候找不到解答方向,在歷史閱讀材料這方向缺乏鍛煉,對于歷史知識只會死記硬背,缺乏對知識的理解能力,這就給學生的成績造成了影響,學生找不到主觀思想,就難以提升學習水平。學生在學習歷史上缺乏興趣,對書本上的歷史知識無法通透理解,更不要說主動去學習了。長此以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致。教師調動不起來課堂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在學習課堂上態度松散,學生在心理上覺得學習沒有意思。教師要重視教學問題,要用適合學生的方法進行教學任務。
(2)教師將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標準
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在看待學生的學習上總是拿學生的考試成績來判定學生的學習能力,學校也是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來分配學生所處的班級。這種評判方式,打擊了學生的自尊心,讓學生在學習的道路上不敢放開手腳,束縛住了學生的思想。學生在家長的影響下,在學習上偏科嚴重,在學校的所有課程中最為看重的就是語數外學科,在學習上將大量的時間都用來復習這三門學科,忽視了歷史課程,導致了歷史成績不高。教師在對待學習成績低的學生時,存在明顯的負面情緒,刺激了學生的逆反心理,造成學生對學習的抵觸心理。
2.改變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1)教師要改變教課心態,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
教師的教課態度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教師在課堂上為了避免學生私下里有小動作,多是用嚴肅的態度在課堂上講課,言辭之間過于嚴厲。教師要調整自己的上課情緒,不要將個人心情帶入到課堂教學中,要建立正確的教學觀念,讓課堂教課充滿正能量。教師要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上將學生作為教課的中心思想,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力。教師要改變對待學生的態度,不要以考試成績的高低來衡量學生,教師對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學生要給予鼓勵,鼓勵學生找到自身存在的問題,通過教師的適當引導,消除學生學習上遭遇的阻礙。
(2)要讓學生自主學習,轉變課堂教學方式
老師在輔導課程的時候要帶動學生自己主動學習,在活躍課堂中氣氛的同時,要注意講課的姿態,不要太過于維護自己的教師角色,要提高師生之間的珍貴情感。在拉近距離后的交談中,教師要了解到學生的學習狀況,分析出適合整體學生的學習方案,首先要做的就是消除學生對歷史教學的抵觸心緒。教師可以將教材內容轉化成情景演習,讓學生體會歷史上的起義活動,理解歷史活動的重要意義,在演練的過程中通過當時的歷史發展形式來總結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分析歷史事件去體會我國當時的國情發展。
(3)教師教學要因勢利導,培養學生學習興致
中學生的心智還不時很成熟,在學習成長中正處于青少年的叛逆期,教師要在學習上要照顧好學生的情緒問題,避免學生因為沖動造成學習上的損失。教師要根據課堂學習形勢,來制定符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在歷史教學上融入社會人生價值觀的知識,給學生灌輸社會發展文化。教師在面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時,要用正確方式去對待,無論學生對教師提出什么樣的問題,教師都要細心的去回答,并且還要注意與學生說話的方式,要在學生之間建立起親和的教師形象,減弱教師的職業氣場。教師需要在與學生進行知識問答互動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用歷史教材中講解的事件,給學生的歷史課帶來新鮮體驗,讓學生了解歷史上的人民生活。
在新的教育方式下,教師對學生能力培養的重視度能夠提高學生的各方面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充滿活力,增強教學質量,讓每個同學都能加入到學習的熱情氣氛中,培養學生對歷史學習的積極態度。
參考文獻
[1]封志軍.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學周刊,2019(26)
[2]趙曉華.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9(S2)
[3]米瑪措姆.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才智,20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