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怡
摘 要:在一切都講究效率,追求高效的當下,利用課堂有效的時間給學生傳授更多的有效知識,同時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教學生掌握學習數學的有效方法,培養學生數學的興趣,啟迪學生智慧,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構建學生的數學知識體系,就能實現實際意義上的高效課堂。加強自身修養,提高綜合素質,打造高效課堂。養成良好習慣,提高計算能力,打造高效課堂。巧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容,打造高效課堂。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教學;高效課堂;打造;策略
在一切都講究效率,追求高效的當下,利用課堂有效的時間給學生傳授更多的有效知識,同時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教學生掌握學習數學的有效方法,培養學生數學的興趣,啟迪學生智慧,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構建學生的數學知識體系,就能實現實際意義上的高效課堂。作為新時代的小學數學老師,構建和摸索高效課堂已經成了他們工作的重點,成了他們教學中的追求。因為現在的學生學習壓歷大,任務緊,提高教學質量,節約學生時間,減輕學生負擔,讓學生快樂學習,獲得新知,也是高效課堂追求的內容之一。下面就如何打造小學數學高效教學課堂,展開論述,和廣大小學數學老師交流。
一、加強自身修養,提高綜合素質,打造高效課堂
老師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參與者,老師個人素質的高低,不但直接影響教學水平的發揮,更是決定了學生對老師的態度,影響課堂教學質量,也決定師生關系的融洽與否。所以,作為小學數學老師,要打造高效課堂,在工作中、生活中努力學習,加強自身修養、不斷完善自己,使自己成為一位德才兼備、綜合素質高的老師是首要的。首先,老師要認真學習、領會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不斷更新自己的思想,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高提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以便為學生準備精彩、有效的學習內容,并用科學、有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情感,從而讓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積極性,為高效課堂打好基礎;其次,老師要學習一些心理方面的知識,以便在教學中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更好地為學生服務,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從而推動高效課堂的實現。
二、養成良好習慣,提高計算能力,打造高效課堂
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對于學生的學習真是非常重要。就是在計算這種基礎性的學習中,好的習慣也能使學生的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率。在計算題中我們發現學生出現的一些錯誤,不是他們不會,是因為一些不好的計算習慣的影響。首先,書寫不整齊:在計算中把“1”寫得像“7”,把“3”寫得像“8”或者除號像加號,小數點不清楚,點不到位置上等等,這些雖然都是小毛病,可是影響整體計算結果,影響學生計算的準確率和速度;其次,看不清題干:有些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急急忙不看清題干,少看一個數字或者多看一個數字,甚至看錯一個數學,要么除號看成加號,減號當加號計算等,這對于計算準確率來說也是致命的;第三,寫結果時出現錯誤:在做計算題的時候,學生大多會用到草稿紙,由于草稿紙書寫比較亂,所以導致學生在抄寫計算結果的時候,出現錯誤,少一個零、多一個零等等,也是對計算準確率以及計算速度的影響。所以,作為施教者,在日常教學中,一定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才能真正幫助學生提高成績,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巧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容,打造高效課堂
毋庸置疑,在日常小學數學教學中,巧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豐富教學內容,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活躍了學生思維,開闊了視野,有利于打造高效課堂。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教材一本、黑板一張、粉筆幾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是教材中的。如果老師在教學中方法比較死板,思想比較單一,可想而知這樣的課堂對活潑好奇的小學生來說能有多大的吸引力,不要說學生有沒有興趣,不產生逆反情緒已經算是好的了。而今有了多媒體,課堂教學不但方法可以多樣化,而且多媒體集圖片、文字、視頻、音頻于一體的特點,可以使枯燥、抽象的數學以圖文并茂,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現給學生,使數學知識更加生動活潑,知識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實踐證明,在小學數學課堂上運用多媒體,不但能大大減輕老師的教學負擔,縮短老師寫板書的時間,有效節課堂寶貴時間,還能促進老師與學生更多的交流,給學生留足思考的空間,加快教學進度,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作為小學數學老師,只要能在課堂中合理利用多媒體,充分利用網絡知識資源,不僅能夠拓展教材內容,讓學生接觸更多的相關知識內容,還能運用多媒體設計更豐富的課件,從而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總之,新課改下打造小學數學教學高效課堂的技巧很多,需要老師多探索,多借鑒。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平臺,課堂的教學方法除了講解,就是根據講解的內容,結合重點、難點進行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核心素養,讓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還是解決實際問題中,都能具有強烈的數學意識,運用數學知識,提高對數學知識運用的能力和學習能力,從而幫助學生建構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鍛煉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提升學生數學的基本素養,確保數學課堂教學預期目標的有效實現。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