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堂
摘 要:隨著綜合素質教育的不斷推行,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已經滲透到各門學科之中。歷史作為中學教育的重點學科,也要深化核心素質教育。對國家提出的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的六大核心素養在歷史教學中的培養方式進行探討,以期培養出更加全面的綜合型人才。
關鍵詞:歷史教學;核心素養;綜合素質
根據《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的提出,核心素質培養已經成為我國的重點教育目標。歷史作為一門集政治、經濟、道德信仰等方面于一體的綜合性學科,要積極落實這一目標,促進學生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的培養。
一、歷史教學對學生文化基礎核心素養的培養
(一)人文底蘊
第一,人文積淀。人文積淀是核心素養十八小點中的第一要點,可見其是核心素養培養的基礎。歷史學科作為對古今中外人文思想的蘊含與積累,對核心素養的培養有重要意義。如原始的農耕生活、早期國家的產生與社會變革等都是歷史對人文積淀的體現。但其實在歷史學科中,這些內容是較為枯燥的,教師可以創新教學模式,改變曾經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用靈活輕松的方式讓學生了解歷史知識,這也是提高其核心素養的方法之一[1]。
第二,人文情懷。例如,百家爭鳴中各大學派的思想主張就是歷史學科中人文情懷的基本體現。如墨家學派主張“兼愛非攻、選賢任能、提倡節儉”;儒家主張“仁政、愛民、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道家主張“順應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獨立”等,學生通過對這些內容的學習,能夠懂得以人為本的真正道理,能夠尊重、維護他人尊嚴,也是對核心素養的落實。
第三,審美情趣也是我國核心素養的要求之一。歷史學科中,對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畫作的特點、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代表人物及作品的講解,都讓學生對文化藝術的多樣性有了一定的認知,使其能夠具有感知、欣賞、評價藝術作品的能力,擁有健康的審美價值,也符合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
(二)科學精神
培養學生科學精神的核心素養要求教師做到對學生理性思維、批判精神與探究精神的培養。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歷史學科中要想讓學生主動探究,提出質疑,就要構建和諧的教學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中要設置問題,對回答的學生給予鼓勵性的評價,以此來養成學生敢想、敢問、敢說的精神。同時,也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增加課堂直觀性,提升學生興趣,也可以設置歷史事件辯論賽或編排歷史短劇,使歷史知識靈活起來,讓學生樂于對歷史進行思考。
二、歷史教學對學生自主發展核心素養的培養
(一)學會學習
學會學習也是核心素養培養中重要的部分,主要目標就是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其能夠自主學習,勤于反思,養成終身學習的意識。想要學生自主學習,就要刺激學生的求知欲,使歷史教學抓住學生的眼球,并加強師生互動頻率,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進行《君主立憲制的英國》一課時,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什么是君主立憲制?建立君主立憲制的原因是什么?”通過問題的設置讓學生先進行自主學習,待其對基礎知識有一定的認知后,再提出有難度的問題,以提問的方式貫徹整個學習過程,有利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通過問題的設置,也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促使其進行自主學習。
(二)健康生活
對健康生活核心素養的培養主要是引導學生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習慣和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如在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與鞏固》這一部分的教學時,直接講解可能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還可能由于內容枯燥出現厭學情緒。那么,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教學方法,向學生播放如《建國大業》等影片的片段,用直觀的方法增強學生的理解;也可以結合現代社會的現象,向學生講述當年革命的艱難。教學時的語氣要飽含情感,并通過慷慨激昂的詞語帶動學生的情感,使其真正感受到先人們不屈的精神和堅韌的毅力,從而能夠向前輩們學習,養成積極健康的價值觀[2]。
三、歷史教學對學生社會參與核心素養的培養
(一)責任擔當
對責任擔當核心素養的培養主要包括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三個部分。社會責任就是要求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履行公民義務,具有團隊意識、互助精神。國家認同就是要具有捍衛國家主權,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斗的意識。國際理解就是要尊重文化多樣性和差異性,具有全球意識和開放的心態,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做出貢獻。如《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科技文化與社會生活》等就充分體現出我國的革命前輩為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和諧與國際關系穩定做出的巨大貢獻,通過這些內容的教學,也能夠使學生擁有一定的民族使命感和愛國情懷,對核心素養的培養做出貢獻。
(二)實踐創新
對學生實踐創新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學生能夠通過歷史知識,古為今用,為現代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如對《中國古代商業發展》進行學習時,課程的最后教師可以提出“根據中國古代商業發展歷程,分析我國當代市場經濟應如何發展。”這類問題。通過歷史對現代問題進行分析,可以以古為鑒,實現現代文明與技術的革新,符合我國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
總的來說,歷史學科中要通過引導學生積極提問、創設教學情境、利用多媒體教學等方式,落實對上述六大核心素養的培養,并以此為基礎,讓學生具備獨立思考、樂學善學、自我管理、發現創新的意識,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提升,積極落實對核心素養的培養。
參考文獻:
[1]蘭珍.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9(30):69-70.
[2]王磊.關注教學核心提升素質能力:中學歷史教學中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5):82.