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勝明
摘 要:小學數學老師,打造高效教學課堂,必須從細節做起,如每一堂課的重點難點關鍵點,要心中有數,使課堂學習生動而有效,因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關鍵之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與教學內容的共鳴,充分自覺地把學生帶入到一種想學、能學、搶著學的氛圍之中,使學生不但能積極參與課堂,并且能有效地參與課堂。要結合班上學生的實際情況,培養他們的思考問題的能力,多給他們適當的空間和時間,在教學中進行思維誘導,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達到理想的認知。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策略
新課改下,高效課堂教學已成為師生共識,顯而易見,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其作為教學的一種基本形式和根本目標而存在。對于小學中年級學生來說,老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設計科學有效的內容,采取有效策略,保證課堂練習的有效性,為創造高效的教學課堂奠定良好的基礎。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打造適合自己的高效課堂,下面筆者從激發學生求知欲望、打造高效課堂,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打造高效課堂,提高課堂練習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課堂等三個方面,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激發學生求知欲望,打造高效課堂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要先學后教,有效進行點撥,激發學生求知欲。所以,老師要在設計教學時,根據學生的能力先讓學生進行自學,當然不是所有的知識都自學,讓學生能把自己學懂的先行自學,然后老師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進行點撥、引導,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比如,在給學生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時,長方體的體積公式老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完成,接下來的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可以讓學生結合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推導出來,在學生遇到問題時老師適當點撥、引導,這樣不但可激發學生的挑戰性,增強他們的求知欲,而且也可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能力。對于數學這樣一門邏輯性、科學性很強的學科,學生探索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可以說是提高學生成績,保證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
二、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打造高效課堂
問題是數學的靈魂,對于問題的解決,不但需要學生的數學知識基礎,還需要學生有認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有探索的意識和精神,這對養成學生的數學思維邏輯非常關鍵。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想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就要給學生適當的空間和時間,注意在教學中進行思維誘導,使知識的學習過程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思考,最終達到對結果的認知,從而給學生的數學思維的養成創造良好的環境。作為小學數學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根據需要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材料,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如,在教學“求圓環面積”的過程中,有一道題是這樣的:水池是圓形的,直徑3米,在水池外要修建一條寬1米的小路,求出小路的面積是多少?這道題學生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會忽略了小路在水池的直徑兩邊各延伸了1米,所以,在求大圓的直徑時得出3+1=4米。顯然學生由于感性材料的缺乏至導學生思維能力受到限制,考慮問題不全面。所以,為了真正使學生思考能力得到培養,老師一定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給學生提供思維材料,促進學生數學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增強,從而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促進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
三、提高課堂練習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課堂
在新課程素質教育教學理念的指導下,目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了前所未有的改變,但在改變的同時我們也多多少少地發現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比如:現行教材以及各類練習冊主要是書面練習,而其他形式的練習,如:動手練習、動口練習、社會實踐等則少得可憐,顯然練習資料還是傾向于應試。再加上大多數老師的課堂練習條件明確、思路單一,結論確定的封閉性習題,使練習題條件直白,思路直觀,缺少隱蔽和靈活多變的習題,甚至有些老師不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對學習基礎、接受能力不同、興趣愛好各異的學生來說,布置同樣的練習就會使練習失去作用,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如,有的學生覺得太簡單、題量少,有的就覺得太難、太多,使練習對學生而言失去了意義。這樣的練習無法促進更加有效的學習和教學,機械為之,徒增學生的負擔。實踐告訴我們,練習最直接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和鞏固知識,如果讓練習停留在簡單模仿與重復操作上,練習就缺少拓展學生思維條件,只成了學生必須要做的作業。因此,對于小學中年級學生來說,我們就要根據他們的特點,設計有效內容,采取有效策略,保證課堂練習的有效性。
總之,新課改下,要想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廣大老師要勤奮鉆研,善于借鑒和總結,靈活教學,以學生實際為立足點,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提高課堂練習的有效性,營造適合學生學習的課堂情境,培養學生思考能力,掌握學習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促使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主動地、富有活力地學習數學,提高學習數學的有效性,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