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良友 劉丹
【摘 要】本文分析了影響英語課堂學習質量的因素。進一步圍繞教學設計、教學環節、教學反思展開課堂授課方法與技巧的討論。
【關鍵詞】英語課堂;教學環節;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 H319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31-0141-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1.067
1 影響課堂學習質量因素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角,其自身因素對課堂學習效果的影響最大,因此學生是內因,而教師和學校因素是外因,外因要通過內因起作用。學生的學習基礎和習慣、學習動機及興趣是影響課堂學習質量的因素。
1.1 學習基礎和習慣
學生學習基礎薄弱,學習習慣、自律性差等問題,課堂“隱形缺課”現象明顯。
1.2 學習動機
學生學習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行為,需要內部動力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意愿。有考研愿望的學生、想獲取資格證書的學生。相反,對未來沒有明確的展望、無明確學習動機的學生,消極被動,只為獲得畢業文憑上課。加上目前就業形勢嚴峻,學生對專業前景憂慮,自暴自棄,難以配合教學工作。
1.3 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考志愿為本人選報的學生,對專業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學習興趣濃厚,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強,對學校和專業的認可度高,學習行為積極主動。而那些非本人填報意愿或是調劑志愿的學生,往往對英語興趣不夠,容易對教學工作產生抵觸心理,課堂學習質量不佳。教師該如何教?
2 教學設計
2.1 明確授課對象和學時數
英語教師在上課前要進行總體的教學設計,清楚授課對象,根據其就業崗位需求調整教學內容。進一步明確學時數,根據學時數合理的對教學內容進行增減。
2.2 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包括有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知識目標是指需要掌握、熟悉、了解的理論內容。能力目標是指能夠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是知識內化為能力的過程。素質目標是指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勇于創新,樂于奉獻的精神。
2.3 明確重難點
對于教學內容能明確指出重點及難點,這是課堂上教師授課的重心。
2.4 采取的教學方法
明確了重難點,教師要設計采用哪些方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3 教學環節
3.1 引入
引入方式:案例、媒體(新聞報道、影視劇、廣告等)、動畫視頻、大事件或復習上節課的知識點,選取有承上啟下關系的章節。
3.2 講授
1)教學方法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英語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過敘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
講授法的優點是教師容易控制教學進程,能夠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系統的科學知識。但如果運用不好,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不易發揮,就會出現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局面。
(2)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是使人暫時處在他人的社會位置,并按這一社會位置要求的方式和態度行事,以增進對他人社會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從而學會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職責。
(3)案例教學法
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運用典型案例,將學生引入一個特定的真實情境,通過獨立思考或集體協作,提高分析、解決某一具體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
2)講授四字訣
四字訣:快、慢、透、用。①快:講解非重點要快,把主要精力和時間放在重點上。②慢:講解重點要慢,娓娓道來,目的是讓學生聽懂。③透:理解重點要透。教師要從多角度、多層次去講解,學生理解透徹,才能舉一反三。④用:學透重點要用。運用才能掌握牢固,知識內化為能力。重點內容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教師要帶領學生突破難點,講解要深入淺出。掃清學生學習的障礙。事實上,老師對知識的講授不可能也不必要十分齊全,要圍繞重點,突破難點,學習者理解并會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就達到了教學目標。次要問題可以采取略講或不講,布置作業時可以讓學生自學。
3)講授有度
(1)量深風度①量度:按照教學日歷執行,量要適中,不能過多或過少。②深度: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教學目標,教師要適度的拓展和深化,以課程標準和學生接受能力為度。③風度:教師講授中的詼諧幽默的語言抑揚頓挫的表達、適當的肢體語言。
(2)提問有度。提問是課堂教學重要組成部分,精心設計的問題,有利于啟發學生的思考,活躍課堂氣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①難易適度提出的問題一定能激發學生思考,積極響應,獲取成就感。因此,提問應力避簡單化,問題過難學生會卡機,鴉雀無聲。②點面有度問題要面向全體同學,調動學生積極性。較難問題可以采取學習小組討論后回答。
3.3 小結
梳理框架,強調重點,幫助學生構建知識脈絡。
3.4 作業布置
4 教學反思
1)掌握重點知識:目的是牢固掌握基礎知識,為運用英語基礎知識打基礎。
2)自學非重點內容:非重點內容布置學生自學,培養其自學能力,提高學生歸納總結對比分析的能力。
3)知識內化能力:通過英語聽說讀寫譯的實踐訓練、可以小組為單位,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提高解決問題能力及創新能力。
5 結語
課堂教學應從教師為中心到學生為中心、考試為中心到學習為中心、學科為中心到專業為中心的轉變[1]。
【參考文獻】
[1]陸國棟.治理“水課”打造“金課”[J].中國大學教學,2018,09: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