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階段,學生對于新知識、新的學習課目等都有著慢慢地學習熱情與學習欲望,尤其是針對于一些選修課程,能夠在這些課程的學習中收獲到更多的技巧與學習的樂趣,小學美術課程正是如此,作為一門藝術性、實踐性的教學科目,沒有繁雜的知識文字,更多的是欣賞與實踐的繪畫。雖然如此,在小學階段的美術教育中,教師還是應該對教學進行精心的準備,挖掘課本素材,引導學生如何正確地去掌握、學習這一門藝術性的課程,并結合美術教學的特點來實施有效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特點;藝術實踐性;方法策略
美術教育是小學教育階段中的一門選修課程,但也是小學教育階段中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對于培養綜合素養、培養正確審美觀的現代化人才具有重要的教學意義。通過小學美術教育,引導學生了解到什么是“美”,如何去更好地發現與感受“美”,并指導如何去對一件事物進行美的評判,使得學生能夠在美術教育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不僅能夠學習到美術中的一些基本知識要點,更是能夠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以下從美術教育的特點以及教學策略出發進行此次的論述。
一、小學美術教學的特點
(一)教學內容的廣泛性
美術是一門藝術性的學科,它不僅僅是以現實事物為基礎作為媒介,更是能夠以人們腦海中對美好事物的想象而形成,并通過平面或者是空間維度的方式更好地展現出來。不僅如此,美術所涵蓋的范圍非常的廣泛,包括繪畫學、設計學以及建筑學等等,能夠讓學生在美術的學習中豐富思維,培養更好的審美思維。[1]
(二)在美術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
小學美術教育是學生接受美術藝術的開端,也是有效培養學生審美意識與能力的重要階段,對于小學美術教師而言,所要教學的不僅僅是基礎的美術知識、基本的美術技能,更要在教學期間通過適當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去拓寬自身的眼界,提升對美的認識,逐漸提升審美能力,進而逐漸形成完整、正確的審美觀念。致力于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的思維判斷能力,以實現現代化人才全面素養培養地要求。
(三)側重培養學生的個人素養
在現代化教育之下,教師小學美術教育的目標應該以學生的個人素養培養為目標,以學生為中心展開教育。[2]由于在小學階段,實施美術教育所需要的相關設施設備會有所欠缺,因此簡單的美術知識的教授是遠遠不足的,美術教育的側重點還應該是學生個人素養的培養。例如在為學生展示一些愛國情懷的油畫、圖畫時,要讓學生接受的不僅僅是這幅畫的作者、創作的由來,更應該引導學生明白其中所蘊含的精神之美,了解這幅畫所要表達地某種情感,讓學生進行感悟與融入,其次再去引導學生進行繪畫技巧的學習。并且在針對美術講解時,教師還應該將對應的情感融入到其中,將書本的畫通過富有情感的語調展現給學生,讓學生能夠真正地感受到美術的魅力以及受到潛移默化的良好影響。[3]
二、小學美術教學方法策略
(一)注重課堂內外的結合性教學
美術來源于現實生活,是對現實生活中真實的寫照,因此,小學美術的課堂教學也不能夠局限于課堂書本知識之中,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感受美術、學習美術,教師能夠反其道而行,改變傳統一切以課堂教學為主的教學方式,應該讓學生將課堂的知識與生活中的經歷相互結合。例如在進行繪畫創作時,針對于固定的主體,教師不能要求學生按照教師的標準要求進行繪畫,更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教師作為引導者,讓學生根據所學的內容,結合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見所想畫出來,這樣既能夠將美術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也能夠學生在生活中的思考體現在美術之中。不僅如此,教師還能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去體會課堂之外所蘊含的美術之美。
(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美術教學作為一門特殊性的藝術教學科目,不能夠像其他理論知識性的教學科目一般注重基礎知識的講解與拓展,這只會對學生的個性化思維進行扼殺。而是更應該以學生為主,注重挖掘學生內心的想法與對美術的看法。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內心對于新的事物都有著自己的想法以及獨特的思想。例如在進行知識的講解時,書本知識僅僅是一種參考,但并不代表著對于一幅畫的看法只能有一個,教師應該換一個角度,引導學生去將自己對所學知識、所看到的畫進行描述,無論從哪個方面,教師都不能夠立刻否認或者是接受,激勵學生在美術的學習中敢于有自己看法才是美術教學培養的正確方式。
三、總結
總而言之,小學美術教學應該結合當前的美術教育的特點與學生生活緊密結合,注重學生將美術中所學到的“美”與生活相結合,在生活中感受美術,在美術中看生活。為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與正確的、個性化的人格,教師要時刻以學生為主體,將更多思考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小學美術教育中存在的缺陷得到不斷地彌補與完善,真正實現現代化教育對小學美術教學所要達到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吳文清,張玉文.探究中小學美術如何更好地挖掘美術教學教材[Z].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1.
[2]許嘉璐.新時期中國中小學美術教學百科全書(音體美卷)[M].沈陽:沈陽出版社,1991.
[3]郭聲健.淺析新時期小學階段學生藝術教育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楊林芳(1980,11-),女,漢族,籍貫江西南豐,小學高級美術教師(中小學一級),大專學歷,主要從事小學美術教育研究,江西省撫州市南豐縣太和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