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娟
摘 要:語文教師水平的提高與教學能力的發(fā)展,是新時期教育課程改革的迫切需要,關系著整個語文教育的質量。多元智能理論與專業(yè)學科的結合,為語文教師能力的發(fā)展提供了契機與操作平臺,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研究小學生在不同年級的智能特點和寫作習慣,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因材施教,調動學生寫作情緒,強化寫作動機,夯實學生的習作能力。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寫作;小學
多元智能理論由美國教育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提出,他認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個人都具備至少八項智能,其中一兩種智能表現(xiàn)突出,其他方面則表現(xiàn)不足,若得到恰當?shù)囊龑В總€人的優(yōu)勢智能將帶動其他智能的發(fā)展。在小學寫作教學中,教師結合學生學習的不同情況、練習形式的多樣,如書畫結合、讀寫結合,使不同智能的學生充分發(fā)揮自我智能優(yōu)勢,并帶動其他智能的發(fā)展,讓學生在寫作中增強語文學習的樂趣,變被動學寫為主動快樂學習,提高語文寫作的能力。
一、語言智能與習作教學
語言智能即一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聽、說、讀、寫中的表現(xiàn),一個學習語言水平的高低與他的語言智能發(fā)展狀況密切相關。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將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與書面表達能力進行綜合訓練,以讀為基礎,從讀中學寫,寫中促讀,讀寫結合,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首先應充分運用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這個過程中可讓學生在課堂中隨機造句、舉手發(fā)言、課前演講,根據(jù)課文內容靈活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以教師為領的范讀、領讀、引讀,以學生為主的單讀、齊讀、輕讀、默讀、分角色讀等形式,增強學生的語感,豐富語言積累。最后讓學生整合寫出來,遵循“想好”才能“說好”、“說好”才能“寫好”的定律,在此過程中教師可指導學生寫作,給出修改意見,這對提高學生寫作水平,訓練學生的語言和思維有重要作用。
二、自我觀察智能與習作教學
人類通過感官來能動地認識客觀世界,運用主觀敏銳的感知和對其捕獲的信息進行反思和質疑來認識主觀世界,一個人的自然觀察智能對他認識自然、了解社會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兒童也不例外。認識、接觸、觀察等自然觀察智能與習作有著密切的關系,進一步講,自然觀察智能能夠促進學生習作水平的提高。所謂“凡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大自然的雄偉壯麗,才會有動筆抒發(fā)情感的欲望,小學學生好奇心強,熱愛觀察,但他們的觀察往往是籠統(tǒng)觀察多,仔細觀察少;無序觀察多,有序觀察少。因此教師在教學策略中首先應該讓學生寫觀察日記、寫有趣的小實驗、寫游記、調差小報告等方式促進學生自然觀察智能的發(fā)展,其次在閱讀教學以及實際的觀察活動中教會學生觀察的方法,讓學生抓住重點觀察,按順序觀察的過程中養(yǎng)成仔細觀察的習慣,在觀察中豐富情感體驗,為之后的動筆習作提供多樣的素材和靈感,提高寫作能力。
三、音樂智能與習作教學
在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中,音樂智能一個人能夠敏銳感知音調、旋律、改變和表達音樂的能力,“音樂包含了比詞語大一百倍的力量”,是心靈傾訴的對象與調動人情感的媒介。當語言無法表達情感時,教師可以利用音樂背景創(chuàng)設寫作情境,營造氛圍,讓學生一邊進行音樂欣賞,激活學生的情緒、情感和思維,一邊記錄自己當下的感受。作為一種聽覺藝術,將其引入習作教學中,使學生能夠在聽的過程中將自己真實的感受、體驗與想象通過語言自由地表達出來,教師也要和學生一起仔細聆聽并沉浸其中,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允許受教者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或者某個片段去理解、表達,不必局限于音樂主題、內容、風格等因素,重點在這個過程中開啟學生思路,超越音樂與自我,進行大膽想象與創(chuàng)作,在提高習作興趣的同時還可以促進學生對音樂的審美態(tài)度,推動音樂智能的發(fā)展。
四、自知—內省智能與習作教學
自知—內省智能指人的自我認知智能,人在這種內在能力指引下可以找到表達自己情感與想法的方法,確定自我追求的目標和動機,形成對自我的初步認識,在習作教學中,想一想個人對自然和世界的感受,寫一寫近期生活和思想的動態(tài),在認識自己心靈世界的豐富性和廣闊性的同時,又為習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學生在自知—內省的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困惑許久的問題被解決了,對生活的認識在寫日記、寫讀后感、寫活動感受等訴諸文字的方式中自我感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有了動筆反思的愿望,教師若能在習作中加以提高學生自我認知的評語,又會大大鼓勵學生勤于思考,動筆反思,從而讓學生在反思、寫作、再次反思、習作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自知智能與內省智能在相互作用下也得到充分發(fā)展。
寫作是學生認識世界、社會和自我后進行主觀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過程,多元智能理論與習作教學的結合,為教師進行小學作文講授和個性化教育提供了一個便捷的平臺。小學生孩子對語文學習的重點體現(xiàn)在認讀、識字和初級表達等語言智能方面,語文教師關注學生語言智能的開發(fā)并最大限度發(fā)揮潛在的多元智能因素,運用多元智能理論引領學生體會寫作的快樂,是順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必然。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