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夢儀
摘 要:語文和其他科目教學不同,語文知識可以陪伴一個人的一生。語文閱讀的數量和質量對人的言談舉止、語言表達有很大的影響力,這不僅是文學素養的培養,還是個人素質的提升。農村群文閱讀想要教好卻并不容易。很多農村由于經濟落后、交通不便,農村小學的教學環境比較艱苦,很多家長對群文閱讀沒有正確的認識,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農村學生的群文閱讀。
關鍵詞:群文閱讀;教師教學;一篇帶多篇
群文閱讀教學指的是教師在一定時間內幫助學生閱讀相關的多篇文章,是拓展閱讀教學的一種有效方法。群文閱讀的目的就是通過相關聯文章的閱讀,為學生創造有利的閱讀環境,打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提供豐富多樣的閱讀資源,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語文素養。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為群文閱讀教學制定了一套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正確地認識群文閱讀
首先要明確群文閱讀的主體是學生,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語文新課標當中明確提出:要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主要方式就是閱讀和寫作。在傳統的語文教學當中,一般都是一節課講解一篇文章,學生學習起來比較輕松。教師在課堂當中講解,學生被動地收聽,主體參與意識不夠強烈。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要求學生在一節課讀相關的多篇文章,這就使得學生不得不認真思考,多動腦筋,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例如統編教材當中《自然之道》《黃河是怎么變化的》《蝙蝠和雷達》《大自然的啟示》,四篇文章從多個角度揭示了自然規律,四篇同時進行閱讀自然會比只學習一篇效果要好得多。在教學當中教師可以設計“求同存異”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其中尋找四篇文章蘊含大自然的相同規律,同時因為觀察角度和當事人的主觀態度不同,讓學生找出文章寫作方式的不同。當然群文閱讀教學是一種閱讀的教學方法,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在認識字詞方面的效果不佳,對于高年級的閱讀教學有著很好的效果。
二、改革教師考核制度,為群文教學松綁
當前應試教育仍然是主流,考核教師的方式仍然是學生期末考試的分數,只關注結果,不注重過程。這種簡單粗暴的考核方式給教師帶來的影響就是,只教考試會考到的內容,對于選修的內容則采用自習的方式,讓學生進行了解,從來沒有考慮過學生的語文素養,當然也沒有過多的精力去考慮語文素養。這樣長期以往就會造成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降低,學生的閱讀能力低下,對以后的學習十分不利。因此應當改革教師的考核方式,為群文閱讀制定合理的考核方式,為群文閱讀制定制度保障。例如,學校可以每年舉行一次“讀書活動”,在活動當中展示學生的閱讀成果和教師的教學成果,增強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閱讀交流,對于閱讀數量較多、閱讀能力較強的學生予以表彰。讓學生在閱讀當中體會到閱讀的快樂和成就感,同時也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為學生尋找有價值的閱讀材料,從而形成良性循環。也可以邀請學生家長來參與讀書活動,讓家長看到學生的成長,改變部分家長對讀書的不正確態度。
三、“一篇帶多篇”教學策略
“一篇帶多篇”是群文閱讀重要的教學手段,突破了教材,強調以課內文本為主,增加課外閱讀。但是“多篇”的選擇是一道困擾很多教師的難題。一方面要求教師自身擴大閱讀量,提高自身的職業素質,同時還要利用好身邊的教學資源,包括課外閱讀書籍等。例如在講解統編本四年級下《鄉下人家》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結合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富有鄉村氣息的小山村,創設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重點向學生展示“瓜架”,以此為核心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讓學生展開聯想,并畫出文章當中所描寫的景物。當學生沉浸在富有鄉村氣息的小山村當中時,立即展示與之相匹配的《小鎮的早晨》和《重慶夜景》這兩篇文章。此時教師無需引導,學生在閱讀當中就會自發的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展開聯想,同時也會繼續描繪出本篇文章當中所展現的景物。然后學生會根據思維導圖的圖畫自發的將著三篇文章進行對比,從而找出其中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領悟文章寫作思路的不同和情感表達的不同。這種教學方式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激發了學生在閱讀當中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也減輕了教師的教學壓力,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
四、改變家長觀念,重視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
在部分偏遠地區教育方式十分的落后,教育資源相當的匱乏,造成了部分家長不重視學生的教育,唱起了“讀書無用論”的反調,這就造成了偏遠地區小學語文的群文閱讀教學壓力較大。語文新課標當中指出,小學生課外閱讀要培養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小學生閱讀的數量,提高小學生閱讀的質量,鍛煉小學生的閱讀速度,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的題材可以是童話、寓言、古詩、散文、名著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題材,講語文閱讀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因此,想要完成群文閱讀教學的目標,學校和教師就不得不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對部分家長進行教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閱讀辯論會”邀請家長進行參與觀看,例如根據《草船借箭》的故事,讓學生去扮演故事當中的人物角色,然后以人物對話的形式展開草船借箭的內容。通過對話讓學生深刻認識到幾個重要角色的性格,諸葛亮多才多智,足智多謀;周瑜嫉賢妒能,心胸狹隘;魯肅忠厚老實,少言少語;曹操生性多疑。同時對其中各個人物的性格展開討論,讓家長感受到“讀書多”的孩子的“伶牙俐齒”,從而重視自己孩子的閱讀教學,讓孩子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綜上所述,群文閱讀教學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學當中首先要正確地認識群文教學,重視閱讀氛圍和閱讀環境的創造;其次要改革教師考核機制,打破應試教育的束縛,讓教師有更多的精力為學生尋找更多優質的閱讀素材,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再次,要合理地利用“一篇帶多篇”的教學方式,在教學當中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去領悟,從而讓學生真正地成為課堂的主角。最后還要改變家長不正確的觀念,重視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陳雪晴. 基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實踐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9.
[2]鄧輝.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8(37):52-53.
[3]王璨. 小學高年級群文閱讀教學的現狀與對策研究[D].揚州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