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寧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每一個教師所關注的重點,因為只有當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他們才會主動參與到學習之中。事實上,許多學生的數學成績之所以不夠理想,就是因為他們對數學不感興趣。圍繞如何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以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效果進行分析。
關鍵詞:教學情境;小學數學;激趣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對教學情境的創設,通過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創設多媒體教學情境,或者是創設問題情境,以達到激趣的目的,這些都有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基于此,圍繞小學數學“激趣”策略進行探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創設問題情境來實現“激趣”
小學生有著很強的好奇心,他們總喜歡圍著大人問為什么,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的這個特點,為他們創設問題情境,以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過多地講解知識點,而忽視了學生對問題的看法,這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較為低迷。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的做法,要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通過設計各種有趣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24小時計法”的教學中,筆者設置了一個懸疑問題供學生探究,然后利用這個問題順勢引入新課教學中。該問題是:“小強的媽媽發信息讓他8:00去飛機場接,但是小明一大早趕去飛機場卻沒有接到媽媽,這究竟是為什么?”這個問題一經拋出,有的學生說小強是不是記錯日期了,還有的學生說是早上8點還是晚上8點啊,是不是他媽媽叫他晚上8點去接她?最后學生得出了一致的答案,應該是時間上搞錯了,他媽媽叫他晚上8點接她而不是早上8點。此時,筆者又拋出一個問題,那么我們應該怎么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呢?能不能讓時間更準確一點?這個問題引發了學生的深入思考,有的學生說只要在前面加上早上或者晚上不就可以了?這時筆者再讓學生思考是否有其他的方法,他們父母的手機或者手表上是如何使用時間的?當這個問題提出之后,有些學生說自己曾經在父母手機上看到17:25的時間,這個時間是什么意思,到底是幾點[1]。當學生說出這個問題之后,筆者再順勢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讓學生掌握24小時計法。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更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采取這種方法使得課堂的氣氛變得更加活躍,許多學生都紛紛參與到問題探究之中。
二、創設多媒體情境來實現“激趣”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教育領域之中,教師的教學方式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其中以多媒體教學為代表的教學方法深受學生的喜愛,由于其集視頻以及圖片于一體,可以使原先一些抽象的知識更加生動形象,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圖形的變換”的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年齡較小,他們的空間想象能力較弱,所以對于平移、旋轉等不能夠理解。此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多媒體教學情境,播放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動畫視頻或者圖片。如,教師可以播放摩天輪的運動視頻、人們打開或者關閉推拉窗的視頻、大風車旋轉的視頻。由于學生都非常喜歡坐摩天輪以及玩大風車,所以這個視頻能夠很快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這時,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摩天輪以及大風車是做什么運動,思考推拉窗的開啟與關閉是做什么運動。由于視頻給人一種直觀的感覺,所以學生能夠立即得出摩天輪以及大風車是做旋轉運動,至于推拉窗則是做平移運動。為了加深學生對平移、旋轉的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回顧自己的生活,說說自己所遇到的其他平移或者旋轉的物體,當學生說出一個,教師就利用電腦百度搜索其視頻或者圖片,來刺激學生的記憶[2]。例如,鐘表的運動就是旋轉運動,這時教師可以直接搜索鐘表,讓學生觀看鐘表的運動。又比如電梯的運動其實是平移運動,教師則在網上搜索電梯的運行視頻。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得到激發,他們對數學也會更加熱愛。
三、創設實踐活動來實現激趣
在數學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之中,通過玩游戲的方式去學習知識,那么學生的學習興趣則會更加高漲。例如,在學習了“認識人民幣”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超市購物”的這個情境,讓學生去扮演超市收銀員以及消費者。通過這種實踐活動來加深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與使用,在活動參與中,學生不僅對人民幣的換算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對于100以內加減法的計算更加熟練。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法,要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可以創設多媒體教學情境來實現激趣;還可以創設實踐活動,通過游戲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此一來,就能夠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參考文獻:
[1]沈育海.基于教學情境下的小學數學“激趣”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9(17):133.
[2]郭泓偉.興趣,提升學習效益的動力源:淺談小學數學激趣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8(8):196.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