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夕英
【摘要】美術活動中,教師除了要重視提升學生的繪畫技能和美術欣賞能力的培養,更要重視對學生美術興趣的培養。雖然學生們看似對美術活動的熱情從始至終,談興趣培養有點多余,實則不然。一旦要求學生發揮自我想象力、創造力進行自主創作,他們的思維和行動就會陷入低潮,這是由活動任務的操作難度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創作意愿共同影響的結果。
【關鍵詞】小學美術;活動課堂;主動學習;生活情境;游戲
小學生有著貪玩的天性,課堂上經常“沒有規矩”。在美術教育里我們應該要尊重他們貪玩的天性,并利用他們這一特性,選擇不同的教學手段——因材施教,營造出一個自由開放的氛圍,以適應孩子們的需要,并給他們提供豐富的活動材料,從而正面影響他們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創作思維靈感以及最終呈現來的作品。
一、提出問題的意義
美術教學中“依樣畫葫蘆”的教學方式仍然大面積存在,這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無疑是一個弊端。學生一直模仿教師繪畫的方式,思維就會固定在教師一板一眼的指導中,最終呈現出來的作品,純粹是依葫蘆畫瓢式。作為小學美術教師,首要的任務就是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快樂,從而提升教育教學的質量。伴隨著新課程改革,隨之需要改變的是小學美術課堂的教學理念,因此,要讓美術教學更加具備生動性,要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展現美術學科的魅力,由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嘗試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
二、如何打造一個美術活動課堂
如何科學地設計有效的美術教學活動,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小學生活潑好動,在他們具體形象思維占據主導地位的情況之下,為加強教學的直觀性,以提高課堂效率為目的,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1.借助生活經驗,發揮想象力
經驗來源于生活,同樣美術創作的靈感也不會憑空產生,現實就是最好的依據。在日常生活當中,教師要做好這個引路人,首先積極鼓勵學生多觀察這個世界,讓學生盡可能多去思考多去感受,從而加深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在給四年級上《車》的一周前,我就給學生布置了任務,讓學生在每天回家的路上注意觀察各種各樣的汽車,從汽車的外形特征到汽車的構造等,并回家收集汽車玩具或模型進一步仔細觀察,還提倡自愿帶一件玩具來班級與其他同學分享觀摩。由于任務貼近生活,簡單有趣,學生的活動積極性非常高。他們利用放學時間仔細觀察,有疑惑的交通工具名稱就向家長及時了解,這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探索的能力,同時加深了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交通工具的認識。到了上課那天,我先讓幾個學生輪流展示自己的汽車,有的帶了救護車,有的帶了警車,有的帶了卡車……因此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同學們都開始仔細研究汽車的構造。展示完各種各樣的汽車后,學生還沉浸在汽車的世界里,腦海中各種汽車栩栩如生,想象之門就此打開。于是我讓他們根據汽車的外形特征有目的地撕紙、有順序地拼貼,用碎紙片構造出一輛完整的汽車。由于在創作前就讓學生在實物、實景中進行了情感體驗,學生對汽車有了較多的體驗和認識,所以在撕紙時目標明確,動手能力迅速,創作情緒飽滿。
作為教師,我們要讓學生借助生活的舞臺,在生活中創設一個情境,讓他們自己用想象力展開創作,以經驗來自主探索世界,創造條件,從而提升美術創作中高漲的積極性,創作出形象生動的美術作品。
2.啟發式談話,活躍學生的思維
在教一年級美術課《春天的色彩》時,我先帶領同學們到校園的花壇邊選擇大自然中的自然景物進行觀察,并讓學生描述他們發現的花草、樹木、石頭等景物的顏色,形狀等,然后回到教室進行創作。其中有個學生在紙上畫了五顏六色的圓圈,我問他:“你怎么畫這么多‘圓圈啊?”他回答道:“這些是地上的石子!”我接著問:“那石子是什么顏色的呢?”他說:“黃色!”并把之前胡亂涂色的斑點重新涂成了黃色。這時我又問:“那校園的花壇里有什么是五彩繽紛的呢?”學生想了一會兒,迅速在密密麻麻的石子堆和草叢中涂上了各種各樣顏色不同的小花,另外還在花朵上用彎曲的線條畫了一只蝴蝶。整張白紙下面都被他涂滿了,上面卻還是空白一片,我提醒他:“地上花園里花朵、石子、小草都被你畫了,那天上有什么呢?”這個學生馬上答道:“天上有云和飛機!”并動手畫了起來,畫面上的內容瞬間豐富了許多,也生動了許多。
在繪畫學習活動中,通過教師和學生間有意義的對話,很能夠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并拓展學生的想象力。現代教育理念主張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但這并不意味著學生在美術課堂活動中能漫無目的地創作,或者獨自臨摹教材上的作品,它要求教師在適當的時候恰到好處地提點學生,啟發學生思維,創造出有意義有質量的作品。由于小學生受年齡、認知水平、生活經驗的限制,自主探究創造能力有限,無法深入研究探索事物,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困難迷茫不前時,教師的適當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需要及時給予點撥和鼓勵,從而啟發學生的思維。
3.游戲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低年段的小學生天性明顯,對身邊事物帶有強烈的好奇心,作為教師尤為要尊重他們的學習特點和身心發展的規律。在美術教學中巧用游戲來針對學生身心發展的要求,并將教育活動和內容貫穿其中。
在一年級下冊《這是我呀》這一課的教學活動中,導入時我通過游戲讓學生深入記憶周圍同學的樣貌。開始上課時,我拿出鏡子分發給學生,兩人一組,讓他們仔細記住鏡中的自己。接著拿出課前已經準備好的范畫,布置任務要求,讓孩子們自己去觀察范畫里小朋友的五官相貌,神態舉止,發型和衣帽,并讓他們來猜一猜畫中畫的是哪一個小朋友。學生們對這個游戲互動非常有興趣,一邊開始對身邊的同學進行觀察,一邊又再次觀察圖片,很快學生們就猜出了畫中人。接下來我又請學生單獨講述畫中人的外貌、服飾等特征,讓其他同學繼續猜,游戲中,如果被描述的小朋友猜不出來是自己的話,就要接受懲罰——需要給大家現場畫出另一個同學。學生們紛紛開始觀察自己,以免猜不出其他同學描述的對象就是自己。這種類型的游戲導入較為新穎,可以滿足學生好玩的心理,同時讓他們既了解了其他同學的外貌特征,又為接下來的《這是我呀》黏土手工活動做了鋪墊。
通過游戲導入進行美術教學,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美術的興趣和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既可以提高學生對美的欣賞能力和感悟能力,又能提高學生的美術技能,同時改進并創新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在游戲化學習過程中享受快樂并提高審美情感,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三、結語
在小學美術課堂的教學當中,需要轉變的是傳統枯燥的學習模式和課堂。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切為了學生,是教師首要重視的。在開展活動教學時,活動體驗的方式是會影響學生對美術學習的積極性的。此外在繪畫中體驗美術,在活動中感受美術,在思考中認識美術,作為美術教師在不斷嘗試新思路的同時要真正做到讓課堂“活”起來;要不斷嘗試,積極探索,讓學生“動”起來,發揮自身的創造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
【參考文獻】
[1]薛麗萍. 淺談小學美術教育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科技信息(學術版),2008.
[2]任姍姍.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激發兒童自我表現欲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 2007.
[3]邵宇新. 小學美術“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的嘗試[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0.
[4]沈美宇. 讓美術課堂“沸騰”起來——小學美術課堂活動教學初探[J].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2013.
[5]張春曉. 積累 感悟——新課標理念下小學美術課堂有效教學的體會[J].新課程(小學),2011.
[6]韓朝暉. 論小學美術課堂實施創意教學的對策[J].科普童話,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